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20-06-15

这是这个券商行业长文系列的下篇,由于内容长所以我就分为两篇发布,之前一篇再一次论述了我对券商行业成长性的看法,也回答了很多朋友之前问我的问题,那么这一篇我将论述券商行业本身的格局以及发展和我个人选择券商的主观认知。

券商行业属于上升的行业我就不具体赘述了,因为写过好多类似于这样的文章而且这个系列上一篇也把核心的最本质的原因和大家讲明白了,那么券商行业未来会如何发展呢?行业本身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之前写过一个系列《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长文里面我说过未来头部券商会优胜于地方型券商,那么这一个系列是继上一个系列长文的再论述,所以我接下来依旧表达那个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那我们来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的券商业务结构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靠天吃饭,所谓的拿佣金赚取利润,类似于中介这样,大券商的优势最多就是客户比较多机构比较多,这在本质上意义是同质化,你要明白之前券商这个行业是同质化的啊,可能是金融三大行业中最同质化的行业,无论是业务模式,业务结构都是非常相近的,经济业务在每一个券商的占比都很大,所以会出现一起涨一起跌,业绩增幅降幅都一样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我说接下来头部券商会出现完全压制地方性券商的行业格局呢,因为接下来这个行业将不会和之前那么一样的同质化,同质化会大大的削弱,业务结构会变得不一样,其实早在这几年这个业务结构已经慢慢的在显现了,只要你去对比一些上市公司业务结构你就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个问题,以下是2家头部券商和4家地方型券商的业务结构占比。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大家可以看到头部券商的业务格局已经多元化发展,而地方型券商的业务模式还是以经纪业务为主或者走特色化路线,多元化发展的券商业务格局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因为国外很多成功的大型券商的体系都是这样的,在行业内被称之为综合金融服务商,所以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都是均衡发展。而地方型券商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经纪业务,因为打造多元化路线是它们所不具备的,这样就会导致周期性特别大,市场景气的时候业绩增速,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利润大幅下滑,而有一些又开始发展特色化路线,我们从以上地方型券商业务结构看到一些在大宗商品交易和期货业务发力,这固然可以拉升营收额,但是你觉得改变了券商盈利能力的本质了吗?其实没有,因为你可以看到业务结构拉升营收额的同时净利润并未带动,根本原因是业务的毛利率太低,这就是地方型券商与头部券商不一样的地方,要在实质上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与头部券商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未来业务格局的差异化会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从而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而科创板注册制的设立,未来注册制会更加的完善,我们会习惯注册制机制,资本化趋势发展会拉开券商与券商之间的差距,所以券商接下来的格局是跑马圈地,头部券商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些业务结构给券商业绩带来的变化我们也是可以看到的,从2015年牛市结束至今,头部券商的业绩由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导致业绩比那些更依赖于经纪业务模式的券商更加的稳定。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券商篇(下)

我特意用了上市比较久的头部券商和地方型券商进行比较,这也可以充分体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确定性。可以从以上业绩图片看到中信证券在牛市释放198亿以后即便在2018年股权质押引发业绩大幅下滑的时候业绩也有90多亿,而去年已经达到了122亿,而地方型券商从牛市的30多亿和20多亿在18年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分别跌倒3亿多和2亿多,这足以说明依赖于经纪业务的模式周期性更大,业绩相对更加不稳定。那么有人肯定会问了那地方型券商未来也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好了呀,其实投行业务竞争是很激烈的而且专业性是很强的,经纪业务是券商行业的底层业务,而投行行业是顶层业务,能理解这个意思吧?无论是在管理方面,风控质量方面,保荐人队伍,项目储备,或者人员稳定等等方面都是头部券商占极其大的优势,要不然怎么会有明星投行团队呢,有些地方型券商IPO项目一年有时候只有一单还是受地方优势,而小券商更别提了,这就是头部券商在这个领域的强势之处。

那么又有人肯定会说投行业务不行没关系呀,小券商就踏踏实实做好经纪业务不是也行吗?其实是的,最多就是周期性强一些,但是未来的格局是很激烈的不是你老老实实发展经纪业务就可以的,因为当一个业务在变革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市场份额的变化,而券商的经纪业务目前就是这种情况,从传统的中介业务转型为财富管理,而PC端又在发力走向移动端,所以地方型券商的手机APP和理财管理的产品丰富性,以及对机构的专业服务和个人投资者的产品多元化都不及头部券商,在未来财富管理形成完整体系以后很有可能客户会对券商产生忠诚感,就是喜欢用这个券商的APP以及它的服务,会感觉到便捷,其实现在这个现象已经逐步开始显现,某些券商在这个领域已经逐渐建立护城河壁垒。有些小券商为了发展客户在佣金战打的是如火朝天,那个给的佣金利率我想它还靠什么赚钱呀,而且就算这么拉拢客户其实本质上是没有用的原因就是客户只是为了便宜短暂的使用这个券商,形成不了所谓的依赖与忠诚,从而建立不了这个经纪业务长期的稳定性,这个才是关键,所以佣金战对于小券商更没有优势。

我们可以看一个行业我认为对券商行业的未来很有参考作用,之前很多人说银行行业未来很可能复制水泥行业的格局,对此我即赞同又不赞同,因为水泥行业造就的海螺水泥形式上看是扩大产能,走向寡头,其根本是供给侧改革,小企业边缘化被并购,海螺水泥是在市场中竞争出来的企业,从而形成成本优势,品牌优势,优先具有定价权,当行业出现拐点出现上升周期的时候充分收益。但银行不存在大规模并购的可能性,而券商则不然,之前规则上说打造航母级的券商,而目前位于龙头券商的中信证券又并购了广州证券,一些证券企业也在积极定增,行业具备增量的拐点,无论是从未来发展还是规则变化都和水泥行业的格局极其相像,根本原因就是行业改革,竞争加剧,并购从而竞争出来一个航母级别券商,真正的龙头,而这个龙头一定只会出现在头部券商,而不是地方型券商,切记我说的是头部券商,第一梯队里面的头部券商,不是大型券商。

论述到这里这个系列的券商行业长文内容基本差不多论述完毕了,但是有很多人还有一些疑惑,比如头部券商的股价经常不涨,又或者说是不具备股本优势,所以他们认为小券商弹性好,我在这些问题上面是如何看待的呢,这个问题留到接下来系列的券商行业长文进行概括,因为这不仅是需要行业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投资能力的考验,是很难的,所以不再这个系列的文章中讲述。接下来推出的券商文章就是进行讲述,在选择券商过程中如何控制自己,如何看待这个过程,还有如何选择券商的核心关键点以及选择券商的几个类型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发布的观点全是自己个人的主观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不具备任何代表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