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的人设

 梦影红楼 2020-06-15

作者:蔚蓝

薛宝钗这个人,堪称古今所有“别人家孩子”的最高配置模版,周身都是优点,一个毛病都没有,一点让人操心的地方都没有。就好像日本王后雅子,是供人膜拜的存在,却遥不可及,谁都挨不上。

宝姐姐的问题全出在“没有缺点”上面——没毛病本身就是毛病。不管你看了她多少音容笑貌、处世才能,却怎么也没法知道,她倒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跟谁亲厚与谁疏远?内心究竟有何悲喜?她就像一个超级智能人偶,具一切美善,心却是一堆电路管线,无人能解。

宝钗什么都好,唯独没有性情。或者说,隐藏了性情。谁愿意亲近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完人?不管嘴上再怎么称赞,人内心的真相都是:只有在缺陷昭然的坦荡人身边,才觉得安全。

“金兰契”一章里,宝钗跑去给黛玉送温暖,感动得黛玉掏了心窝子,连“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的话都说出来了。可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为什么平白觉得宝钗“藏奸”?藏了什么奸?也许关键还不在“奸”,而在“藏”上。这次对黛玉,宝钗的表现算是体贴仁厚到头了,可是说了一车关切对方的话,却仍然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没有半个字涉及自己内心——她对黛玉是什么看法?平日里那么多鸡零狗碎的言辞机锋,她可有些不满吗?世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宝钗也不是圣人,黛玉是她的最大劲敌,平常对她也根本不友好,她对黛玉又何来一份深情厚谊?

 

退一万步说,假如宝钗生来宅心仁厚,自然会对所有人都怀有姐妹之情,可金钏儿之死又是明确的反证。金钏儿作为王夫人屋里的一等大丫嬛,地位与鸳鸯、平儿、袭人相当,是荣府最有势力的四个丫嬛之一。第三十一回湘云特意带了绛纹石戒指来,指名给这四人,就足以说明这点。金钏儿之于王夫人,犹如鸳鸯之于贾母,王夫人后来说她“就像我自己的女儿一样”,应该并非夸张之语。而王夫人是宝钗的亲姨母,彼此来往极频,可以想见,平日里宝钗对金钏儿,也一定比对袭人等更亲密、更尊重。然而,听说金钏儿投井之后,连袭人都落下泪来,宝钗的第一个反应却是“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还说出一番类似“谁叫她脑子不清楚,死就死了吧,多给几两银子就算了”的话来。

听闻尤三姐情死之后,宝钗照例发表了四平八稳、政治正确的陈辞,情感反应却还是完全的漠然。就连打听点八卦的心情都没有。这就很难让人相信,她平常对园中姐妹的各种关怀体贴是出于感情。更何况在施予关怀之时,她还总不忘附赠对方一些道德规训呢!

你对我那么好,可我就是跟你亲不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大概就是黛玉对宝钗的真实感受。就连多次剖白心迹的湘云,恐怕和宝钗也并不真的亲近,到最后,几句私心话还是对黛玉说的。

宝钗当然是成功的,以优异表现换来贾府上下的超高评价并不出奇。然而贾母喜欢她吗?我看未必。黛玉的母亲是贾母的最娇疼的女儿,王夫人一句话就带出来了:“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因此,在亲情上,贾母自然是把黛玉当心肝宝贝,宝钗就隔得远了去了;从性格上说,品品凤姐、黛玉,到晴雯,乃至傻大姐的特点,也不难看出贾母喜欢的类型:言辞有趣、锋芒毕露,或者天真烂漫——总之要有个性,真性情。因此,宝钗虽好,却很难说是贾母心中的最佳孙媳候选,否则“金玉”一说也不会成为“房间里的大象”,所有人都装看不见了。

然而要说宝钗无情,其实也不是。明摆着她爱宝玉——全书之中,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宝钗只动了三次情绪,三次都是涉及宝玉。就算是感情没有黛玉那么重,仅仅出于功利考虑,宝玉也是她的最佳人选。身处贾府那么多年,看遍了上上下下各种男人,包括自己的亲哥哥在内,哪一个是把女人当人的?惟有嫁给宝玉,才能确保幸福和尊重,她别无选择。

可惜宝玉不爱她。其中原因,怕是宝钗永远都想不明白的。

像宝钗这样一个才貌双全、通达世事的少女,小小年纪就对人性的弱点、人情的复杂洞若观火,能揣摩到人心的每一个细微褶皱,能规避掉所有可能涉及的矛盾,却完全不知性灵为何物。当我们看到黛玉醉心于诗词,房中“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探春房里“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贴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就能体会到她们充盈的自我追求和生活趣味。

而宝钗那雪洞一般的私室里却是一无所有的,这也许是刻意以朴素姿态示人——毕竟也曾读过西厢,也曾富丽闲妆,但既然已决定去作模范淑女,独自一人的时候,她除了看几本“正经”书,做做女红,怕是什么都不做的。那么通博的人,满腹的诗书学问却无一滋养到她,令她有所得、有所乐。却把那几本破女德书里面的陈腐规训奉为最高准则——非如此不能显出身份!长期违背本性扮演完美自己,竟把自己也骗了。性灵因此被遮蔽、内心也因此而枯寂。

宝黛那些超越世俗的情感和相知,他们对“经济学问”以外的追求,是一个宝钗全然无法领略的精神境界。她的头脑、她的付出、她那完美的人设,在这里,派不上一丝用场,反而彻底沦为弊端。人设或许能让她赢得到一切可见之物,惟独赢不到心灵。苦心经营出一个万人称赞的自己,却失去了真正的自己。她的好都从“自重身份”而来,但说白了,不过是自恋而已。自恋给她造成巨大盲区,也造就她的沉重枷锁,让她终其一世活在一个“人设”的壳子里。

这固然是可悲的,但书里书外,又有哪一个人不是活在各自的盲区之中呢?贾瑞被凤姐所迷,被淫欲所役,相思如狂,吃了大亏还执迷不悟,乃至正照风月宝鉴,以假为真,不明不白丧了命。若说这是为无明所误,那么宝黛间所谓真挚的爱情,又何尝不是以假为真,心外求法,迷执自误?唯有曹公,俯视着这一干众生,写出这风月宝鉴,以警世人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