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就这么一说——业余6段的思想火花:潮流

 弈道秋声 2020-06-16

  老萧按:整理电脑,发现许多往日的文章,有自己的,有各路高人的。其中不乏如今读来还是有点意思的内容,估计许多棋友还没有看过,遂决定选择部分与大家分享。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到的是爱情还是基情还是人鬼末了情,俺就管不着了

  今天先奉上的是著(此处一般发音为zhe~)名业余强豪何天凝同学的瞎侃,虽然他在江湖上有响亮的绰号,但俺一般还是叫他tt,以显示自己的前辈身份~

  何天凝自述:河北保定人,棋手,业余6段。在全国拿过一些不好不坏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名次,属于怎么着也打不上职业的典型业余围棋圈“剩男”。


      潮流

  看来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韩寒《头发》

  在距离现在五百多年前的某一天,本因坊算砂拿掉了四颗座子,将第一手放在了星位旁边的位置。从那一刻,传统意义上围棋布局的潮流洪波涌起。

  19世纪中期,年轻的虎次郎打下错落有致的1、3、5,小目布局盛极一时。

  上个一百年的三十年代,两个时尚青年一边唱着“我要飞得更高”,一边将棋子移回了星位,他们是木谷实和吴清源。

  又过了三十年,中国围棋改朝换代,“中国流”开启了现代快速布局的大门。

  1988年9月2日,武宫正树怀揣着他的宇宙戴上了围棋史上第一顶职业世界大赛的桂冠。


  1988年首届富士通杯决赛,武宫正树以宏大的宇宙流击溃林海峰,笑傲世界。

  黑1的肩冲星位,在围棋史上熠熠生辉!

  一年零四天之后,我抓着80年代的尾巴来到这个世界。

  …………

  我是1998年正式开始学棋,当时“宇宙流”的余热未消,星位布局依然大行其道。但已再没有武宫那样浪漫与执着的求道者,于是二连星成了围棋史上手数最少的流行布局。

  那时候你会知道,布局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这种简单并没有持续多久。

  历史的车轮猛地碾进21世纪,顶尖级棋手对开局的日益重视,像我这样“布局盲”的苦日子就来了。以“迷你中国流”为代表的各类布局飞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时间中刀者无数。回翻当时自己的棋谱,各种“布局败”层出不穷。不仅仅我,绝顶如李昌镐、马晓春者也难逃厄运。

  那时的布局,“布”履维艰。

  然而同上次变革一样,这种艰难以更快的速度消失了。

  ——信息爆炸时代来了。

  少拆一路,更加“迷你”的中国流名震江湖,中国流的各种切分方式被愈发透彻地研习,曾经颠扑不破的星·无忧角的分投逐渐消失……

  动辄几十手的“布局定式”层出不穷,但这早已不是曾经见血封喉的飞刀暗箭,而是以一种“大杀器”的方式公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布局的研究不再有秘密,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恐怖的深度与广度。一张张相似却又不同的棋谱背后,尽是棋手对种种细枝末节勾心斗角的血泪篇章。

  我得承认我不够用功,总在布局时代的极速更替中晕头转向。常常会出现诸如今天下A,被对手教诲应下B,后天下B,又被告知C已成为正解的尴尬时刻……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一众高手们为那些一路之差苦心孤诣争胜的今天,在流行布局的滚滚大潮中颇感力不从心的我选择了无奈的放弃。我又回归了二连星,把纷繁芜杂的开局迷宫抛诸脑后,试图用现代化的手法去重温当时的布局。

  我就这样追寻着少年时简单的快乐,我自顾自愚蠢着自己的愚蠢,我妄想着二十年前的古风在未来的某一天刮起新的潮流。


  老萧按:阿法狗冲击波下,重温此文(本篇tt同学写于2013年)别有滋味。围棋是个啥?足够高智商的人类咀嚼一生并反复校正自己之前的观念,然后可能某天发现又回到之前的某个原点。人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不规则圆形吗?

  对了,关于阿法狗,tt也曾和俺有过一些交流探讨,哪天整理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