分享

做人,要明白善良不是怂,该硬气的时候就别忍着

 唯晨说 2020-06-15



文/唯晨
有部电影叫《好好先生》讲述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男主角过着看似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在婚姻,事业,机遇面前依然糟糕透顶的人生。
原因很简单,主角不会拒绝,无论别人说什么提出怎样的要求,他给出的反馈都是“好”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喜爱而说好,而是习惯了说“好”。于是生活在一次次地无法拒绝后变得一塌糊涂。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时候一个人太过善良,也不是件好事,社会上总有那心存不轨之人占便宜没够,受了恩惠还觉得你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滋养一个人也能毁掉他,很多事情原本是无法分辨好坏的,只能通过“量”的控制来达到解药或毒药的效果。
作家余华有句话说得好:“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如果一个人不够硬气,很快就会被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被边缘化,“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并非毫无道理,太好说话的人往往不容易收获别人的感恩。
一个人再善良,也不能在这3件事上软弱,否则就是窝囊,做人要明白善良不是怂,该硬气的时候就别忍着。


01恶意冒犯必反击,再一再二不可再三

有谚语说:“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层皮,佛争一炷香。”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如果被人反复冒犯却从不反击,只会让别人觉得这是个好欺负的人。
生活中的冒犯分为两种,无意冒犯和有意冒犯,无意冒犯一般都是对方在说话或做事情之前由于不清楚状况,才说出或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这种情况只会出现一次,可谓不知者无罪,无心之失还是值得原谅的。
但有意冒犯就不同了,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情况与无意冒犯完全相反,“犯错者”在伤害到别人利益时不仅毫无歉意甚至还洋洋得意,对这种人无论造成的伤害是大还是小,甚至根本没造成伤害都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
要知道,所有的恶意冒犯其本质都是在试探,任何事情再一再二都不可再三,这就像盗窃未遂亦属于盗窃一样,不能因为冒犯未成功就忽略不计较,做人该计较的时候一定得计较。


02不和稀泥,维护家人和朋友的正当利益

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类似的困扰,明明很排斥一个人却迫于无奈不得不装出喜欢的样子,有的人称之为高情商,有的人称之为怂,还有的人认为那是善良,若带着目的去迎合叫高情商,心存惧怕而去假装是怂,担心伤害对方而委屈自己大概才算得上是善良。
可无论其接纳的本质是什么,接受一个内心排斥的人都是件十分不爽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和稀泥”为了抚平纷争“解决矛盾”毫无原则地折中调和,我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当年并不清楚所谓的“以后再说”就是推脱。
生活中有很多善良人,总是把面子和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无论自己或者其家人朋友与外界起了纷争,他都特惧怕被人指责“偏袒”甚至为了维护一个好的口碑眼睁睁地让自己人吃亏。
不得不承认帮理不帮亲的人确实伟大,可前提条件是外人真的有理,若单是为了“伟大”而去和稀泥,不去维护家人和朋友的正当利益,这就是窝里横了。
家人和朋友是每个人身边最重要的两拨人,若一个人只顾所谓的“大爱”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保护不了,实在是可悲的存在。


03明示底线,让自己的谦让有度善良带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我们总是习惯谈牺牲,习惯谈忍让,总是担心会伤害别人,也怕自己会受到伤害。但现实是,成年人之间谁也不容易摧毁谁。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时,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懂得忍让者固然是善良之人,可能屈能伸才是智者所为,一个人若一味地忍让会给别人造成毫无底线的错觉,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欺压。
做人不能太老实,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个老实人的感受,人性的贪婪只会让其得寸进尺,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也要维护住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底线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亮明底线才能获得尊重,想要在这个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靠的不是一味地讨好,而是“软硬兼施”我们可以温柔善良但却不能因此失了严肃正直。
今日话题:你是个好说话的人吗?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