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纲死口”的相声等于背书?常宝霆、白全福晚年演绎盲猜相声!

 相声迷 2020-06-16

  对于很多青年观众而言,将演员在相声表演中的频繁现挂抓哏,甚至不按词儿说视为技艺高超的表现。似乎只有具备机智过人的舞台应变能力才能驾驭所谓活词儿的相声。同一对搭档在不同场合使的同一块活很多细节不一样,也被赞为“常演常新”。反之,老艺人们“死纲死口”的表演形式却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

  “死纲死口”是相声门里的一句春典,意为使活严格遵循“册子”(相声文本),要求演员同一个段子在不同时间演下来不仅台词上一字不差,甚至节奏、语气、停顿、换气、手势、表情以及侧身的角度都相差无几,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纲死口。或许,说到这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相声不就是机械性的背书吗?跟看视频回放还有什么差别?其实不然,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相声是江湖艺人赖以糊口的谋生手段,因此演员对于段子演出效果和表演情绪的研究深刻。只有把最好的节目献给观众,才能在零打钱的生存状态下吃上一口饱饭。死纲死口正是捧逗之间在台下一遍遍不厌其烦“压活”后的结果。即便是台上的临场现挂,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压活时会根据段子内容以及现场观众可能出现的反应设计出精巧的现挂包袱。

  相声泰斗马三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马三爷的段子除了文雅、回味这些内涵上的优点外,怹的表演是禁得起推敲的。在有些观众看来马三爷在台上会有所谓的磕巴和絮叨,这其实也都是经过精心揣摩的,有的词儿看似在重复,但重复几遍、重复哪几个字是有其存在意义的。而活词儿相声在台上的高度自由,也间接造成了艺术品质的不稳定性。

  在相声界行内,常、白搭档成为一段流传的佳话。两位老先生珠联璧合的《大审》早已是相声迷心中登峰造极的作品。常宝霆、白全福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台上有买卖,台下有交情。搭档了一辈子的老友,在白全福先生仙逝后,常宝霆毅然决然的选择淡出相声舞台,不再找新搭档。两位宝字辈老先生既是世家子弟,又是名师之徒。三蘑菇的师父是郭荣起先生,而白全福的师父则是北京的老艺人于俊波。因此,常、白的相声表演也带有老派相声艺人的特点,严格遵循死纲死口的使活路子。

  很多观众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白全福先生晚年耳背的很严重,几乎到了失聪的地步,但老二位依然坚持登台献艺,且不被观众所察觉。当时白全福在台上量活时完全是看着常宝霆的口型来垫砖、递腿儿。由于在一起几十年合作积累的默契,再加上死纲死口严丝合缝的表演习惯,才保证了演出的顺利进行。放到现在,这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老先生硬是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也是得益于背书式的死纲死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