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渗碳淬火模式下的18CrNiMo7-6钢晶粒度研究

 草虫gg 2020-06-16

作者:朱百智,李小末,张伟

单位: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2020年第5期

1  序言

对齿轮渗碳钢而言,晶粒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细化晶粒有助于提高疲劳强度和基体力学性能。根据ISO 6336-5等国际主流标准,渗碳淬火晶粒度应不小于5级,否则视同为不可接受的粗晶。围绕着齿轮锻件的晶粒度改善,国内外材料和热处理研究人员长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方式包括Al、N和Nb微合金化,以及锻后热处理工艺优化等。

18CrNiMo7-6钢具有淬透性高、综合力学性能好等优势,在硬齿面齿轮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以降本增效为目的,提高渗碳温度(高于930℃)、以及采用渗碳直接淬火代替再加热淬火工艺模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工艺手段,但对渗碳(特别是深层渗碳)淬火后实际晶粒度的系统性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并不多见。

本文结合多年的炉前工艺实践,将分别对18CrNiMo7-6钢在渗碳直接淬火和再加热淬火两种工艺模式下的晶粒度进行研究,以寻找实际生产过程中保持细晶的边界工艺条件。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18CrNiMo7-6钢齿轮本体试样为研究对象,其化学成分见表1(其特征尺寸:直径为模数的6倍,长度为直径的2倍)。

表1 18CrNiMo7-6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注:冶炼采用Al脱氧方式。

2.2 试验流程
18CrNiMo7-6钢齿轮本体试样晶粒度试验流程如下:冶炼→锻造→锻后热处理→本体取样→锻件晶粒度测试→随炉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实际晶粒度测试。

2.3 晶粒度测试方法
本体试样晶粒度测试参考ISO 643:2012和GB/T 6394—2017标准,说明如下:

1)齿轮锻件简要热处理过程:950℃正火+660℃去氢高温回火。

2)锻件晶粒度试样简要热处理过程:950℃(8h)淬火+低温回火。

3)渗碳淬火工艺:见本文第3节。

4)测试方法:锻件试样及渗碳淬火试样均采用苦味酸液侵蚀,选择最差视场评定晶粒度级别。

3  工艺方案

为研究18CrNiMo7-6钢渗碳直接淬火和再加热淬火两种模式下的晶粒粗化趋势,本文设计了12组工艺方案。其中渗碳直接淬火模式包括了5组不同渗碳温度-时间组合,渗碳再加热淬火包括7组不同渗碳温度-时间组合。

3.1 渗碳直接淬火方案
渗碳后不出炉,直接降到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其工艺过程包括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三个过程。5组试验详细工艺参数见表2,组间的渗碳温度和时间参数组合不同,淬火和低温回火温度工艺参数一致,保温时间取决于实物尺寸。

表2 5组18CrNiMo7-6钢渗碳直接淬火工艺方案


3.2 渗碳再加热淬火方案
该模式与渗碳直接淬火过程的差异在于:渗碳后出炉、高温回火、重新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淬火。7组试验设计原则与渗碳直接淬火一致,详细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7组18CrNiMo7-6钢渗碳再加热淬火工艺方案

4  结果与分析

4.1 工艺结果
5组18CrNiMo7-6钢渗碳直接淬火工艺结果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工艺方案C1-5(940℃保温70h),晶粒粗化严重,达到了2.5级,不可接受,粗晶形貌如图1所示。有效硬化层深、晶粒度随工艺方案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表4 5组渗碳直接淬火工艺结果

注:1.锻件来料晶粒度为6.5~7.5级。
 2.其他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图1 渗碳直接淬火粗晶(940℃保温70h,2.5级)

图2 渗碳直接淬火层深/晶粒度-温度/时间曲线

7组18CrNiMo7-6钢渗碳再加热淬火工艺结果见表5,从中可以看出,工艺方案C2-7(940℃保温150h),晶粒粗化程度达到了4.5级,处于可接受的边缘,晶粒形貌如图3所示。有效硬化层深、晶粒度随渗碳温度/时间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

表5 7组渗碳再加热淬火工艺结果

注:1.锻件来料晶粒度为5.5~6.5级。
2.其他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图3 渗碳再热淬火晶粒(940℃保温150h,4.5级)

图4 渗碳再热淬火层深/晶粒度-温度/时间曲线


4.2 分析讨论
(1)两种工艺模式下的晶粒变化趋势
综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
1)在渗碳直接淬火模式下,930℃保温不超过25h、940℃保温不超过45h,晶粒度均不低于5级,940℃保温达到70h后,晶粒粗化严重,达到了2.5级。

2)在渗碳再加热淬火模式下,920℃保温不超过200h、930℃保温不超过200h、935℃保温不超过140h、940℃保温不超过60h,晶粒度均不低于5级,940℃保温达到150h后,晶粒度粗化至4.5级。

(2)两种模式下的晶粒度对比
综合图2和图4可以看出:
1)930℃渗碳,直接淬火C1-2(保温15h)晶粒度为6.5级,略低于保温时间稍长的再加热淬火C2-2(保温20h)的晶粒度7级。

2)940℃渗碳,再加热淬火C2-7(保温150h),时间是直接淬火C1-5(保温70h)的2倍多,而C2-7晶粒度为4.5级,尽管处于可接受的边缘,但明显好于C1-5的晶粒度2.5级。

这说明,从细化晶粒角度,再加热模式优于直接淬火模式。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渗碳后出炉及后续高温回火,类似增加了一道正火,具有细化晶粒的效果。

(3)渗碳淬火晶粒度变化规律
综合表4、表5、图2和图4,无论是直接淬火模式,还是再加热模式,渗碳淬火实际晶粒度变化与原材料晶粒度及渗碳温度-时间组合均无显著相关。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

1)锻件原材料与后续渗碳淬火工艺状态差异大。以深层渗碳为例,锻件本体试样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为8h,远低于后续渗碳奥氏体化保温时间(60h),因此,用现行的通用标准(奥氏体保温时间5~8h)定义的原材料晶粒度,来预测深层渗碳(保温时间60~200h)淬火后的晶粒度,有明显的局限性。

2)不同渗碳淬火参数组合下,温度、时间以及AlN颗粒等影响因素对晶粒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一方面,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均会导致晶粒度呈粗化趋势。另一方面,对Al脱氧钢,在稍高于渗碳温度(约950℃)下,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细颗粒状AlN,会钉扎晶界运动,阻碍晶粒长大,然而在稍高于淬火温度(约850℃)下,AlN颗粒会溶解、偏聚长大,失去对晶界的钉扎作用,进而失去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外材料和热处理领域,从冶炼、锻造到热处理全流程,尚未建立基于弥散分布的颗粒状AlN的稳定工艺模型。这些工作,超过了本文的研究范畴,不做详细讨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18CrNiMo7-6钢渗碳淬火奥氏体晶粒度粗化趋势概述如下:

1)在渗碳直接淬火模式下,940℃保温达到70h后,晶粒粗化至2.5级。

2)在渗碳再加热淬火模式下,940℃保温达到150h后,晶粒粗化至4.5级。

3)从细化晶粒角度,再加热模式优于直接淬火模式。

4)用现行的通用标准定义的原材料晶粒度,来预测深层渗碳淬火后的晶粒度,有明显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