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斟细语】黛玉宝钗才是你爱情的全部

 红楼心语 2020-06-16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黛玉宝钗才是你爱情的全部

——播下一粒美的种子(三)

作者:家宝 

题记:每个人都经历过读《红楼梦》的青春,都会被别人问:黛玉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有的人会耍流氓式的回答:两个都喜欢。

两个都喜欢是耍流氓吗?不是。因为黛玉宝钗才是你爱情的全部,所以两个都喜欢是对的。其实,黛玉和宝钗他们两个是不能比较的(因为只有同类事物才有可比性),他们一个是神仙,一个是俗人,按照作者的设计,应该具有互补性的。那么,为什么说黛玉和宝钗是你爱情的全部?

从爱情的发展阶段看。黛玉刚到荣国府时,仿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有句歌词: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记得吗?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这应该是爱情的初见阶段吧。后来,宝钗也来了,这相当于彼此由互相吸引到进一步了解,这应该是爱情的了解阶段吧。再后来,三个人相处,矛盾复杂微妙,尤其是黛玉与宝钗之间的猜忌,相当于爱情的若即若离,患得患失,这应该是爱情的分分合合的阶段吧。最后,蘅芜君兰言解疑痴,黛玉宝钗二人从猜忌到理解,他们也“心心相惜”,从此黛钗合一,这应该是爱情的稳定阶段吧。最终,结婚了,黛玉相当于结婚之前的爱情,这个阶段可以谈天说地、神吹神侃,注重心灵的交流;宝钗则相当于结婚之后的爱情,这个阶段要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去感受爱情。

从爱情的心理感觉来看。琼瑶阿姨的小说大家都看过,里面都是哭哭啼啼、快快乐乐,喜忧参半;都是在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中演绎爱情。单纯的快乐、单纯的悲哀,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痛并快乐着才是有滋有味的爱情。黛玉每次见宝玉,大多数都会不欢而散,每天哭哭啼啼,一个见到你就哭,见到你就给你带来郁闷的心情,这样的爱情能长久?宝钗每次见宝玉,很少发生冲突,我们上嘴唇还碰下嘴唇呢,不发生冲突也不正常,主要是宝钗太冷静,冷静的让人可怕,太冷静了就不是人能做到的,只能说明,宝钗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种情绪的状态。所以,黛玉和宝钗代表你爱情心理感觉的不同方面,有甜也有苦,有分也有合,有悲也有喜。

从爱情的最终归宿来看。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也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不管别人怎么说,你相信爱情是一辈子的事,就行了。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非人非鬼,她是神仙。你能想象神仙结婚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想象神仙同房花烛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想象神仙脱衣行房是什么样子的吗?没法想象。所以,黛玉不可能结婚,如果结婚的话,就没有灵气了,就把她写俗了,也把红楼梦写俗了(红楼梦被评价那么高,必有这本书的过人之处,我们不要怀疑我们一代又一代精英们的欣赏水平)。同时,她来人间是还泪,泪尽人去。宝玉是神瑛侍者,要到人间体验一番,他必然要把人间的生老病死、结婚生子、富贵贫贱体验一番的,他是人和神的结合体。所以,他是有俗缘的,他要结婚的。和谁结婚,那只有和宝钗,宝钗是她俗缘的爱人,还会给他生子,等宝玉完成了人世间所以体验,他就出家为僧了,真正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从爱情的理性程度来看。黛玉是感性的,宝钗是理性的。结婚之前的爱情可以感性一点,但结婚之后的爱情必须理性。结婚之前的恋爱,只要看对眼了,都可以谈,跟物质基础可以不强相关,感性一点更浪漫。结婚之后的爱情,不可能躺在马路上谈,这时候就要理性一点。所以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分析,黛玉相当于婚前的爱情,宝钗相当于婚后的爱情。第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骗疯癫的宝玉娶宝钗,宝钗正常,不疯,她那么理性,明知道自己是备胎,还嫁过去,为什么?只能解释宝钗和黛玉心灵也是相通的,使命不同而已,间接说明黛钗真是合一的。感性和理性交织在一起,爱情才多姿多彩。光有感性,容易虚无缥缈;光有理性,流于枯燥无味。所以,要把黛玉宝钗结合起来,才是你完整的全部的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