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儿园也会发生“隐形暴力”。 执笔:王艳微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很多父母都会早早的就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让宝宝学习知识,不至于让其“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可以让自己省心省力不少。但是幼儿园生活毕竟是集体生活,难免会发生该有的矛盾。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案例彤彤今年3岁了,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但是由于最近工作的原因,彤彤妈妈就决定将孩子送去幼儿园,这样即能让彤彤早点适应集体生活,同时自己的工作也能顺利推进。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夫妻俩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在工作中,就这么过了3个月,等忙碌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准备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宝贝身上时,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了。 一开始和彤彤交流,孩子只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委屈巴巴的可怜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原来女儿之前在学校尿了裤子,被小伙伴们嘲笑,所以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她玩。再加上有时候老师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朋友,就很难顾及到自家的孩子,没有办法及时安慰小孩,所以也就发生了这种局面。 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在进入一个小集体中很容易遭遇幼儿园“隐形暴力”,若孩子不说,可能父母就很难察觉到。 第一种:孩子被老师漠视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通常在家所有的行为都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而在幼儿园里,由于儿童比较多,面对宝贝的“讨好”,很多时候都顾及不到,这种不经意的忽视行为容易深深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灵。 其次,有些孩子本身不会表达自己,性格比较内敛,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冷漠,使其所有的期待落空,让娃不敢发问,在面对老师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 第二种: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在幼儿园里不会缺少那些性格强硬的孩子,当然也少不了年龄偏小、身材娇小、性格内向的宝宝。往往这种比较内向的的娃会很容易受到欺负,甚至是排挤。 所以家长平日需细心一些,如果宝宝身上有莫名其妙的伤痕或者害怕与人相处,那父母就要警惕宝宝是否在学校受到了这种“隐形暴力”了。 第三种:孩子无法自如如厕而被同学取笑 宝宝入园第一天就会有上厕所的需求,这时他们大多会求助老师,通常情况下,孩子第一次在幼儿园上厕所都会由老师指导,如果被老师拒绝或者被训斥,会导致娃在幼儿园不敢上厕所。 其次,有时候孩子还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膀胱,一不小心尿床就可能遭到小伙伴的讥讽和嘲笑,很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恐慌心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放学一回家就着急上厕所,或者畏惧去学校,就要了解清楚,孩子是否在幼儿园受到了“隐形暴力”。 面对幼儿园的“隐形暴力”家长可要多加重视起来,别让自家娃独自受苦,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 对孩子有哪些危害?1、影响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爱吉兰曾说过,在心理上受到过伤害的儿童,往往会在其成长的过程当中,受到心理和思想上的阻滞,这甚至比在身体上受到过伤害的儿童影响更大。 孩子虽然比较幼小,还没有很好的思维逻辑,但是可以通过老师或小伙伴的表情,语气、语言得知情感,如若长期受到压力,神经紧张的状态下,十分容易导致宝宝心理发展不健康。 2、破坏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一般而言,孩子在3岁左右就有了自我意识以及自尊心,如果在幼儿园里受到各种“隐形暴力”,会严重破坏宝贝的自尊自信,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3、不利于社交 如果宝贝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老师漠视,小朋友嘲笑,很大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在日后与他人交流时紧张,胆怯,从而影响社交,即使是面对很爱的亲人朋友也不会正常表达其内心情感。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更多耐心与细心,及时发现并摒弃这些“隐形暴力。 家长应该怎么做?1、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面对幼儿园冷暴力时,通常心理上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家长需要多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做到早日发现问题,早日解决问题。 否则,儿童长时间堆积在心中的压力难以舒缓,最终形成心理障碍,再想帮助孩子修复就很难了。 2、教会孩子表达需求 家长应该在宝贝上幼儿园前夕就对其教育沟通,告诉宝贝,有需求时及时准确的向老师表达。这样不仅让老师明白幼儿的诉求和更好的沟通,也能让家长更了解宝贝在学校的状况。所以家长一定不能忽视娃的教育沟通。 3、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家长和老师都无法成为孩子贴身保姆,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其受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不至于在遇见问题时手足无措,产生心理压力。而且能越挫越勇,变得更加有能力、有勇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