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考考点考前梳理(三)

 新用户56909953 2020-06-16

一、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阶段特征综述】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政治上: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从地方有较大独立性的分权制到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郡县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逐渐发展为官僚体制;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到权力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经济(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子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郢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思想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建立在礼乐制度基础上的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  

2.经济上: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②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③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的发展 ①西周:工商食官制度②春秋战国: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3)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②道家:老子;庄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韩非子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

【阶段特征综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思想专制的局面开始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不复存在。

政治上: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全面推广的郡县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和发展;西汉政治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形成了日后的王国问题。汉武帝时创立内外朝制度(即中朝制度),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发展察举制等,既解决了王国威胁问题,又巩固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汉初年的修养生息,成就了文景之治,为武帝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铁犁牛耕的推广及一牛挽犁的出现、兴修水利及灌溉工具改进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加强了封建国家对经济控制;用煤冶铁、水排发明及青瓷成功烧制促使了手工业的进步;西汉初年厉行战国时期确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商品经济的成长;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或政治中心,市的发展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

思想上:秦朝焚书坑儒打击了儒家思想;西汉初年盛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使儒家思想继续冷遇。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顺应时代要求,发展了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有为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确立了外儒内法的思想专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医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

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汉代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经济上

1)农业: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发展;一牛挽犁(直辕犁);翻车。

2)手工业:西汉盐铁官营;冶铁(用煤作燃料、水排);制瓷发展(青瓷)。

3)商业:秦朝统一货币;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汉武帝时统一铸币。

3.思想文化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技:《九章算术》;中医的发展(《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华佗);蔡伦和造纸术发明。

3)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4)文学艺术:汉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

【阶段特征综述】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交融的局面。六朝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初步奠定了江南经济开发的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佛教、道教思想迅速传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

政治上:主要特征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的交融。武将专权,地方割据,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五胡乱华,民族政权并立纷争,国家陷入分裂,黄河流域民众大举南迁。注重家世门的选官制度第——九品中正制盛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政治成为政治上突出的特点。

经济上:北方经济处于破坏(战乱纷争时期)与恢复发展(黄河流域统一时期)交替进行状态。战乱使得北方民众大举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经验及大量劳动力,促使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思想文化上:封建文化继续发展。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释、道三教相互吸收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潮流,儒学发展出现危机,正统地位开始受到冲击。楷书、行书和草书出现及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推动了此时期书法艺术的迅速发展,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科技方面,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

2.经济上:均田制创立;翻车;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草市出现。

3.思想文化: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汉字与书法艺术;圆周率;《齐民要术》;东晋顾恺之。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五代开始)——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

【阶段特征综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前期中央集权得到进一加强,制度上多有建树,三省六部制形成,创立了科举制;安史之乱后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上三教合一,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完善标志中央官制的成熟,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废除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九品中正制,创立了以才学为选官依据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重要保障,对后世影响重大。安史之乱后的节度使制度,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经济上:均田制的继续实施及废除,推动了赋税制度的变更——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实现了中国赋税史上的重大改革。以曲辕犁为代表犁耕技术和以筒车为代表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繁荣。制瓷业成为手工业发展的亮点,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割据,使北方民众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难移。坊市制、宫市制制约了城市商业的发展。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唐朝的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尽管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

思想文化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和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雕版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兴盛;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发明及火药武器的使用在唐朝完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标志书法艺术的繁荣;两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使得唐诗更是流芳百世。唐朝统治者对儒、释、道三教的态度——尊道、崇儒、礼佛,形成了三教并行的文化氛围,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道;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

2.经济上:曲辕犁;筒车;均田制被破坏;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四大商业都会;草市发展,夜市出现;飞钱;市舶司。

3.思想文化:三教并行;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应用;唐诗;绘画。

五、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

【阶段特征综述】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民族政权林立的分裂状态又逐步走向统一,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标志地方行政管理管理制度走向成熟。尽管战争一度频繁发生,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苏湖熟,天下足,标志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五代十国就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基本上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元代建立后,创立了全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制度的成熟,为后世所沿用。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北宋建立了二府三司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元朝的一省制,初期的宰相集体议事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后期宰相专权乱政,甚至左右了皇帝的废立,皇权受到严重影响。这为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埋下了隐患。

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唐末坊市界限开始打破的基础上,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完全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纸币交子的出现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元朝的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专家;景德镇成为瓷都。外贸范围进一步扩大,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强调以天理为核心,发展为新儒学——理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里程碑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但仍以雕版印刷为主)、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的基础上,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广泛运用,指南针用于航海。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北宋初年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二府三司制,转运使和通判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可适当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制、行省制度重点了解,宣政院和土司制度适当了解。

2.经济上:坊市界限完全打破;瓦子;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青花瓷产生。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郭守敬和《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词和元曲;话本与传奇;文人画与风俗画;元杂剧。

六、明清时期(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

【阶段特征综述】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建立内阁,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里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文化异彩纷呈,小说创作繁荣;明清之际产生了进步思潮,但并没能发展为改造日渐衰落的封建专制社会的新路;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论规律的创新和探究,进入述而不作的整理时期。面对世界向近代化迅速发展转型的大好时机,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中国与世界潮流的联系,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政治上: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制,钳制了思想,使官员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进步。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开始居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以来,雇佣关系在江南一些地区和个别手工业中逐渐盛行起来,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江南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1581年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白银开始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朝出于军事目的迁都北京,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区域性商帮兴起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左右流入中国。

思想文化上:面对程朱理学日渐被异化,明朝儒学大家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推动了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的进步思潮出现,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没能发展为改造社会的新路,且在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下,昙花一现。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为代表的总结性科技著作。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在吸收融合了多个剧种的基础上,在北京诞生了后来被誉为国粹的新剧中——京剧。

【重点识记内容】

1.政治上: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军机处;八股取士。

2.经济上:玉米、甘薯高产农作物的引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制瓷业的发展。

3.思想文化:心学大师王阳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小说创作的繁荣;文字狱;《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文人画;京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