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升格,可简单理解为:在原本你写完的作文上,由通过特定手段进行修改,达到画龙点睛,评分 10的目的。 本系列有北京四中教师所做,其中提到作文升格方法共有4种:切题升格、内容升格、结构升格、语言升格 小编乱入 \ 三、结构升格 (一)评分标准分析 结构指的是文章的布局谋篇,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文章内容的组合链接,是评价考场作文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项评分可分四个等级: 一等“结构严谨”,表现为全文结构紧凑,脉络通畅,逻辑严密,详略得当,层次井然、富有变化,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过渡合理; 二等“结构完整”,表现为文章各个部分齐备,且能组合成一个整体,条理清楚,各部分详略大致得当; 三等“结构基本完整”,指的是文章各部分衔接生硬,某些文章必要的成分缺失,各部分详略欠合理,局部内容顺序混乱; 四等“结构混乱”,指文章整体没有一个明显的思路,逻辑混乱,层次不明,顺序颠倒,内容残缺不齐。 (二)结构升格的主要类型 1.文章结构要明晰(严谨) 要使文章结构明确清晰,行文前首先就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愿景(原作) “恐惧刻在孩子们脸上,麦田已倒向战车经过的方向,蒲公英的形状在飘散,它绝望地飞翔。”周杰伦的《止战之殇》尽管和身边的莺歌燕舞有点相异,但太平盛世的美好让我时时挥之不去的是那样一种渴盼——让世界的太平祥云永远飘浮在人类的天空。 “殇歌传千里,响彻在黑暗中。” 战争给 20 世纪带来的灾难是把 10 多亿公顷的森林变成了平地和沙漠,是把几千条清澈的河流和几百个碧绿的湖泊污染成导致病痛的深渊,从此人类的麻烦不断:再也遇不上滋润气候的多云、多雾以及细雨绵绵的天气;阳光暴露无遗地直射地面,地上的裂缝张牙舞爪;风沙侵袭着城市,吞并着草地,割裂着河流。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在恶化,提供生活条件的大自然向人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袭击,以警告人类施暴的罪孽。 战争带给人间最大的创伤是遍及世界各地的千万具尸骨。两次世界大战和 30 余次大小战争,造成全世界约 8000 万军人和平民的死亡,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球就有 5700 多万人死亡。这些死亡的人当中前苏联占了 2060 万人,中国占了 1200万人,德国占了 730 万人,波兰占了 600 万人,日本占了 180万人,前南斯拉夫占了 170 万人,美国占了 38 万人。而因战争受伤或致残的人数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战争是最恐怖的刽子手,它使多少人心灵上受到了难以忍受的煎熬。唐代文人杜甫因百姓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几经罹难和饱受挫折,整日沉浸在凄苦之中真实的心境;宋代名将范仲淹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真实写照,抒发了戍边将士久在沙场思念家人却因未曾建功不得归的痛苦心情。 因为穷兵黩武的好战,引发了世界上有核国家的核竞赛,迄今全球的核武器加在一起已需要用万来计数了,足以把地球毁灭许多次。直到今天,一些国家仍然在军事上大肆投资,如美国 2005 年的国防开支预算已高达 4250 亿美元。就连一水之隔的宝岛台湾,几个蓄意挑起事端、分裂国家统一的“台独”分子,也不甘寂寞地强化武器装备,伤害炎黄子孙的情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春光……”我盼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让我那美丽神圣的祖国从此不再有硝烟和生命的伤痛,希望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回响着幸福祥和的歌声。 原作点评 行文缺少刻意的“明扣题意”,影响了一篇大气文章应有的震撼力度。欠条理,结构不美观,材料层次感不突出,浮光掠影般停留在表面,为主题服务的素材详略处理混乱,中心线索的彰显缺乏语言的有力烘托。用史实资料论述切忌交错杂用,尤其用较多的数字作论据时,可能给人以杂乱之感,适当选取一些关键数据即可。考场得分:16+15+14=45 分。 升格指导 升格目标:54~56 分。适当调整原文结构顺序,理清行文思路,增加一些观点句串连全文内容,文章立意可进一步深掘对战争的追究、反省和呼吁,目的是要让人类觉醒,从而强化维护生存空间的意识。这种情怀恰恰是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心中的愿景! 愿景(改作) ——为明天敲响太平之钟 “恐惧刻在孩子们脸上,麦田已倒向战车经过的方向,蒲公英的形状在飘散,它绝望地飞翔。”周杰伦的《止战之殇》尽管和身边的莺歌燕舞有点相异,但享受太平盛世的美好让我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愿景中——让世界的太平祥云永远伴随着生命的天空。不再有制造人间悲剧的杀戮是我愿景的明天。战争带给人类最大的创伤是遍及世界各地的千万具尸骨。 战争——这个恶魔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刽子手,它使多少善良的心灵受到了难以忍受的伤害和煎熬。唐代文人杜甫因百姓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几经罹难和饱受挫折,整日沉浸在凄苦之中的心境;宋代名将范仲淹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真实写照,抒发了戍边将士久在沙场思念家人而安危未卜的痛苦心情。长眠于地下持刀操戈的将士也罢,贫苦无辜的民众也罢,都是战争的冤魂。 战争给 20 世纪带来的灾难是把十多亿公顷的森林变成了平地和沙漠,是把几千条清澈的河流和几百个碧绿的湖泊污染成导致病痛的深渊,从此人类的麻烦不断:再也遇不上滋润气候的多云、多雾以及细雨绵绵的天气;阳光暴露无遗地直射地面,地上的裂缝张牙舞爪;风沙侵袭着城市,吞并着草地,割裂着河流。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在恶化,提供生活条件的大自然向人类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袭击,以警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2.衔接照应求紧凑 “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应等,照应不周,会给人文章内容不完整或偏离题意之感,照应到位,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衔接”指的是文章段和段之间、层和层之间的粘连。缺少必要的衔接照应或衔接照应不紧凑是考场二、三类作文经常出现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人看到春天,感到朝气蓬勃;有的人却觉得青春易逝。有的人面对秋天,满眼丰硕,激情澎湃;有的人却蹉跎不已,愁肠百转。面对社会,有的人总是滋生各种欲望;而有的人却保持着平和,在大千世界里步履稳健踏实,捍卫着自己的那一片精神沃土。 要求:根据材料给你的启示,可写认识、感受和经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生命的价值(原作) 天空不会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题记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文革期间,有一男一女两位音乐家,都因某些原因而被错划成敌对分子。男音乐家因为坚信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活了下来,最终得到应有的名誉。而女音乐家却用死来表示自己的愤恨。两种不同的命运,生命的价值是不同的,虽然都没有留下特别的影响,但他们已经经历过。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生命价值,有的人面对社会,总是滋生各种欲望,带来的都是毫无价值的生命意义。 有一位年轻而又聪明的小伙子叫李俊,他在网上制造了一个“熊猫烧香”病毒,在短时间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障碍。试想,他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智慧用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呢?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因为在他的生命价值中,错误的价值指导他去做毫无价值的事,给自己生命意义涂上一层黑墨。 如诗人陶渊明,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他依然选择隐居,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情逸趣。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过着清贫的日子,这是他生命价值的折射,为了自己的那一片精神沃土,他放弃了荣华,放弃了富贵。 如人民警察的好局长——任长霞,她誓死为百姓的利益谋福,每天接待百姓工作到深夜,她都毫无怨言,面对歹徒的凶残,她不畏惧,因为在她的生命中,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支撑她,那就是人民的力量。她的一生是光辉的,她的生命价值是有意义的,她留给后人的是那种为民为国的警察精神。 生命的价值不在大小,生命的价值在于正确与错误,不同的人生命的价值不同,留下的是不同程度的影响,渴望正确的价值,渴望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 原作点评 上文有两大失误:一是内容上偏离题意,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文章谈论的是“生命的价值”显然和材料不一致;二是行文中缺少应有的照应和衔接,开头结尾、段和段之间都没有应有的关照。得分:12+10+3=25 分 升格目标:45~48 分。 调节心态 调适人生(改作) 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农村铡了七年的草,平反后,人们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 4/4 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也遭受了类似的不公,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命运,源于不同的心态。 只有调节心态才能引领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陶渊明,面对官场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捍卫自己的那一片精神沃土。那位铡草的老音乐家不也是这样吗?在不堪的境遇中却能寻觅诗意的空间,寄放坦然的灵魂,然后笑对人生。 人生难免会有不满、波折、不幸甚至灾难,这就需要我们在逆境中善于调节心态,以一种看似退却的坚忍,一种看似漠然的坚守,从容而坚定地走过这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你的人生境界会因此而拓展,你的人生内涵会因此而厚实。 其实不只是逆境,顺境中更需要一份成熟的心态。因为逆境尚能给人警醒,而顺境更能使人麻痹。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滚滚红尘让人滋生各种欲望,如果不能调适心态,更易导致人生的失控。刚刚被捕的李俊,他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在短时间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试想,他这么聪明,为什么不能把智慧用于正当事业的发展呢?究其根源,还是心态的问题。想出名,炫耀自己的技术;想挣钱,获取不义之财。 3.主体部分有详略 一篇考场作文,800 多字,要想能表达一个明确、深刻的思想,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必须要避免两种现象:一是泛泛而谈,平均用笔,没有重心;二是在某一部分浪费笔墨,其他部分则匆匆而过。 常识与我同行(原作) 常识告诉我们烧菜时油着火了,应马上盖上锅盖或用湿布扑灭而不应往油里泼水。屋里着火了,我们应用湿布捂着嘴巴,蹲下身来走,而不是乱跑一通……虽知而难行。 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我这时看到了火,心里一慌,马上拿起水往锅里泼。这时,火烧得更厉害了,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冷静一下,我想应该是用锅盖上,之后火就灭了。 虽然油烧起来是不应用水泼的,这是一个常识,但遇到困难时,人们的理智往往会受到慌张、害怕情绪所影响。明明懂得应怎样去做,但在那时,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在新闻中看到了一起公共汽车着火使 25 人死亡的视频。在视频中,看到公交车不到一分钟火势就十分大,这时,车上的人都拥到车门去,导致车门打不开,听到车上的人惊慌的惨叫,却还没有看到有人打破车窗逃生,人们只是一味地堵在车门口,导致车上 25 人死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在我看到视频时,我在想,他们应该打破窗户逃走,而不是在那里惊慌乱叫。但想深一点,他们身处在那危险的地方,往往因惊慌的情绪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虽有常识却没有实行措施,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常识须推陈出新。 以前认为地震到来,应立刻逃到桌子下,而经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地震到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逃跑,跑不了,才藏在桌子下,保护自己,这是实践和实验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 有时遇到事情,不是因不会(或)不知道而做不好,常常是因为人们的惊慌、紧张使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要保持冷静。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们要用常识加上冷静灵活的思维去应对。 原作点评 ①立意不鲜明,最核心的观点“同行”没突出。 ②结构不匀称。原文中有两个分论点:“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出新”。原文在“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上用了绝大多数的笔墨,直到结尾才匆匆提及“常识须推陈出新”。全文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缺少结构的对称 性。 ③作者整体构思的能力不够。行文中缺少对整体构思的完整把握,文章内在条理和逻辑欠缺。 ④事例有余,分析不足。 作者没有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展开分析,只是在事例后强加生硬的结论。评分:19+16+5=40 分。 升格指导 升格目标:45~47 分。 ①明确主题。在“常识与我们同行”的涵盖下,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和“常识须推陈出新”融合在一起,确立“易知而难行,出新更难行”的主题。 ②调整结构。将一、二段颠倒位置,从生活实际切入,之后用原文第一段承接,提出论点。这样在条理上更顺理成章。增加“出新更难行”的分量,使内容更充实,结构也匀称。 ③增加材料。在原文事例基础上适当拓展,使点成面,一方面让论据更充分,一方面强化分析的成分,突出说理的特征。 ④润色语言。原文中不通顺的语言较多,应作适当润色。句群中语言的衔接、过渡和照应缺乏,作适当调整。 常识与我同行(改作) 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又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渐渐地我们都有了解决生活难题的常识。 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这时我心里一慌,马上端起水往锅里泼。结果,火没有浇灭,反倒烧得更厉害了。 其实,我有用锅盖灭火的常识,也有水能灭火的常识。可是,关键的时候,惊慌失措,水能灭火的常识欺骗了我,使我忽略了另一个基本常识——用水浇油火,等于火上浇油啊! 同样,过马路看红绿灯,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闯红灯;考试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作弊;当官的要为民作主,这是常识,可就是有人喜欢把官职当做赚钱的工具。不是人们不知道这些常识,是因为心理的、道德的、思想的东西遮蔽了人们的眼睛。本来是人之常情、常理的东西,在他那里与世俗反倒格格不入。真是常识易知而难行! 违背常识可能就是违背规律,违背法律;过分地依赖常识也可能让人陷入藩篱而不能自拔。我们与常识同行,我们要做常识的主人。 4.开头结尾简而精 开头结尾于考场作文而言,异常重要,因为这是评卷老师的目光在短暂的评卷时间内一定会关注的地方。 如果能做到如古人所说的“凤头、豹尾”,固然最好,实在做不到开头美丽、新颖,令读者耳目一新,不如来个朴实利索的开篇点题,简明扼要地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 同样,如果结尾无法做到让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境界,也不具备启迪人智、富有哲理或诗情画意的魅力,不如平平淡淡、简单地照应开头,或用最真诚自然的语言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对生活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