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西南二环滨水步道全部打通,市民可“一走到底”

 凉水河769 2020-06-16

穿梭于城市的一条条河道,既是城市在汛期的安全行洪通道,又是承载城市风貌的景观廊道,更是居民锻炼身体的休闲步道。生活在昆玉河、永引渠、护城河、凉水河周边的居民不难发现,滨水步道变长了、河道两岸变美了、设施更便捷了。

这些打通了“梗阻”实现“一走到底”的滨水步道,成了城市河湖的亮丽风景线、城市居民的休闲新空间。

西南二环水系 颐和园到东便门

全长:28.5公里

打通8处“梗阻” 痛痛快快走起来

位于西三环中路的永引渠南岸,是中兴家园居民张老先生的固定健身场所。他每天早上7点多从家出门,步行几分钟便可以抵达距离水面最近的滨水步道,开启他每日至少5公里的健步走。河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张老先生一路向东,能一直走到玉渊潭公园的东南角,再调头返回。偶尔,他会停下脚步,看看路边儿花坛里冒出的花骨朵,或者跟岸边钓鱼的人闲聊几句。

“以前我顶不爱走这儿了,走着走着就没路了,要么挡着个铁栅栏,要么就是又矮又窄过不去。”自打去年年底完成改造,张老先生一下子爱上了这里,“改完之后,能痛痛快快地走起来,不用绕路了。”

去年,市水务局城市河湖管理处启动了对西南二环水系的步道连通工程,打通了从颐和园团城湖南闸到东便门的28.5公里的两岸滨水步道。实现“一走到底”并不容易,滨水步道的沿途有不少“梗阻”节点。在八一湖桥区,步道并未实现连通;在开阳桥附近的一处跨河桥下,曾经有铁皮栅栏“占路”;蒲黄榆铁路桥右岸则有铁栅栏拦住去路……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下,通过增加台阶、搭建栈道、改造护坡等方式,将28.5公里沿线的8处“梗阻”全部打通。

除了步道连通,城市河湖管理处还重点对沿线的绿化景观、便民休闲设施等进行了提升和完善,其中景观变化最大的,就是张老先生走的这段永引渠南岸。“没错没错,之前这里是沥青路,被压得坑坑洼洼的,下雨还经常积水,你再看看现在,已经铺上了花岗岩,两边儿种的花花草草,跟公园没两样。”张老先生感慨地说。

未来:南护城河将立体垂直绿化

城市河湖管理处工程科科长桂彬告诉记者,28.5公里沿线还将开展二期工程,对局部仍不太便民的区域进行完善,“例如增加台阶,打造立体步道,让位于河道上方桥区的市民也能快捷走入滨水步道。”

另外,二期工程还将对部分地区的台阶设置进行改造,让市民尽量减少步行的距离,直达岸边。此外,二期工程还将对南护城河开展垂直绿化,将种植槽挂在护栏外侧,在槽内种植攀爬植物,与水中的挺水植物相互呼应,在岸边形成立体绿化效果。

凉水河 双营桥至马驹桥

全长:22.4公里

首次开放3处水利设施 为市民让出慢行步道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太久,让人总想找个地方透透气,家住丰台区建欣苑的周先生有个好去处——家门口的凉水河。“现在的凉水河早就不是好多年前的臭水河了,绿植和鲜花随处可见,孩子可以走到岸边亲近自然,一下子就把疫情期间的紧张、焦虑一扫而光了。”

凉水河曾经因臭得名,住在附近的居民甚至不敢开窗,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2018年6月,凉水河基本实现了“水清”和“岸绿”的目标。虽然河道里的水干净了、岸坡上的景观亮丽了,但如何才能让市民随时走下护坡与河水亲密接触呢?这一直是水务部门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凉水河不能只是一条排水河道,蜿蜒穿梭在南城居民区的它还应该是个能让百姓亲近的休闲场所。”北京市凉水河管理处主任黎小红说。为此,从2018年4月开始,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治理范围从双营桥至马驹桥,为市民打造了一条全长22.4公里的慢行步道。

“以前除了洋桥示范段,凉水河是全线封闭的,市民只能远观不能靠近,把22.4公里全线贯通,需要攻克的难题太多了。”黎小红告诉记者,河道沿线环境错综复杂,有的河段没有现成可铺设步道的空间,有的区域是全封闭的水利设施,这给治理工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在北京南站路网桥下,因为一处河段不满足铺设通道的条件,施工人员在岸边使用仿木混凝土,专门搭建了一个20米长的悬空栈道,方便市民通行;在22.4公里沿线上,有洋桥橡胶坝、万泉寺橡胶坝和大红门闸等3处全封闭的水利设施,施工人员对这3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拆改栅栏位置、压缩部分空间,为市民让出了通道。

未来:慢行系统路 可边骑车边赏景

黎小红告诉记者,目前凉水河的滨水步道主要满足步行需求,为了改善凉水河巡河路交通环境和非机动车通行能力,也为自行车通勤爱好者打造一条慢行系统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凉水河管理处计划实施五环内主城区巡河路慢行系统改造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可研设计阶段。

计划在首钢东侧的人民渠至金家村桥的8.3公里,以及西客站西侧暗涵出口至南五环凉水河大桥的19.1公里设计慢行系统路,让骑行人一边欣赏着优美的滨水景观,一边锻炼身体,还可以快速接驳公共交通系统。

规划:

更多水域正在打造滨水休闲步道

南北护城河沿岸将建塑胶步道

未来,还有更多的河道将亮出水岸线、还河湖于民。

在海淀区,万泉河、金河、南沙河等主要河道两边,都将有特点鲜明的滨水步道。截至目前,五一渠、周家巷沟、大寨渠均已启动施工,金河、万泉河等正在推进立项工作,预计年内海淀区可新增13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在海淀辖区内的南沙河、万泉河、金河、北旱河等主要河道和支渠,都将覆盖慢行步道系统,总长力争突破100公里,实现滨河步道之间应通尽通。

在西城区,今年将继续修建南护城河天宁寺至白纸坊段西岸的健走步道,进而在三年内打通南护城河天宁寺至永定门段滨水步道,最终将南北护城河沿岸修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步道,和已建成的莲花河健走步道、什刹海后海西海环湖绿道等共同形成滨水环湖的市民身边的健身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