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笔记:梦回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优悠客 2020-06-1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终于有机会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文中所描绘的大漠壮丽景象,这种圆梦的激动心情大概只有也曾有过类似实现心愿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第一次听说月牙泉,应该是在语文课本中。对茫茫沙海的执念,或许是因为长大后看到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段有趣故事,也可能是为了桐华的那本小说《大漠谣》。

鸣沙山是位于敦煌市西南的沙漠,细沙堆积成山丘,绵延40公里,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晴空烈日下,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像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月牙泉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泉,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据说在汉朝时期,月牙泉就已经是著名景点,文人骚客门很喜欢在这里吟诗划船。到了清朝,这里还能通行大船。不过如今的月牙泉越来越小,正在面临消失的危机。

早晨我们先游览向往已久的鸣沙山和月牙泉,蔚蓝色的天空就像洗过一般的明净、深远。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沙漠中。

一走进鸣沙山景区,就能听到广播里田震略带沙哑的嗓音,听说这首《月牙泉》一年四季都会循环播放,迎来又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唱歌的人不知疲倦,听歌的人也会觉得累吧。想要爬上鸣沙山顶可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我们先骑“沙漠之舟”骆驼到山腰,体验一下古道驼铃的感受。等我们驼队的人齐了,向导便牵着我们这支队,缓缓地朝着沙漠远处进发。骆驼是一种温顺,而又听话的动物。它们走在路上,步法很缓。而人坐在驼背上,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驼背上下起伏,感觉仍有些颠簸。不同于在动物园见着的瘦骨嶙峋的骆驼,也有别于收藏在博物馆的骆驼形象的古代文物,第一次亲密接触沙漠骆驼,它们温顺、可爱,眼神却透着些无奈,眼角的泪被冷空气冻成了冰条挂在脸上。被圈养的骆驼,络绎不绝的游客,日复一日负重在沙漠中来回穿梭,骆驼们应该也很辛苦吧。我们这个驼队一行共有五个人,骑着骆驼在沙漠边缘缓缓地行直。此时,人坐在骆驼上,倒有闲细细看一看大漠的风光。近处的沙漠地带,遍布着细如粉末的黄沙。当骆驼的一只脚踩上去后,它脚下的沙子会慢慢分流开来,再悄悄地把骆驼的大脚埋住,等这只脚再迈出来时,沙地上便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骆驼脚印。

在前往月牙泉的途中会经过一片芦苇荡,在寒风中扭动着金黄色的苗条身体轻轻起舞,蓝天白云还有比人高的芦苇。对芦苇的喜欢,不知道是因为那片金黄色的浪漫,还是为了诗词里的情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它们向世人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当它们开花时,在风中婀娜摇曳的身姿,又会让人产生如诗如画、似梦似幻的奇妙感觉。

想要看清月牙泉的全貌,那就得登上高高的沙山。虽然黄沙踩上去细细软软的,但爬沙山依然是一件体力活。我挑战的那座沙山,有一排由木桩和绳索组合成的简易护栏,木桩整齐排列在沙地里,麻绳绑在木桩上,有的地方麻绳没有绷直,松松垮垮地耷拉在地面,我背着背包拉绳登山,一步一个脚印,好不容易走到一大半往回看,糟糕,开始腿软!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突然觉得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候同伴鼓舞道,想想大漠孤烟直的美景,我们要有一鼓作气登上山顶的决心。站在鸣沙山顶,我回首看着山下的月牙泉。她的美丽,完完全全呈现在我的眼前。弯弯的月牙泉如一轮新月,含着那一汪碧清的绿水,静静地沉睡在沙漠之中。泉水边,围绕着一圈圈水草和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它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泉旁还建了一些亭台楼阁,傍着泉水相映成趣。月牙泉后面,屹立着两座巨大的沙山。右侧沙山上那条如山脊般漂亮的弧形,在落日暮光的映射下,突显出一种粗旷的线条美,显得很有一种艺术感染力。鸣沙山与月牙泉那独特的结合,让人在惊叹于沙漠中的这一汪清泉!感受到沙漠、沙山那不一样的风情。

因为下午的时候天气不是很给力,阴沉沉的。没有看到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其实,有点遗憾也好,为下次的故地重游留些念想。没看过海上日出,没看过山顶日出,没看过沙漠日落的我,期待未来的某天迎着风和阳光,与喜欢的人一起看旭日东升、日落黄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