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玫《红楼梦》:这林黛玉披头散发一看就不正经

 梦影红楼 2020-06-15

近日据说由胡玫执导的全新电影版《红楼梦》开机在即,据悉本片制作成本超两亿。日前影片确认“宝黛钗”将由从两万名海选演员中脱颖而出的三位新人演员出演。笔者很开心地点开这则新闻一看,险些像宝玉一样,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这这这,这林黛玉披头散发的一看就不正经!

我想胡玫导演是充分借鉴了2010版《红楼梦》李少红导演滑铁卢的前车之鉴。

那李少红版满屏都是铜钱头,不但人物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大的问题是侯门的夫人小姐少奶奶都顶着当时下九流的戏子装,实乃贻笑大方。所以胡玫版虽然是背影和剪影,一看就绝不是铜钱头!

然而、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披头散发又是怎么回事?女主角还摇摇摆摆地晃着一把团扇,这仪态……不像是红楼出来的,倒像是青楼出来的!

首先这《红楼梦》怕是没读好。宝玉身边站的是谁?一般默认应该是黛玉。然而,黛玉的经典图像是葬花或者和宝玉共读西厢,这拿把扇子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时代变了,站在宝玉身边的需要“与时俱进”换成“扑蝶”的宝钗,也就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可是如果仔细读读就会知道,宝钗拿的是折扇,不是团扇!你家团扇能从“袖中取出”啊?

其次更可怕的是,不管宝玉身边站的是宝钗,还是黛玉,披头散发不仅不合“礼”,还是“凶兆”!

1983年7月,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向美国学者邓尔麟谈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区别,认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记·冠义》就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

古代男孩女孩,都得把头发扎起来。小时候这样,大了更是如此。

所以为什么有人穿了汉服你却总觉得左看右看不太对劲又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没扎头发啊!且不论这汉服还露腿!

古代不只是女孩儿梳双髻发式,男孩儿也都将头发编扎成两束,盘在头顶左右两侧,因形状类似兽的两只角,故称为“总角”,后来被用来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等到了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朱子家礼·笄礼》“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所以,不管宝玉身边站的是宝钗,还是黛玉,也不论他们是否年满十五,这头发都得扎起来啊!

林黛玉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后,敲黑板,“束发椎髻”一般被认为是中原华夏民族的传统发式。而“被发”则作为东周时期吴越、戎狄地区的主要的发式,是包括剪发、发辫、垂髻在内的发式系统。在丧礼中反映的男女发式与日常生活有别。中国传统礼典中的丧礼发式称为“括发”。唐宋以后之礼典则有被发(披发)之说。

你让黛玉(宝钗)披头散发,意即她们是夷狄外族?《红楼梦》明言“无朝代年纪可考”,即使非要落实是在清代,清代的女子也得是把头发扎起来的。更何况,披头散发是“丧礼”!

这是小题大做吗?古人云“一叶知秋”,这是胡玫导演的海报,是电影《红楼梦》的门面,竟然发生这么大的失误,可以想象电影内容拍成什么样吗?

87版拍成经典只是演员之功么?看看它的顾问团队“启功朱家溍曹禺沈从文周扬周汝昌杨宪益蒋和森”。

所以奉劝胡玫导演,两个亿的投资不能只找演员,还得找个文化顾问掌掌眼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