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另一个视角看贾家的败落——文武并重却文武双弛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 I 潘学军

贾家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其贵其富可知矣。诗礼之家,在古代本来是指世代读书的人家。可是,贾家却是武功起家。从贾演、贾源宁荣二公算起到贾蓉这一代止,共历五代了。从小说中得知,贾家中由科第出身者,仅有贾敬一人而已。

 “公”,是古代的爵名。据《礼记·王制》得知:“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爵位共分为五等,“公”是爵位中的第一等。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在清代,一般只有皇室及一些蒙古贵族封王外,其余异姓有功之臣很少有封王者。因此,以“公”爵为最高爵位。

据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二中的《公侯号》里说到:“国初公、侯、伯皆无名号,仅分超等、一、二、三等名目。雍正元年谕曰:本朝封王者,皆选用嘉美字样,而公爵但分等第,未有封号字样。朕意欲考其当日勋庸,锡以嘉名,追加为某公。”其中又提到“公”之爵位,如镇国公、辅国公、诚谋英勇公等诸如此的爵位,“皆雍正年以后所封之爵,或建戎马奇勋,或由公爵再得军功,因而累加者也。”

由此可知,在清代,满人重武,封“公”之爵位,以军功奇勋为主。在《红楼梦》中,尽管其中的官制官名,亦今亦古,而从清代的封爵之制看,与贾家宁国公和荣国公以军功起家而被封“公”之爵位的情况有点相似。

不管如何,从上面的情况看来,贾家作为公侯之家,其地位之贵,由此可见一斑。可是,古代文武并重,出将入相,能文能武才算得美轮美奂。因此,武功起家,贾家能再有科甲出仕者,更是锦上添花。但是,天不如人愿。除了贾敬之外,到第五代时,没有一位是科甲出身的。这对于贾家这样的望族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到了贾政时,本来要科甲出身的,但是,贾代善临终时向皇上奏了一本,先是由长子贾赦袭了一官,接着又给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后来升任了员外郎之职。这样,贾家的后代,在祖上的荫袭庇护下,武亦不行,文也不行,诗礼簪缨只徒有虚名而已。古人曰:治国之道,曰文曰武。家国同一理,贾家文武并重却又文武双弛,已渐式微了。

先来看贾家的武。贾府应是以武功起家的。

在第七回里写到尤氏独请王熙凤,其中又写到宝玉与秦钟初会。宴毕,凤姐与宝玉打道回府。期间尤氏派了焦大驾车送凤姐与宝玉姐俩回府。焦大感到不公平,黑夜不方便,怎么就派这样的活给他?先骂赖二,再骂贾蓉,最后骂到贾珍。从焦大的骂话中可以看出,贾家祖上是靠武功起家的。并且焦大骂说不是他一个人,贾家人没法子当官享福。原因是,贾家宁国府的祖上即贾演,在战场上九死一生,要不是他把主人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自己饿了偷东西给主子吃,自己喝马溺而把半碗水给主子喝,贾家二公早就死了,哪还有贾家的今天?从这一点上看,贾家是靠军功起家的。

可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说五世,就是到了贾珍这第四代,就已是走下坡路了。贾珍文不文武不武的。他作为族长,起不到带头作用,整天寻欢作乐,虽有“三等爵威烈将军”之名,何曾拿得弓,舞得剑?他的曾祖贾演是“京营节度使”,祖父贾代化是“一等神威将军”,一代一代下来都是世袭的庇荫。到了第五代贾蓉则是用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防护内庭御和侍卫龙禁尉”的职位。这个用钱买来的职位只是个装点门楣的虚职而已。在世袭的庇荫下,贾珍等人名不副实,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在第七十五回中写到,贾珍因父亲贾敬去世而居丧,不得逛荡游玩。可是因无法忍耐寂寞,他在居丧期间与其子贾蓉等人,名为练箭,却以此作掩护,在家设局吃酒赌钱。不但箭练不成,又乱礼败德,胡作非为。

贾珍在教子上,倒有其祖上的遗风。赖嬷嬷说,他的爷爷教他父亲贾敬,性子烈得如火上浇油一样,说一声恼了,教子竟如审贼!贾珍也是用其祖之风教贾蓉的。贾家在清虚观为元春打平安醮,贾蓉偷懒,为避炎热躲在荫处,惹得贾珍火了,叫小厮当场向贾蓉脸上啐口水。表面看,贾珍管家治家不可谓不严,然而,正如赖嬷嬷所说的,他不好好地管一下自己。由于起不到示范教育作用,子侄有谁听他的?

贾环人物猥琐,贾兰年纪尚幼

这是宁国府,那么荣国府呢?荣国府在武上更是算不上数。在武上,贾赦和贾政不行。贾宝玉跟贾珍练箭,也是点卯而已。在第七十五回中写到中秋夜贾母问贾珍,宝玉近来的箭练得如何?贾珍还虚夸说,宝玉大长进了,不但样式好,而且弓也长了一个力。看来,贾珍是为讨贾母的欢心才这样说的。但是,贾母听后,怕练箭拉伤了宝玉,还嘱咐宝玉不要用力过猛,免得受伤。贾母为此还把宝玉护在里头。由此看来,对于武而言,宝玉也不是这里头的货。贾环形容举止委琐,根本不入贾政的眼,何尝把武学好?倒是贾兰有志气,他时不时在大观园里拉箭练射,拉弓搭箭,有模有样的追着小鹿跑。但终归他还小,对于已处于末世的贾家来说,于事无补。

以上这些讲的是贾家的武。由此看来,贾家虽是武功起家,却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么贾家的文呢?

贾敬倒是进士出身,可在贾家一代不如一代的式微中,他已不求进取,把官放着不做,一心烧丹炼汞,以求得道成仙,寻求永久的快乐。他因急于求成,结果误服灵砂最终宾天。不但得不到极乐,却先丢了性命。

贾赦和贾政都是赖祖上的功德,袭了官。但是,贾赦整天跟小老婆喝酒,官不曾好好做,连贾母对他都看不顺眼。

贾政虽喜读书,可也不是科甲出身,其父贾代善临终时遗上一本,皇上体恤先臣,才额外给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后来,他入部习学,升了员外郎之职。但是,他才能平平,又迂腐不堪,整天摆着一副严肃正经的脸孔给子孙们看。可是,他学不如其子贾宝玉,更起不到榜样作用。在治家上,贾政对贾珍的糜费享乐之风不满,但因贾珍是族长,贾政又不好多说。贾珠略有所望,可又早夭。

贾琏也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作为世袭弟子,何尝用心向上?他与贾珍倒是一路的货色,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他是贾赦的儿子,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两人狼狈为奸,干了不少的坏事。父子俩真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宝玉偏有聪颖之性,但又无心向学,不喜欢走经济仕途之路。贾政对贾宝玉动不动不是怒喝,就是棍棒相加。但是,最终也不生效,弄得贾政最终灰心丧气,以为贾家的气数将尽,回天乏力,不过如此而已。在第七十八回中写到,贾政看到宝玉作诗的才情,再加上自己年迈,又名利之心大灰,因此对宝玉之心稍有转变。认为贾家祖上皆精于学业,但又未曾发迹过一个,大概也是贾门之数。贾环更是委琐不曾向学,在中秋节的晚上,贾赦还满心满意地夸他诗作得好,不用像寒门家的子弟那样用心苦读,前程将来有他袭的。贾环与贾赦都是一派邪气,从不是走正路的货色,更不能说在举业上将来有所长进了。

贾政之孙贾兰,在其母李纨的侍教下,将来似乎略有所望。他不但武上用功,文上也来得。在第七十八回中写到,贾兰所吟的赞姽婳将军的七言诗,虽是十三岁的稚子口角,然也颇得清客们的称赞。但是,贾兰的未来,从其母李纨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中可以看出,他将来立功登爵位,有带簪缨悬金印之富贵,但是好景不长,旋即命赴黄泉。或许他是贾家将来唯一的希望,但是,大厦危危将倾,他也独力难撑。

在第九回中写到,在贾家私塾里其子孙亲属闹学堂的丑事,这写出了贾家的儿孙教育已走向衰败之路。难怪脂批说:“此篇写贾氏学中,非亲即族,且学乃大众之规范,人伦之基本,首先悖乱,以至于此极,其贾家之气数,即此可知。”脂批可谓入木三分地指出了贾家衰亡的根本所在:不重视教育,连学堂中都有这样的丑事发生,贾家将来的气数可知了。正如冷子兴所说的,贾家的教育一代不如一代,此言不假。因此,焦大之骂正骂中了贾家的痛处。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贾家祖上是以武功起家,文既误了,武也不行。贾家是“诗礼簪缨之族”,诗礼簪缨意为在地位上高贵显赫,能文能武,簪缨悬印。可是,此时的贾家,诗礼簪缨的美称只徒有虚名而已。

在第五十三回中写到贾府除夕祭宗祠,其中的礼仪昭穆长幼有序,场面恢宏肃穆。宗祠上面正居中处,悬着宁荣二公的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仪容威武。宗祠两边悬挂着三副对联,其中一联是:“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对联寄托着祖上对下一代的期望。贾家通过祭祀,以期缅怀祖先业绩,祈祷祖上护佑,永保子孙家福绵延不绝,家业长久兴旺不衰。但是,祖上的愿望终将成为泡影,贾家看似文武并重却又在文武双弛中,这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已渐式微。

                      2017年6月9日晚于痴红轩

                      2017年6月29日晚改于白山寓所

                      2018年8月20日晚再改于白山寓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