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事丨如果在毕业典礼上发言,你想说什么

 gfergfer 2020-06-15




高中毕业第一年,经常与朋友聊起高中多么苦,每天两点睡觉,被物理题难的自暴自弃,也常偷偷怀念Ta。

高中毕业第三年,经常与朋友聊起的高中多么好,朋友们没心没肺的混在一起,老师们的再造之恩,也常偷偷怀念Ta。

高中毕业第五年,不再聊起高中,也不再记得高中时学过的知识,偷偷怀念的,是高中的一切,当然,还有Ta。

如果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正读高三的那个我,一定会感谢教会他知识的人,我相信,他更加感谢教会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人。

而现在的我,最想对那些因为自己不懂事而冒犯的人、伤害的人、没能足够尊重的人,对Ta,讲一声'对不起'。

 小编乱入 

\

文/卷卷酱

高中三年,我最感谢的是我的朋友们。

我时常觉得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帮朋友。在高中学习重压的缝隙间,他们是我的快乐源泉。我现在还经常想起,跑完操上楼梯的时候,大家一个拉着另一个的校服后摆“开火车”,蜿蜒几个楼层。没有什么号令,只是大家一起自发的“幼稚”。

冬天的时候,大课间总有几个小伙伴会去买烤地瓜。然后热乎乎地兜回班里,一起分着吃。无论谁从旁边经过,都会就着别人的手咬上一口。有时候也并不是饿,纯粹觉得好玩。

那个时候,整间教室里都会弥漫着浓浓的烤地瓜的甜香。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觉得,烤地瓜一定要分着吃才香。

夏天快到高考的时候,偶尔吃完晚饭,在从食堂回教学楼的路上,会在校园里碰见被保安大叔偷偷放进来的卖杏的阿姨。我们无论谁碰见她都会买两三斤,拎回教室找个碗,随便在水龙头下冲一冲,大家就分着吃了。所有的杏都黄澄澄的,每一颗的果肉都饱满又多汁,冰凉凉,甜滋滋。

我们之间也有称得上“恶趣味”的默契:给请假的同学“攒试卷”。无论谁请假,坐在他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一定会记得在发试卷的时候给他留下一份,还一定会把所有卷子收拾得整整齐齐。这份特殊的“关爱”,就为了看他回来之后,发现自己桌子上那一厚叠卷子时,想说脏话又要忍住的扭曲表情。

高二有一次我请病假请了一整周,回来的时候,每一个小伙伴都跑到我面前,和我说“回来啦”或者是“欢迎归队”。那个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所谓“归属感”。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我的朋友们影响到了我对待世界的看法。和他们在一起,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对喜欢的人表达爱意,不仅仅限于爱情,而是真正的,关于如何表达“我喜欢你”这四个字背后所包含的善意与积极。我更乐观更开朗地对待生活里的不如意,也能更包容地对待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他们从来不会粗暴简单的就对一个人的行为下判定;看人也总是先看优点与长处,而对其他地方抱以最大程度的善意和谅解。他们是在青春期里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群人。

文/忘忧居士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毕业了。

我记得班主任和几位老师曾不止一次讨论过,我们是他们带过的最差的一届,这里的“我们”,不是我们班,而是我们这一届;而如今毕业典礼,高高挂起的横幅上写着,再创辉煌。

也许在流水般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过程中,我的老师们想去习惯这一套三年的养成,但我知道他们无法习惯,因为在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大规模没收课外书的时候、放假回来看到我们都在教室安静复习的时候、晚自修万籁俱寂坐班的时候,以及高考形势变化的时候、竞赛风起云涌的时候、各种考评如火如荼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他们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一批学生,其中曲折,断不是流水线般的重复。

所以他们会恨铁不成钢地说我们一届不如一届,也会在丰收的毕业季欣喜地将我们送出校园,送到各大高校,奔赴前程。

总结这三年,我无法用一个词来很概括很酷地去给它打标签。就像,虽然我们选了物化生三科,但教过我们的老师都不认为我们是纯正的理科班,因为我们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盘旋,在文史与数理之间跌宕。

这恰恰表明了,不经意间,我们拒绝了把路走窄,而是保留一些热爱在本该风雨晦暝的高三。课上,我们会去纠结观点的斑驳和是非;课后,我们借口学英语,拉起窗帘看电影;文艺节的时候,我们把积蓄了三年的满腹吐槽改成歌词,如你们所见,效果拔群;大考的时候,我们自如切换所谓的考试状态,不偏不倚。

我看过很多励志的文章,把高三写成炼狱,一天一根笔芯,除了卷子就是错题本,星星月亮印着风尘仆仆的脸,一条血路。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我们高二过渡到高三的那个节点,一切顺滑,无事发生。甚至我的高三,比高二更加休闲,有大量的课外时间,我付之于“无用之所”——当然,最多的还是闲书——而它们,构成了如今我的底色和经纬,少了一分一毫都不行。

今天是一个终点,也是起点,再过几个月,又是新的蓝图,我们会有各自的专业,但我们不会成为禁足于各自专业中的人,我如是乐观着。

现在,大家还聚在这里,也许你们不会意识到这一刻有多珍贵,也许你们已经敏感地预备着别离。

人们说,高中的朋友才是最终生的朋友。我想用最饱含深情的词句和语调去表达我的感激,在我最张扬和青涩的时光里遇到这一帮朋友,时历三年风风雨雨,我们彼此亲和再也不想分开了……

但我们不得不分开。

人从父母那边独立,成为了青年,有想法,敢于探索;人从最初的一群密友中独立,成熟起来,敢爱敢恨,能放能收。这一年我想了很多离开的场景,想过毕业后我的身边没有了才华横溢又冷又萌的同桌,我的室友不再是一起飙歌互相分食的这些人,我会不会难过得一个人躲起来。这一刻快到了,但我的内心风平浪静,其实我们的网络通达全国,我们的朋友遍布四海,有什么不好?

只是这份最美好的记忆,我会将之深深掩藏,成了我无法剥夺的宝藏。

朋友们,再走一遍校园吧,篮球场、教学区、寝室、食堂,哪怕是曾经最怕的年级组办公室,都去看看,和老师朋友说说话,几十年后再聚此间的时候,我们再找不回这一份无语凝噎连呼吸都牵连着熟悉的感觉了!

这三年,不负青春。

文/登登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荣幸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发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高中学习这三年,是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曾经某些似懂非懂的东西现在能懂了,又朦朦胧胧看见了未来和期望,半梦半醒,好像什么都抓得到什么都抓不到。但是,我们有亘古未变的信念——金榜题名。毋庸置疑,这是十二年学习生涯的第一要务,尤其是高中,无论多少年后,都会想起这段埋头苦学的时光。高中时代,“考好”这个目标,掩饰了一部分人的无所目的,他们感谢定下这个目标的人,因为有人代替他们思考。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学会抬头看,看看周围的美景,看看远方的道路。

事实证明,没有哪一套是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依赖固有的一套只会更加局促,作茧自缚。在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多长几个心眼,多想想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东西被人所推崇?我遵从的东西,它的意义是别人赋予的,还是我赋予的,我确实认可吗?最好的选择只有一种吗,为什么?这并不简单,尤其是我们习惯了接受唯一的参考答案的时候,生怕自己的答案不一样,就是错误的。低头学,只能学到单一的,绝对的东西。这是十几年养成的习惯,就像小学一加一等于二,老师不向这个阶段的学生解释,是正确的,但是说“道理事实,就是如此”,比不解释更可怕。这是抬头看,看到更多的可能。

很多同学眼里只有高考,高考之后,就会陷入茫然空虚的状态。甚至步入大学,开启新生活,还只会笨拙地被动地面对新挑战。当然,我们会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大学里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谈一场恋爱,毕业后顺理成章找到一份好工作,生活自在。事情往往不是轻易如愿以偿、水到渠成的。你能描述眼前的变化,对远处事物的认知就无能为力了。在这个阶段,还不急于行动,希望同学们能有一种前瞻意识,不用精准,但务必思考远方,构拟一个大概的定位,工作、婚姻、房产……都是大事情,安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从长计议。远处,尽力看清楚一点。

相比起身边父母老师的鼓励与夸赞,我更愿意泼冷水,到了这样的年纪,有大大小小的经历,我不希望再当“孩子”,温室里的花朵,要成为过去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比臆想中的大,遭受的打击也会更出乎意料。如此强调,希望大家能警惕有所准备,而非平白焦虑。我相信,每个人的未来都是精彩的,绚烂的,第一无二的,但这些话听听也无妨,权当锦上添花。最后,祝愿大家金榜题名,得偿所愿,岁岁安然。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

或许你还想看看其他文章

———————————————————

点击这里:67事丨某次坚持不下去时,是靠什么充值了动力

点击这里:最后30天,杭高名师的物化生备考策略

点击这里:学霸学累了是怎么放松的

点击这里:分题型押题丨2020高考数学'大题'历年考情&考点预测

点击这里:“我好累啊”。“我也是”

2021高考倒计时日历《小确历》在售喽

淘宝 搜索'小确历'找到

/

或复制口令

¥t8wR1HQEPsc¥

打开淘宝App 快速找到

/

现在下单,还有'高考倒计时年历''67件高考前一定要做的事'相赠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