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宝林曾用烧鸡“收买”高英培,为收这个徒弟差点得罪整个相声界!

 相声迷 2020-06-16

曲艺界各种表演风格和艺术流派的形成,无疑是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相声艺术的表演风格,仅用“甩卖怪坏”四个字就足以概括。演员在经年累月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比如今天聊的这位“帅才”,他的舞台形象被公认为谦谦君子,集天资聪慧、功底扎实、台风潇洒、嗓音清脆、格调高雅于一身,这位就是已故东北相声名家师胜杰。


都说师胜杰是东北相声名家,但他其实生于天津。父亲师世元与母亲高秀琴都是相声艺人,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对相声情有独钟。1959年,为支援东北的艺术建设,师世元举家迁往黑龙江,并出任哈尔滨民间艺术团相声队队长。尚且年幼的师胜杰也随家人来到东北,从此开启了与第二故乡黑龙江的不解情缘。


师胜杰也是娃娃红,不到十岁就跟着父亲登台。为了让儿子日后成才,师世元给他挑选了一位了不起的同行当师父,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相臣。能得遇“明师”传授,何愁今后不能在相声界立足。1977年,24岁的师胜杰调入了黑龙江曲艺团。由于他出众的相声表演才华也受到了很多老先生的青睐,这其中就有相声大师侯宝林。老观众都知道,后来师胜杰跳门拜在了侯先生门下。关于当年拜师收徒还有这么一段小故事……


有一天,侯宝林请高英培上家里来吃烧鸡。高边吃边问是不是什么事?侯宝林也不多说,意思是让他吃完烧鸡再谈正事。高英培酒足饭饱之后,侯先生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原来他是想收师胜杰当徒弟,但门里人都知道这孩子小时侯拜过朱相臣,突然改换门庭担心同行有意见,就想请高英培替他做个说客。高知道吃人家嘴短,况且又是师叔提出来,肯定要尽心照办。最终在他的帮助下,侯宝林顺利收下师胜杰这位关门弟子。


也正因与师父侯宝林的这段缘分,让师胜杰坚定了扎根第二故乡的想法。当年原本有调离东北进京发展的机会,但就因为师父的一句话:“我就希望将来我到东北,那里能有我的一个学生”,师胜杰从此就再也没想过离开东北。他曾感叹地说:“我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我一直认为,相声虽然发源于北京,发祥于天津,但是发展却是在咱东北。”他一生为自己眷恋的第二故乡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也为这片黑土地添置下一笔相当可观的产业。


在师胜杰的很多相声中都具有鲜明的“黑龙江特色”,段子题材和故事背景基本都是围绕黑龙江展开的。像他与于世德合作的《好市长》讲述了哈尔滨的一位市长勤政爱民的故事。段子的故事背景就从哈尔滨展开,主角就是师胜杰的爸爸“郝市长”,深入基层乘公交车时发现终点站没有厕所,随即帮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像乘车过程中出现的地名俱是哈尔滨的真实地名。另外,他与冯永志搭档的相声小段《爱优点》也处处带有“家乡元素”。在表演中将青年姑娘和小伙子恋爱的对话表现的惟妙惟肖,通过爱优点与爱缺点的对比反差制造包袱。其中在模仿爱缺点时,特意用东北方言来表现,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更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幽默效果。


曲艺评论家认为:师胜杰的相声总能与时代、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民情民意,即便放到今天来听,仍具有时代意义。例如当年他和于浮生的《小鞋匠的奇遇》,讲述了一个小鞋匠的"翻译梦"。这段相声以小人物的视角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巧妙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并对任人唯贤的价值观加以弘扬歌颂。在这个段子里,师胜杰创造性地借用了大段英语对话。在80年代初的相声界,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将英语引入相声表演,不但没给观众造成欣赏上的障碍,更没挡包袱影响作品演出效果,反而让这段创编相声因此增色不少。原因在于,段子里出现的每句英语都是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的,都是为表演服务的,并非是演员在台上的故意卖弄。就像那句“please let me mend your shoes”,被捧哏的歪解成“破烂的卖,不卖你是小舅子”更是成为这段相声的经典包袱。


在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曾有过太多的相声名家为传统艺术的推广普及、为相声艺术在黑土地上开枝散叶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师胜杰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虽生于天津,但却在弥留之际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并最终长眠安葬在了哈尔滨。他的一生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创作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正所谓“盛名之下胜杰在,一层包袱一重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