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相关知识总结(二)

 小虎兽 2020-06-15

1简述肿瘤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方式,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往往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包膜,触诊时可推动

  外生性生长:发生于体表、体腔表面或消化道器官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菜花状的肿物。

  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侵犯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包膜,触诊时固定不动。

 2    世界上第一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

     世界上第一个肿瘤标志物本周蛋白

     全世界死因第一位癌症 世界范围内诊断最常见的肿瘤 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主要致死癌症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胃癌首选体液肿瘤标志物:CA72-4

     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癌

 3.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细胞分化好,细胞异型性小,无核分裂像,生长方式长呈外生性和膨胀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推开或压迫,常有包膜,边界清晰,生长速度较,较少出现出血,坏死,可钙化囊性变很少发生复发及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差,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像多,生长方式常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破坏,无包膜,边界不清晰,生长速度快,易出现现出血坏死溃疡。常见复发及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大甚至致命。

 4.为什么说肿瘤是基因疾病

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异常,致瘤因素使体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紊乱,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遗传特性,形成了与正常细胞在形态代谢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的肿瘤细胞。

 5.简述化学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认为凡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包括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直接致癌物:指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可与体内细胞直接作用不需代谢就可引起正常细胞癌变的化学致癌物。这类化学致癌物的致癌力较强,致癌作用快速,如各种致癌性烷化剂亚硝酸胺类致癌物等。

 间接致癌物:是指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后需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变成化学性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类化学致癌物广泛存在于外环境。常见的有致癌性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及黄曲霉素等。

 促癌物:促癌物又称肿瘤促进剂,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内无致癌作用,但它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常见的促癌物有巴豆油,糖精及苯巴比妥等。

 6.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层内的异型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间质浸润生长者。。

现为防止过度治疗,提出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概念,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7.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是指在形态学、生物学行为上介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这些肿瘤更倾向于发展成恶性。

8.瘤样病变tumor-like condition):非肿瘤性细胞增生所形成的瘤样肿块称为瘤样病变,往往与炎性刺激有关,为自限性生长,但切除不彻底亦可复发,少数可发展为恶性。

9.错构瘤hamartoma):指构成某一器官的组织或细胞局灶性增生并紊乱组合所构成的非真性肿瘤。

 10.迷离瘤组织异位形成的肿块,为非真性肿瘤,如甲状腺组织迷离至支气管壁、食管壁、纵隔;胸腺组织迷离至淋巴结。

11.简述肿瘤病理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诊断:包括石蜡切片、冷冻切片

   细胞学诊断:脱落细胞学、穿刺细胞学

   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电子显微镜

   分子生物学技术:PCR,DNA测序

 12.简述副肿瘤综合征定义及常见的类型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除了原发和或转移性引起外,还可由肿瘤产生异常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患者全身临床表现。统称肿瘤伴随综合征或副肿瘤综合征,又叫肿瘤的“远隔效应”。

包括①皮肤与结缔组织方面:瘙痒、皮肌炎、带状疱疹、葡形性回状红斑、黑棘皮病。

②肺源性骨关节增生:主要表现为杵状指、肺性关节痛、骨膜炎、男性乳房肥大,主要见于肺癌,胸膜间皮瘤和已发生胸内转移的恶性肿瘤。

③神经系统方面:多发性肌炎、肌无力综合征、周围神经炎。

④心血管方面: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⑤内分泌与代谢方面:皮质醇增多症,高钙血症、低血糖症、高血糖症、类癌综合征。

⑥血液方面表现:慢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表现,血小板增多。

13.肿瘤标志物分类

 ①激素 ②蛋白质类 ③糖类抗原 ④癌基因产物 ⑤酶和同工酶 ⑥胚胎抗原 ⑦其他

 14.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①TM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②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

 ③TM应用于器官定位(如PSA)

 ④肿瘤的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复发监测(随访中发现明显异常,隔两周再检查一次,如连续两次异常,提示复发)

 15各敏感性

  AFP甲胎蛋白——肝癌:70—75%

  CEA癌胚抗原——结直肠癌:70%

  CA19-9糖类蛋白抗原——胰腺癌:敏感性80%,特异性:90%

  CA15-3糖类蛋白抗原——乳腺癌 80-87%

 16.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

 1.明确诊断

 2.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选择合理的术式

 4.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

 17.抗癌药物分类(第2版肿瘤学概论分类)

(一)药理学分类 1.烷化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

                 2.抗代谢类: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3.抗肿瘤抗生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              

                 4植物碱及其他天然产物:长春新碱、紫杉醇

                 5.其他:铂类、甲基肼类、酶制剂类、糖皮质激素类

(二)根据药物作用的细胞周期时相的不同: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直接破坏DNA双     链,可杀伤静止期期细胞和各种增殖状态细胞,作用强而快,主要包括烷化剂、蒽环类和铂类等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能杀伤增值周期特定时相的细胞,作用弱而慢,主要包括:长春新碱、紫杉类等。

 

18..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一)近期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最大障碍,大多数除激素、博来霉素、L-门冬酰胺酶外均可引起;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5-FU,CTX,3.脱发、4.心脏、肝脏、肺、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毒性。5.局部毒性:血栓性静脉炎;6.变态反应;7.其他:手足综合征

  (二)远期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生殖毒性,第二肿瘤

 19..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P98

 (一)大分子药物

1.作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爱必妥):K-ras野生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癌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治疗鼻咽癌、头颈部鳞癌、胰腺癌等。

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第一个):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恩度(我国研制的世界上首例内皮抑制素抗肿瘤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3.针对细胞膜分化抗原(CD)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淋白血病。

(二)小分子药物

1.络氨酸酶抑制剂(PTKI):伊马替尼(格列卫)慢粒;吉非替尼(易瑞沙)、埃罗替尼治疗化疗失效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多吉美):晚期转移肾癌和原发性肝癌(一线)

3.其他靶点小分子化合物:硼替佐米(万珂):治疗两个方案无效的MM,和部分难治性淋巴瘤。

 20.简述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高能射线与物质作用时,物质中的电子从原子或分子轨道移动发生电离。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时会产生3种物理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放射治疗的主要吸收方式),电子对效应。

 21.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中的反应的四个方面(4R)

 1.肿瘤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肿瘤细胞多处于有丝分裂期,易受辐射损伤,且需要的修复时间长,往往在下一次照射时还未能完成修复,正常细胞多处于G0期,不易损伤,即使损伤,修复时间也很快,临床就是用这种差异性采取分次放疗。

 2.肿瘤细胞的再增殖(regeneration):肿瘤受照射之后多数细胞受损而死亡丢失,肿瘤逐渐消退,但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及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这是放射治疗局部控制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增长快的肿瘤已试行加速分割治疗,以克服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3.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肿瘤细胞处于增殖内不同时相其放射敏感性是不同的,处于G2与M期对放射线最敏感,S期最不敏感,G0期对放射抗拒,这些存活细胞在照射期间重新恢复增殖周期活动又可进入放射敏感时相。

 4.乏氧细胞再氧合(reoxygenation):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血管生成较慢,故内层细胞处于乏氧状态,甚至坏死,在分次照射后,富氧细胞易受损伤以致死亡,肿瘤体积逐渐减少,耗氧量也减少,毛细血管循环改善,使乏氧细胞获得较多氧变成富氧细胞。

 22.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能见到的肿瘤范围。

 23.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指包括肿瘤区,亚临床病灶和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估计可能侵犯的范围。

 24.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包括临床靶区因患者器官在射野中的移动、日常摆位、设备系统误差造成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必须予以适当扩大照射的范围。

 25.放射治疗原则:1.诊断明确2.重视首程治疗,选择最佳方案。3.优化放疗计划4.适当辅助治疗。

 26.放疗反应及处理

  1.全身反应:全身反应常表现为失眠,疲乏或易激动、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血常规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反应程度主要与放射剂量大小,照射体积、照射部位有关,也与患者全身情况及个体耐受差异有关。一般只需对症治疗。

  2.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是指表现在照射区内皮肤、黏膜、小血管等,在照射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反应。照射中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3.放射性损伤:辐射引起组织器官不可逆的永久损伤。如放射性溃疡,脊髓坏死,脑干坏死,骨坏死等,应尽量避免。

 27.肿瘤放疗新进展。

常规放疗方式,三维适形放疗(3D-CRT)

新进展: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四维ct(Four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4D-CT)、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生物靶区(Biological target volume)重离子治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赛博刀。

 28.简述介入治疗

 1.TAI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对敏感性的肿瘤杀伤效果主要取决药物浓度、有效接触时间,因此通过TAI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提高药物效价。适应症:恶性实体瘤的姑息性治疗,外科手术的辅助化疗。

 2.TA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导管插管技术,经导管选择性的将栓塞物质注入肿瘤内血管,导致肿瘤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适应症:血供丰富的良、恶性肿瘤,出血的肿瘤进行止血,肝硬化伴脾亢的栓塞治疗

 3.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bolization(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导管插管技术,经导管将栓塞物质化疗药物同时注入肿瘤内,达到肿瘤缺血坏死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双重效果。适应症:原发性、转移性肝癌,肺癌等。

 4.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影像指导,通过药物注射杀灭肿瘤细胞、能量消融肿瘤。分为化学消融(无水乙醇)、物理消融(射频、激光)

  5.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是肿瘤近距离治疗的一种,在影像的引导下将具有放射性颗粒原注入肿瘤内,在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的射线作用下杀伤肿瘤细胞。

29.试述细胞病理学的价值

包括脱落细胞学、穿刺细胞学,①无创或微创取材 ②适用范围广  ③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满意 ④难于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时,细胞病理学可以达到形态学诊断目的 ⑤细胞病理学可以代替部分冷冻切片检查。

30.简述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哪些局限性与片面性

 1.取材不满意,则降低诊断的敏感性

 2.肿瘤分化的影响,如高分化肿瘤仅获取少许细胞成分,则诊断为不典型增生或不能作出诊断报告,低分化肿瘤容易明确恶化,但如何鉴别组织类型非常困难

 3.有些细胞虽然是良性改变,但某些特征形似恶性给诊断带来麻烦

 4.肿瘤细胞退变的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往往发生变性和坏死,图片中有时仅见坏死物,细胞碎片和退化性改变的细胞,结果不能明确诊断

31.肺癌的病因

 1.吸烟 2.大气污染 3.职业因素 4.驱动基因(突变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EGFR突变基因和ALK融合基因)

32.肺癌的伴随症状有哪些

  ①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②类癌综合征(Cassidy`s syndrome) ③男性乳房发育 ④高钙血症 ⑤神经肌肉综合征 ⑥库欣综合征 ⑦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等。

33.pancoast`s syndrome(肺尖肿瘤综合征):在霍纳综合征的基础上,肿瘤进一步破坏第1、2肋骨,臂丛神经,引起上肢疼痛。

 34.肺癌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肺结核:结核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前者多见于年轻患者,影像学上可见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有时有钙化点病变,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变化。粟粒性肺结核需与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前者多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但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影像学上病变为细小分布均匀,密度较大的粟粒样结节。

   2肺炎:肺炎应与癌性阻塞性肺炎相鉴别,肺炎起病急。先出现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抗生素治疗病灶吸收迅速,但当出现反复迁延不愈的局限性肺炎时,因高度怀疑肺癌的存在。

   3.肺部良性肿瘤

   4.纵膈肿瘤:纵隔肿瘤尤以纵隔淋巴瘤和中央型肺癌相鉴别,淋巴瘤常呈双侧性改变可有长期低热的症状,纵隔镜检查有较大的鉴别诊断意义

   5结合性胸膜炎:结合性胸膜炎应与癌性胸腔积液相鉴别,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是最好的鉴别诊手段。

35.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多学科综合治疗

  ①IA期:手术,无辅助治疗。

  ②IB~部分IIIA(N1)期:手术+术后辅助含铂类两药联合方案化疗4个周期;

  ③IIIA~IIIB期: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或手术+辅助化疗,如不能手术则放射治疗;

  ④IV期:含铂类两药联合方案化疗,如有EGFR突变,可采用吉非替尼、厄罗替尼等一线治疗,有ALK融合基因可采用克唑替尼一线治疗。

36.SCLC特点:

     是一种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癌、混合燕麦细胞癌三个亚型,临床特点恶性程度高、增殖快速和早期广泛转移,对放化疗较敏感。

37..SCLC治疗原则治疗应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局限期可化疗+手术或放疗随后再化疗,广泛期以化疗为主。

38.食管癌的病因:1.亚硝胺化合物2.真菌的致癌作用 3.微量元素缺乏和饮食习惯 :食物的物理性刺激以及营养缺乏等似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4.遗传易感性 5.食管的癌前病变:食管慢性炎症,反流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白斑病等可能导致癌变。

39.晚期食管癌病理分型

 溃疡型,缩窄型,蕈伞型,隨质型(最常见)

 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和放疗为主。

40.乳腺癌病因

  1.家族史:有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的高2~3倍,如果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者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可超过80%

  2.月经婚育因素: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晚和月经周期短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终生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生育后未行哺乳者的发病率较高,

  3.乳腺本身疾病::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乳头状瘤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较大,被视为癌前病变,一侧患乳腺癌者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3~4倍

  4.既往用药:绝经后联合用雌激素及孕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会小幅增加浸润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死亡危险。

  5电离辐射:乳腺为对电离辐射较敏感的组织,暴露于射线过多者患癌风险较大

  6.营养饮食:脂肪和高能量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41.乳腺癌临床表现

  1.肿块乳腺无痛性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者居多,2.皮肤改变:酒窝征(cooper韧带)、橘皮样改变(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时,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皮肤水肿,毛囊内陷)、皮肤卫星结节、皮肤受侵溃烂、炎症样改变;3.乳头改变:乳头回缩、偏歪,乳头溢液(多为溢血)。4.区域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分为单个或多个,初期活动,其后可相互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随着病情发展,同侧锁骨上淋巴结也会相继肿大。5.远处转移:晚期乳腺癌可扩散至全身组织或器官,常见转移的部位为骨肺,胸膜,肝,脑等器官。

42.乳腺癌Tnm分期

 T:2、2、5cm T4: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扩散至胸壁或皮肤。

 N0:无 N1同侧腋窝淋巴结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 N3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43.乳腺癌治疗

  1手术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腺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评估腋窝淋巴结阴性者),乳房切除后的重建 

  2.放射治疗,指征:直径≥5厘米或侵犯皮肤,胸肌筋膜受侵,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等于或大于4个

  44.化学治疗 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主要目的是降低原发肿瘤的分期,将部分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转变为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总生存率。

  45.内分泌治疗:ER、PR阳性者,内分泌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外科内分泌治疗是指对绝经前妇女采用的卵巢切除术,内科内分泌治疗:抗雌激素类药物:三苯氧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孕酮类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

  5.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Her-2,帕妥珠单抗Her -2,拉帕替尼Her-2+EGFR。

46.乳腺癌预后

  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59%,0期,1、2期,3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3%和47%,

47.试述肿瘤病理检查的作用:

 1.判断肿瘤的良恶性,2.肿瘤的分类,3.肿瘤的分级分期,4.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提供依据

48.试述肿瘤的扩散及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   4.种植转移

49.有些肿瘤在转移上为何有器官的选择性?

 某些肿瘤具有对于某些器官的特殊亲和性,原因可能有:1.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配体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 2.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环境不适合肿瘤的生长,如组织中的酶抑制物不利于转移灶形成。

50.简述肿瘤转移的过程

 1.肿瘤的细胞锚钉粘附:有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脏器后,肿瘤牢固地附着在脉管内皮层,为以后逸出血管,进入继发脏器增殖生长的先期准备和必要条件。2.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   3.肿瘤细胞定位生长  4.转移的休眠: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后停留在G0,逃避机体的杀伤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