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定不知道刺梨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渊源!

 养生有维刺梨 2020-06-15

自古以来,刺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到云贵征伐孟获,到达贵州境内正逢雨季,军中大部分将士腹痛恶心病倒,病症有蔓延之势,随军医师诊治多日也无济于事,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染上病症。危急之时黔民间郎中献上民间刺梨药方,数日之后士兵病体痊愈,危机解除。

公元1640年,刺梨的相关内容最早见于《黔书》,对刺梨的植物形态、性状、产地及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描绘和记述。一直以来,民间有一句话,叫做“刺梨上市,太医无事”。道光年间,刺梨引起了文人的重视和注意,围绕着刺梨花、果、叶,古人在诗词中对刺梨多有描述。当今最广为传道的是清光绪年间的青岩状元赵以炯的《咏刺梨》:“生在山间不入盆,擅妍不肯进朱门。却和龙井酿成酒,贡上唐朝承圣恩”。

公元1765年,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词典》记载:刺梨花、果、叶、籽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作用,根皮有止泻的功效。公元1833年,刺梨酒第一次出现于《还任黔西》。

抗日战争时期,刺梨成为抗日将士的天然营养包。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龙里北端的巴江一带,其中一部分战士染上“霍乱”腹泻不止,村民献上民间药方,用刺梨根加上“蛤蟆蔸”等几种草药熬制成药汤,红军战士服下后病情得到控制,从此以后刺梨根草药便在红军队伍中成为常备药。

1942年,罗登义团队初次发掘刺梨的营养价值并有效应用。为解决战时民众和抗日将士的营养缺乏问题,罗登义教授在贵州湄潭、花溪等地,采集各种野果野菜,分析其营养成分,力求找到更多的野生食品资源用于缓解劳苦大众之饥苦,救民生于水火。在他的研究中发现,贵州的野生刺梨果实富含丰富的VCVP等营养物质,其中每100g刺梨果肉中维C含量可达1980-3750mg,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果蔬,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轰动和广泛关注。

罗登义教授积极呼吁广大民众及抗日将士,每日食用12枚刺梨鲜果或干制果实,可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消除士兵的夜盲症,增加健康和体力,并亲自带领学生采集贵州的野生刺梨,将其干制后捎往抗日前线。

解放初期,刺梨象征着中华民族间的情谊连结。《中国民族药志》记载布依族古为百越族的一支,作为中国南疆的最早开发者,布依族开疆以来,刺梨便成为布依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成为民族药,而且在生活当中得到更多的体现,《好花红》这首歌就是刺梨与布依族渊源文化的最好例证,在布依族民众间影响深远。1953年,18岁的秦跃珍代表贵州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汇演,为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唱了《好花红》歌曲,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初期,刺梨为“女排精神”提供坚实背书。1981-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霸业,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当年,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中央体委”领导希望可以改善女排运动员的营养补充。为完成这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全国营养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最后一致推荐“贵州刺梨”。

贵州农学院下属花溪饮料厂承担为女排运动员加工“刺梨原浆饮料”,使得女排运动员的体质有了明显改善。在“五连冠”时期,贵州刺梨果汁随女排征战四方,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2000年,龙里县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府引进刺梨种植;2004年,龙里县开始实施产业化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种植刺梨;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里刺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及系列标准发布会盛大举办……

2020年,在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及系列标准发布会上,省人民政府陶长海副省长指出,刺梨资源开发应用广,政府将全力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刺梨的资源优势、区域特色和功效属性,蕴含着“贵州刺梨”的品牌效应巨大,奠定了贵州“刺梨”将成为一个大产业发展的基础。陶长海表示对刺梨产业充满信心,刺梨一定会成为贵州的“金字招牌”,响彻全国!

贵州恒力源集团是集刺梨标准化种植、科研、生产、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刺梨产业经济实体,打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开放性有机刺梨维生素社交新零售平台——养生有维。

养生有维作为恒力源集团主打品牌,始终精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里刺梨,有机场地新鲜保证,全程医疗洁净级别生产、无菌工艺,始终保持至真至纯的天然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