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摄」卧龙街的前世今生(上)——从沧浪亭到苏州中学

 新用户27101794 2020-06-15

没有预定的目标,只有预定的点,苏州的美,不在于目标,享受这种探索和不断惊喜的感觉。走街串巷,发现不为人知的美,乱序的行摄和发现,带来不同的惊喜。用双腿和镜头去探索最地道的苏州,亲手拍摄每一张照片,品尝每一种美食,码好每一个文字,坚持真正的原创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点个赞,转发一下都是对我们的支持。真诚的欢迎加入我们,共同探索吴文化之旅,见证了苏州的岁月变迁,爱摄影,爱旅游,爱徒步,每周一次,例不虚发!

01早餐

这次咱们先吃再说故事,深秋微寒,地铁四号线南门出,工人文化宫附近,数家小吃店连在一起,我们选择了小姜锅贴琼琳阁

小姜锅贴,成名已久,和遍地连锁地的四海游龙比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凹凸有致,有胸有腰有线条,颗颗饱满而多汁,品尝的时候需要和小笼包一样,防止汁水喷射而出导致行为不雅。

锅贴是前奏,真正的苏式面端上来的时候,满满的仪式感,举起相机的瞬间,老板娘极度的配合,赶紧叫住服务员:让他们先拍。这里给面馆点个赞,我特别喜欢这张。

店内装修有让人一亮的地方,敞开式厨房上贴满了苏式面点的黑话:“宽汤、重青、一穿头、烂焐面、过桥、甩干、热拌……”,能全部懂的人应该不多吧。

美好的一天都是从一顿丰富的早餐开始的。这是一顿奢华的早餐,裕兴记的三虾面和秃黄油面早就品尝过了,这里也有。

点上了清炒蟹粉蟹粉黄鱼,连赠送的配菜都是辣子鸡丁这种荤菜,桌面充满了金黄的色调,占据着大厅最中央的位置顺带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02工人文化宫

人民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和赛格电脑市场,屹立至今已有多年,无数的苏州人,对这里都有着童年的记忆,曾经的你是否去工人文化宫溜过冰

随着苏州的快速发展,娱乐和喜好随着时代逐渐在改变,工人文化宫的作用似乎仅仅是用来怀念了,感谢还能保留这些美好的回忆,也许你该再来看看,也许某一天他就随着时代消逝不见了。

03卧龙街的故事

西出工人文化宫,来到苏州古城区的南北交通主动脉人民路

清代乾隆帝南巡苏州,百官在此街接驾,改名为“护龙街”。张紫琳《红兰佚乘》:“卧龙街,南北直贯城中。形家云:街为龙身,北寺塔为尾,府学为首,双塔为角,取辰巽之气也。”

传人民路是苏州的龙脉,这条龙脉分两头,北面的北寺塔是它的尾巴,南面是现在文庙的地方,为龙头。从北寺塔上望下去,人民路弯弯曲曲像条龙,所以最早叫卧龙街

而我们的行程就从文庙周边开始,隔着马路,文庙前有大量的美团外卖员在开会。

感谢伟大的好伙伴找来的古时苏州平江图,红色部分为卧龙街,黄色部分为苏州子城,子城的故事参考往期:【行摄】苏州子城——千年古城城中城


04沧浪亭

从人民路到沧浪亭,小河和石板路伴着特色的外墙和建筑,清洁工人正在打捞着水中的落叶,然后攒在一块石头上,于是有了这张充满秋意的照片。

大门外的这段过去万万不可错过,是一条临水长廊,这是“借水”的造园手法。一端有面水轩,另一端是观鱼处。这段廊子非常曲折,中间有一道墙隔开形成复廊,布满漏窗,山水之间隔而不断。

沿着小河,通过这座石桥,就来到沧浪亭正门,沧浪亭可园隔着小河相望,据传最早是相通的。

沧浪亭,是历史最悠久的江南园林,始于五代十国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馆驿,宋代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并修筑。名字源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章惇对沧浪亭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建,拓宽地盘,叠山建屋,为一时之雄,人称“章园”。再后被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占,改为“韩园”。

与其他园林不同处,沧浪亭开门见山,这座黄石假山弯弯延延直通最高处的沧浪亭楼阁,东西贯穿整个园林。

沧浪亭内部极少有水,整个沧浪亭采用了借水的造园手法,内部仅这一处小小的池塘。

沧浪亭格局独特,内部建筑紧凑,景色以假山为主,大片开阔的平地并不多见,房屋和绿植一路相伴相随。

这里表过一句,园林版的《浮生六记》昆曲是首个浸入式戏剧,随着沧浪亭的厅、台、轩、窗、石移步换行,在戏中深入感受苏州园林之美,体味精致的苏式生活。票价很贵,画风很美,愿意的可以一试创新文化。

沧浪亭最具特色的是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精巧,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园中独树一帜。我最喜欢的是这两扇漏窗,尤其是明道堂的这扇。现在流程的各种拼图软件APP是否可以考虑下加入沧浪亭的各种漏窗款式。

明道堂,“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曾是乾隆皇帝在堂内听说书的地方。

假山的最高处为沧浪亭楼阁, 亭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曲园”主人)所书,亭中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取自欧阳修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取自苏舜钦“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当时的四万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呢?大致算了一下,以现在的货币来折算约等于两万元人民币,是不是超级划算。


05可园

可园与沧浪亭隔河相对,宋代时期曾是沧浪亭的一部分。清朝沈德潜在此重新修筑园林,取名“近山林”,又名“乐园”。道光年间,划归正谊书院,改名“可园”,民国时期,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在此,梅数“铁骨红”有“江南第一枝”的美誉。

与沧浪亭借水造园的手法不同,可园进门就是一个很大充满江南味道的池塘。

这张照片我抽掉了一些主色,有没有武侠世界的感觉,这也是我在沧浪亭和可园所感受到的气息。

池塘内惊喜的发现一对鸳鸯从水草中游出,给池塘带来了动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可园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两百余年来,几经废兴,池馆犹存。

可园看对岸,除能看到沧浪亭借水的独特造园手法,东面还有一处建筑风格完全迥异的建筑,这里是颜文梁纪念馆,颜文梁是苏州著名油画家,画作中有不少关于苏州的画作。两种不同的风格建筑在此置于一处,对此的评论各不相同,不知你怎么看待。

离开沧浪亭和可园,这个外墙车轮状的漏窗让人眼前一亮。

06文庙

回到人民路,路边随处可见的秋色,苏州天气转冷,金黄色的落叶逐渐铺满了道路,展现出秋天的美丽。

宋代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时,设学立庙,有江南学府之冠的美誉。在当时是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结构设计上,南北向,五进院。范仲淹将府学(苏州中学后文详细介绍)和文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

文庙已经成为苏州最集中的古玩市场了,文庙广场随处可见的摊位与孔子万世师表含义的紧密契合,我避开了无数的汽车,却无法挪开这些电瓶车,忌人多,匆匆一览,走也~~~

07苏州碑刻博物馆

沿着人民路向北,天色逐渐好转,阴郁的天气变成了蓝天白云,阳光透过巨大的梧桐树落到地面,只可惜没有给我们带来好运气。

碑刻博物馆内正在装修,门卫大爷无论如何求情都无法打动其心让我们入内,在馆内有“天”、“地”、“人”、“城” 四碑乃镇馆之宝。

苏州碑刻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专门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业性博物馆,馆藏碑刻1200余方,还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各类孤本、摹本拓片(本)5000余张(册)。这些藏品从碑刻的角度忠实地保留和诠释着苏州本土文化。

苏州碑刻博物馆在苏州处在一种非常高冷而牛逼的地位。举个例子: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内,你看到天文图的时候,边上有小字清晰的写明了:“原石在江苏苏州文庙内”。

碑刻博物馆恪守尽职的守门大爷你记住,I'll be back~~~

08午餐

沿路继续向北,范仲淹先生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府学,促成沿路浓厚的文化气息,江南特色的公交车站台、苏大医学院、以及我们稍后将会造访的苏州中学

乌鹊桥至人民路(原三元坊)段,宋名孝友坊(《平江图》上,牌坊立于路西端,与“南宫坊”隔街相望),旧时为商铺集中地,南北货、酱油、烟糖、饮食业等店铺相连,十分兴旺。新造桥至乌鹊桥段,原称“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的缘故。又清乾隆帝自号“十全老人”,南巡至苏,曾驻跸于附近带城桥下塘织造府内,地方官员为讨好乾隆,遂改“十泉街”为“十全街”。

至今日,十全街辉煌已不再,每每有文说起苏州没落的街道,十全街大概次次有名吧。

午餐选定于十全街路口的这家名为“原点食堂”,因为价廉物美味道好的关系,小店很小,人非常的多,年轻漂亮的老板娘不断的吆喝着各路食客,大部分为附近学校的师生。

各色美味直接一图流,记住来此处请预先点餐,赶紧找位

09苏州中学

花废了很大的心力,才有幸进入这闻名遐迩的苏州中学,要说苏州中学的历史,那得从上千年前说起,简而言之,苏州中学就是一座园林!也是我们本次行摄的重中之重。

一山两池三重门,外加苏州中学的古老历史,大概是每个入学新生都会听校长讲述的样子。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今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宋代规模最大的官办地方学府——苏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这是苏州中学的千年历史。大学境界、天下胸怀、奋斗精神是苏州中学新百年的精神体现。

现在的仰高亭由某校友捐赠,名字取原苏州府学一亭名,意指:仰慕先贤,与道山向往。亭子所处为一山两池之春雨池

苏州中学网上图片并不多见,只有毕业学生们的口口相传,我们沿着校园环步而行,处处可感受这这千年学府的文化底蕴,散发着古朴的气息的美丽校园,让我们为曾就读于这里的学生感到有幸。

一山两池中的道山,秋天的道山格外的美,顶处的道山亭旁有一楹联,上云:耕道得道,学山至山。你能想到曾经苏州中学的音乐课设在道山顶。

道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校园,篮球场和体育场大概能勾起无数苏中毕业人的回忆。

从道山另外一边下来是碧霞池,除春雨池和碧霞池与道山合称一山两池外,另有泮池。

校园的体育场。

泮池,悠悠冸水,府学千年。

泮池边的府学枯木,过火之枯木,据考是杨枫,公元1860年,太平军攻陷苏城,烧文庙,毁文物,大火数日不熄,树木亦不能幸免。历经千年,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格局基本保存,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体育馆,原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题字。

苏州中学图书馆。

苏州小桥流水悠悠曾走出文征明、唐伯虎、范仲淹…一代文豪!!!历史上先后有2000多名状元、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到80余名。

苏州中学号称千年府学,为江苏省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学,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苏州中学也堪称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尊经阁和遗址,现在的尊经阁已成为苏州中学校史馆,

紫阳书院,特别喜欢这个回廊的味道,地板一尘不染,庄严而肃穆。

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红楼,分东西红楼,主要教学在此处。

苏州中学开放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很难的的机会拍到这些珍贵的校园照片,苏州中学在偌大的校园内形成了泮宫石柱、府学枯木泮池波影、碧池道尊、道山胜迹、道山亭、春雨池、府学碑廊、巍峨尊经等二十处胜景。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名校,国学大师王国维、钱穆等皆曾执教于斯,钱伟长、李政道等曾在此求学,历史上多位皇帝曾来此视察,甚至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也毕业于此。

10飞虹小筑

至道前街,这里被苏州被列为景观道路,在秋天的特定时间,这里的落叶不会被扫除。

飞虹小筑在道前街和人民路口一个毫不起眼的水饺店内,它是苏州现存唯一的,由水上廊桥联通前后两进宅子。杜荀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最好的体现。(古代苏州不少人家的后院是通过跨水木桥与街道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苏州城内仅存这一处,弥足珍贵)”“飞虹小筑” 四个字是著名国画艺术家,苏州文化遗产的守护人谢孝思先生所书。

大家沿着人民路看看就好,有这么一处毫不起眼却唯一的所在。

和店老板打过招呼后,我们进去廊桥上参观了一下,店内漂亮的小猫一直盯着我们。

11天香小筑

苏州图书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手机和电脑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上图书馆是大家周末的乐趣之一。据最新公告显示,为迎接苏州第二图书馆开馆,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苏州图书馆将进行搬迁工作,经研究决定,苏州图书馆总馆(人民路858号)及各分馆全部闭馆。

苏州第二图书馆据闻很美也很漂亮,同时也非常的现代,时代总是在进步,进步的同时仿若又在失去着什么。

言归正题,我们来此可不是为了图书馆,而是为了隐于此的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是中西合璧式的花园别墅、洞庭东山望族、席家花园(启园)主人席启荪所建,现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为民国建筑。

苏州总有那么许多优秀的建筑和园林,就这么放在那里,而无人欣赏,保持着自己的孤傲,只有懂她的人和偶遇的人才有缘来此。

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山上建有六角凉亭,树木葱茏。偏东设平台,可居高眺望。山周绕以水池,缀以湖石、花径,池北亭廊曲折蜿蜒,为休憩赏景最佳处。旧时园内山石奇形怪状如动物,故称百兽园。

该宅园以苏州传统第宅庭园布局和结构形式为基调,吸收了北方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某些特征,在外观、装饰等方面较为别致协调,富有当时的时代气息,具有独特风格。

12三元坊

三元坊的意思是连中三元,大概相当于现在中考、高考、考研连续第一的意思吧,反正就是钱棨这人特牛逼,顺路经过看下即可。

三元坊牌坊: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连中三元”的钱棨而立,钱棨,字振威,号湘舲,乡试,会试连中解元,会元后,于乾隆四十六年殿试又中状元,为苏州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历史上唯二的“连中六元”(县、府、院、乡、会、殿试均为第一)。


13吃吃吃

书院巷:本巷由原书院巷与三多巷相并而成。唐代称南宫坊,有牌坊立于巷东口,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南园在此。宋理宗赐魏了翁宅于南园巷,并书赐“鹤山书院”四字,曾孙魏起于元代在此恢复鹤山书院,巷遂称今名。明永乐年间以书院旧址为巡抚大臣行馆,宣德五年(1430)至清宣统三年(1911)为巡抚衙门,巷又称抚署前或抚辕前。

这里依托于周围的学校已成为真正的美食一条街,这家老王蛋饼是成名的网红美食,任何时候到来都要排队。

沿路再杀到吴趋坊,寻找一碗如此好看的泡泡馄饨,但是味儿还是没能超过之前双塔那家,泡泡馄饨加一个汤圆依然是标配。另外之前我们提过的汤家巷面馆也重新在吴趋坊开张啦。

折回汤家巷头上,这家慕名已久的鸡排店排着长队,虽然吃过很多次,但是真的是第一次亲自来排队品尝,从白天到黑夜,整整一天,感谢大家的观看,再见。

14再见

本期开始我们探访苏州南北主干道人民路的前世今生,分为三期,此为第一期。

本次活动区域:十梓街以南、新市路以北、以人民路为中轴东西区域。

我们花了两周的时间谋划,整整一天徒步,再加一周的时间成文,我们坚持给您不一样的苏州,期待与您的下一次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