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东方欲晓10 2020-06-15

继续介绍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的文物们。

 

下面看下历代的金银器。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金累丝点翠花囊。

 

以金累丝镂空锦纹,两面均饰点翠花叶纹,上下有黄色丝穗,系珊瑚雕福寿珠。附黄签,上书“嘉庆九年九月”等字。做工精细,充满皇家气息。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金累丝嵌宝石如意。

 

“如意”一词出自印度梵语,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具之一,供法师讲经论经文于上以防遗忘。另据清《事物异名录》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又有记事于上的“笏”,如意兼二者之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发生变化,一方面保留搔杖功能,流传于民间;另一方面强调吉祥含义,演化为纯粹的陈设珍玩,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如意。

 

 如意存留虽多,但用金制作如意实为罕见。此如意长约40厘米,通体侧面饰以掐金丝回纹,保存完整无一缺失。头、尾、中端均采用四周边缘嵌松石,中间部分采用纍丝编制纹饰,然后再嵌以松石、珊瑚及宝石加以装饰。充满了吉祥与富丽堂皇之气。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嘉庆金錾刻云头纹爵。

 

传说中的金杯呀。錾刻是一种在金属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的复杂技术,也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云头纹又称“如意云”,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瓷器装饰纹样。可以看到这只爵上精湛的錾刻工艺和细密的云头纹饰。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晚期银錾刻鎏金花卉人物故事图执壶。

 

此壶为银錾刻。鎏金指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到清代时已十分发达。这只小壶非常精巧别致,造型独具匠心。

 

看完金银器,再看看玉器吧。

 

从唐代开始。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唐代青玉刻人物椭圆洗。

 

青玉是软玉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物质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与白玉一样,都属于接触变质成因形成,只因含微量元素铁而呈现出差异。所谓“洗”是一种文房工具,就是“笔洗”的意思。在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中,并没有笔洗的位置,但是作为古代文人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

 

此洗晶莹剔透,色泽温和,从唐代至今历千年而不改其韵味,是非常珍贵的工艺品。

 

再来看明代的玉器。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明代青玉万寿耳乳丁纹杯。

 

乳丁纹是指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点而形成的花纹。可在此杯上清晰看出凹凸有致的乳丁纹。此杯是古时用于饮酒的器皿。

 

以下是清代的玉器。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嘉庆刻诗青玉太平有象如意。

 

如意柄上刻有诗文,如意头上刻有太平有象的图案。太平有象是传统吉祥纹样。太平,即太平盛世;象是大象,寿命极长,被视为瑞兽,而且“象”与“祥”谐音。此图案刻在如意上,更多了一份祥瑞、太平之意。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青玉牧童骑牛。

 

一个小小的牧童拉着缰绳,趴在水牛的背上,水牛的大与牧童的小形成鲜明对比。妙趣横生,惟妙惟肖,是很好的摆件。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青玉树下休憩山子。

 

玉山子即圆雕山林景观与人物、花兽等的石料,多为玉石,常作为笔架使用。宫廷中的山子更为精致,常采用自然山势的走向作为笔架。此青玉山子雕刻的为一人在树下休憩,树干、树叶与文物错落分明、凹凸有致。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青玉策杖访友山子。

 

山峦叠翠、怪石嶙峋,一人在小桥上手握拐杖,准备拜访山巅小屋长的友人。此山子很有故事情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白玉双禽。

 

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明清时期所说的白玉,仅指新疆和田白玉。

 

此白玉双禽相向而对,圆润、精细,给人很强的艺术美感。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青玉莲瓣式壶。

 

壶身有均匀的莲瓣状纹路,青玉上有天然的黄色斑点,精雕细琢之下又增添了几分原始的生动自然,两者相映成趣。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代青玉象耳活环方盖瓶。

 

这块青玉的颜色非常青,和前面几件艺术品接近如乳白的颜色截然不同。自然界中的青玉颜色是千变万化,有深有浅滴,这和它们的成因与地质构造、所含元素多少都有直接关系。

 

此瓶的青玉青中带有黑色的条纹,类似于西瓜的颜色。双耳上有两个装饰用的活环,上有一盖。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终于又换了一种颜色,到了美丽的玛瑙。此为清代玛瑙凸雕牡丹花卉瓶。

 

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硬度为7-7.5度,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多姿而著称,深得爱美人士和收藏者的喜爱。从装饰和保存两方面来说特性都很好。

 

此玛瑙兼有红、黄、白三色。颜色间过渡自然柔和。依它的色彩雕刻成牡丹更显雍容华贵、栩栩如生,还带有一种铿锵的有力感和稳定性。奔放的颜色让人一看就顿生喜爱。

 

看完玉器,再看下玻璃器吧。

 

玻璃是现金常见的物品,被用在生活的时时处处。比如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窗等等。还有有机玻璃、树脂玻璃等等。在古时候,中国的玻璃制造术出现得很早,北魏时期,中国已掌握玻璃吹制技术。到清代时,玻璃工艺已经非常发达,清康熙时清宫设玻璃厂,汇集中外能工巧匠,创造了一大批玻璃新品种。

 

下面就来看看清代的玻璃工艺品吧。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金星玻璃三羊开泰纹山子。

 

此金星玻璃三羊开泰山子,是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的陈设品,在传教士汪执中、纪文二人的参与和指导下烧制成功。是乾隆时期金星玻璃器中的上乘之作,内容紧扣“三羊开泰”主题。三只绵羊体态浑圆,而山石则陡峭险峻,棱角分明,工匠们运用浮雕、圆雕等不同的雕刻技法,表现出了山石的陡峭和绵羊的温顺,达到了刚柔相济、自然逼真的效果。此山子为金星玻璃器中的传世精品。

金星玻璃,亦称“金星料”、“温都里那石”,是清代玻璃中比较珍贵、制作数量较少的品种,在乾隆时期比较盛行,因在红褐色玻璃体内闪烁中无数个金色光点而得名。其制作,是在熔融过程中的玻璃料中撒入金粉,然后制成塊料。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白套红玻璃双合瓶。

 

此瓶以模吹制而成。瓶身宛若两个圆状瓶相拼和,上附同形之盖,故称“双合瓶”。白套红的意思是以不透明白色玻璃为胎体,外套红色花纹。二瓶身装饰各异,左边的瓶身饰夔龙,夔龙为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右边则饰有缠枝莲花,相应的瓶颈与瓶足部分别左右饰云纹和灵芝纹。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

 

此碗大口微敛,圈足。涅白色玻璃胎,外壁套饰蓝玻璃花纹。口沿饰弦纹一周,腹部饰开光缠枝莲纹,腹下近足处饰云头纹,足为蓝色。此碗胎色纯洁如羊脂白玉,套料纹饰精细,布局疏朗,风格清新雅致。乾隆时期玻璃作品多数以装饰华丽、图案繁缛、做工精细为特色,但在这一主流风格之外,仍有如此碗般以素雅娴静见长的作品。

 

此碗晶莹剔透、碗壁薄而均匀,白与蓝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清新的感觉。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黄套红玻璃兽面纹钵。

 

钵是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也可作为洗涤或盛放东西的器具。

 

此钵为蓝、红、黄三色,线条流畅,过渡自然,纹饰细腻。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黄套红玻璃双龙戏珠纹缸。 

 

此缸圆形,收口,腹下部略收敛,平底,有些像钵。通体以淡黄色玻璃为胎体,外套半透明红色玻璃。腹部饰通双龙戏珠图案,缸口有一圈条纹装饰。

 

[原创]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之金银器、玉器、玻璃器

清乾隆搅玻璃撇口瓶。

 

撇口瓶是瓶的一种形式。基本造型为撇口,束颈,长弧腹,腹下内收,外撇式高圈足。线条弧直相间,器形优美。

 

此瓶的口沿和足部为碧绿色,颈、腹部饰白、蓝、红三色相间的条带纹,斜向螺旋状缠绕全器,其颜色的相间规律为白、红、白、蓝。


所谓搅玻璃的“搅”,是指搅料工艺。搅料工艺是乾隆时期创造的一种新的玻璃装饰工艺,其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类似于拧丝。

 

此瓶颜色纯正,质地洁净,造型雅致,纹饰流畅活泼,如行云流水,为本来静止的器物注入了勃勃生机,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玻璃珍品。

 

看完这些玻璃器,是否觉得它们和咱们日常使用的玻璃有很大不同呢。其实材料质地相似,只是宫廷更注重工艺,咱们更注重实用,侧重点不同。

 

至此,故宫历代文物珍品展就像大家介绍完了。希望大家能从这些历代工艺品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下次会贴一些别的工艺品,继续艺术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