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漠视型”孩子,会长成贾环!从《红楼梦》看怎样做父亲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张惠

常听有人说我们要理解贾环,似乎他长成这样都是因为他庶出的身份——“如果贾宝玉不是衔玉而生,上上下下捧凤凰一样捧着他,而是像贾环那样一个恶劣的生长环境,贾宝玉的表现会怎样,很难说。”

其实,这个,倒未必了。

庶出、不受待见,就一定得长歪吗?远的不说,咱就说大家最熟悉的康雍乾三个皇帝,他们都是庶出的。

康熙的亲生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氏不是康熙父亲顺治皇帝福临的正妻,生前并不是皇后,她之所以被称为皇后,还是追封的;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原是康熙皇帝的德妃;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原本是雍正皇帝的一个卑贱宫女。

三味地黄丸

要说不受待见,庶出的皇子要想登临大宝,上位之前,那可是分分钟提着脑袋过日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说受冷遇了,被人背后捅刀暗中下毒都是常事,还能比这更不受待见?那也没见康雍乾三皇帝长成贾环那个样子啊。

当然,家里人偏心是有的。比如说贾母给贾宝玉赐过鹿肉和风腌果子狸,给兰小子赐过肉,给林妹妹赐过鸡髓笋,给尤氏和王熙凤赐过胭脂红米饭,给贾环赐过什么好吃的吗?没有!但是一个人成才不成才,和他小时候吃的饭食精美不精美有必然联系吗?如果有的话,曹刿论战时,就不会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了!

还有人认为,贾环就是受了生母赵姨娘的拖累,跟着赵姨娘,能学好吗?

这个就更需要辨析一下,从生的角度,赵姨娘也生了探春那样聪明又能干的女儿,凭什么贾环就天悬地隔了呢?从养的角度,我们可能更熟悉了一一"子不教,父之过"!

是的,贾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贾政有不可推脱的关系。

看看政老爹关注的小眼神!我的眼里只有你啊!

第一,宝玉上学之前,贾政特地把他叫来申斥了一顿,目的就是让他好好学习。但是贾环上学之前,贾政训诫过他什么没有?没有!

第二,贾政还把跟着宝玉的仆人叫来,从他那里了解一下宝玉的学习情况。那么贾政通过贾环的仆人了解贾环的学习情况了没有?没有!

第三,贾政经常查考宝玉的功课,以至于林黛玉、探春、宝钗都忙着替宝玉临字帖交功课。甚至有一次宝玉赶不过来,睛雯还让他装病。但是贾政有查考过贾环的功课吗?没有!

第四,贾政让宝玉的仆人转告学堂的老师,《诗经》什么的不用学,最重要的是学八股文。那么贾政让学堂里的老师关注贾环的学习内容了吗?没有!

看看政老爹关注的小眼神!我的眼里只有你啊!

我们不要小看了八股文。年轻时诗酒放诞的贾政,并不欣赏宝玉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相反却督促宝玉从事当年他自己也不喜欢的八股文学习,这其实才代表了贾政对宝玉真正的深沉的爱。因为贾府袭爵到了贾政一代,本来就应该终止了,只是皇上额外开恩,才赏了政老爹一个主事的官衔。那么到宝玉这一代,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再袭爵的了。世事承平已久,他们不能再走武官的道路;他们是世家,又不能走经商的道路,所以只剩下一条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就要考八股文。因此,政老爹才说,念一百本《诗经》也没用,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八股文!

看看政老爹关注的小眼神!我的眼里只有你啊!

贾政希望宝玉快些长大,快些懂事,快些能够承担起支撑贾府的重任。政老爹自己走上了社会,当了官,明白了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他知道诗词歌赋不是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所以,哪怕明知道儿子擅长诗词歌赋,却要强迫他去学八股文,这跟当代的父母明明知道孩子喜欢游戏,却不得不强迫他喜欢学习,是一样的心情。

政老爹虽然天天骂宝玉“孽畜”,“无知的孽障”,“天天在内帷厮混将来必淫魔色鬼无疑了”!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仍然是把宝玉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作为未来贾府的希望,所以他非要逼宝玉学八股文不可!

至于贾环,哪怕他从来没有这些“喜欢在内帷厮混”“不爱读书”的风评,但是贾政根本就没打算培养他,所以并不十分关心他的学习,也不查考他的功课,更不强迫他学什么八股文。

看看政老爹关注的小眼神!我的眼里只有你啊!

所以爱的反义词是恨吗?不是的。爱之深,恨之切也。贾政天天骂宝玉,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爱的真正反义词是漠然。你好不好,坏不坏,爱咋咋地吧。

而贾政的态度,会辐射传递给贾府各色人等,又尤其传递给王夫人、赵姨娘和贾环这个孩子本身。

在漠视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如下症状:

一、痛恨“宠儿”。所以贾环用种种远远超越了儿童的恶毒手段去伤害或陷害宝玉。

二、非常自卑,无法信任别人。所以贾环不相信彩云和彩霞对他的真心。在莺儿、芳官这些丫头面前,也常常流露出极度的不自信——“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他越这样,大人们越觉得他“行为猥琐,举止荒疏”,越不想让他见客以免贻笑大方。所以去大司马王子腾这样的舅舅家,就是宝玉探春等人可以去,而不让贾环去。可是越封闭,贾环就越成井底之蛙,这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无法走入亲密关系。彩云真心爱他,却被来旺之子求婚。赵姨娘赶紧让贾环去求,贾环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一个丫头,这个去了将来还有。可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清代,就算他好命没娶到夏金桂那样的泼妇,真的还能碰见一个贴心贴肺对他好的女孩子吗?

先不过是贾政漠视了他,到了后来他自己也放弃了自己。不光是他的学业上,将来他的社交和个人生活上,大概率来说,也很可能是不幸福的。

所以,不要漠视孩子!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这也是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红楼梦》中领悟的一个正面社会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