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法兰西——魁北克城

 heli6886 2020-06-16
俯瞰魁北克城
魁北克城下城区

美国和加拿大,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一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很少有人还能意识到,法国也曾在北美拥有势力和英国不相伯仲的殖民地。18世纪新法兰西的领土,从北美最北方的魁北克,一直延伸到了美国最南方的路易斯安那。直到1763年英法北美战争中法国战败,英国才彻底接管了北美大陆所有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从此退出了北美的力量角逐,今天的美国,已难觅当年法国殖民地的痕迹。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依旧生活着大量的法裔和法语人口。当年新法兰西的首都魁北克城,仍保留着大量殖民时期的建筑,成为了整个美国和加拿大最像欧洲的城市,也是两国唯一保留有古城墙的城市。

从沃尔夫湾——英军当年登陆的地方眺望圣劳伦斯河
广场上的尚普兰像,魁北克城的缔造者

圣劳伦斯河从五大湖区的安大略湖流出,一路北上,在魁北克城忽然变得宽阔起来,如同张开的巨口,最终注入大西洋。1608年,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沿大西洋航行至此时,便注意到了此地的战略价值。魁北克城不仅位于通向北美内陆腹地水道的“咽喉”处,其高耸的地势,也使得此处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尚普兰在此地建立了魁北克城,成为了法国进入北美的大门。法国对北美的探索均从此处开始,魁北克城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整个新法兰西的首都。

从下城区仰望山坡上上城区的芳缇娜城堡
上城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还保留有殖民时期早期的大量木结构和为应付积雪而建的倾斜房顶。
下城区现在典型的砖结构房,房屋之间都修有防火墙。

魁北克城的地势也决定了整座城市的社会结构。高耸山坡顶的上城区,是政府官员和贵族的地盘。而山坡下靠近港口地势较低的下城区,则成为了手工艺人和商人的聚集地。但现在的魁北克城中,却少有当年建城之初保存下来的建筑。早期的法国移民仍依照传统修建木质房屋,然而魁北克城的冬天,比法国要漫长得多。要熬过严酷的漫漫冬夜,就要烧大量的煤和柴火。火灾成为了威胁城市的首要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由木建筑构成的魁北克城就会骤然变成柴火堆,整座城市都会葬身火海。火灾曾数次摧毁魁北克城,1682年的大火彻底烧毁了下城区,魁北克城市政府由此痛下决心,禁止居民再修建新的木建筑,强制使用耐火的石材进行建造,并须修建防火墙以防止火势迅速蔓延。今天魁北克城的建筑风貌,就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逐渐确立起来的。

下城区的圣母得胜教堂
天使所举的旗帜上,写有1690和1711两个年份,以纪念对英国人的两次胜利。

17世纪末,随着英国人在美国东海岸的崛起,他们也开始觊觎新法兰西的土地。1690年和1711年,英国人曾两次试图攻陷魁北克城,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大胜而归的法国人将下城区的圣婴教堂改名为圣母得胜教堂(Église Notre-Dame-des-Victoires),以感谢圣母对他们的庇护。在今天圣母得胜教堂的神龛上,我们还能看到两位天使所举的旗帜上,写有1690和1711两个数字,以纪念对英国人的两次胜利。

沃尔夫湾(1840,Robert C. Todd,加拿大国立美术馆藏)
通向山顶的崖壁,英军登陆后,一路向上爬至亚伯拉罕平原。

然而,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法国人,却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法国人一直以为英国人会从面向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河下游正面进攻魁北克城,但英军却采取了出奇制胜的战略。1759年9月13日,英军在詹姆斯·沃尔夫(James Wolfe)的带领下,于圣劳伦斯河上游,魁北克城南面的沃尔夫湾(Wolfe's Cove)登陆,而我到达魁北克城的第一站,就正是英军当年登陆的地点。从沃尔夫湾向魁北克城望去,面前是高耸的绝壁。法国人没有想到,英军会一路攀岩而上,从魁北克城的正后方打个措手不及。

亚伯拉罕平原之役,英法北美战争的胜负手。

沿着当年英军的路线一路走上陡崖,出现在面前的是宽阔的亚伯拉罕平原。决定英法北美战争的胜负手亚伯拉罕平原之役,就发生在这里。英军在亚伯拉罕平原,和从魁北克城赶来的法军遭遇。双方人数相当,但编有很多民兵的法军,根本无力抗衡训练有素的英军。整场战役只打了半个小时,英军即取得了胜利,一路向北包围魁北克城。9月18日,魁北克城守军投降。魁北克城的沦陷,决定了整场英法北美战争英国的胜利,法军此后再无力和英军抗衡。1763年英法两国签署《巴黎和约》结束战争,正式把整个新法兰西都割让给了英国。

圣三一座堂,不列颠群岛外第一座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

魁北克城被英国人占领后,其城市风貌也逐渐被英国人改造。上城区中心地带建于1804年的圣三一座堂,是不列颠群岛外第一座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也成为了英国对魁北克统治的标志。教堂模仿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东北角的圣马丁教堂,但为了应对魁北克冬日的大量积雪,教堂仍采用了魁北克当地的高倾斜度屋顶。

魁北克城堡的深沟壑。

我继续追随着当年英军的步伐,从亚伯拉罕平原,向北方的魁北克城进军。快到城门的时候,东北方向的海角上,豁然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碉堡。随着英法战争的结束,加拿大英军紧接着面临的是南方美军的攻击。1812年英美战争后,鉴于当年攻破魁北克城的教训,为了防范美军的入侵,英国人在此处修建了魁北克城堡作为防御工事。城堡呈星型,每个方向都设有炮台和沟渠,可以防御来自各个方向的进攻。但其后美军再没有进犯过魁北克城,城堡也从来没有真正投入过使用。

魁北克城门
魁北克城是美加唯一保留有城墙的城市。

沿魁北克城堡再向北,穿过也曾为防御工事一部分的城门,就正式进入魁北克老城了。走在道路宽阔的上城区,两侧都是两三层的建于18或19世纪的石砌小楼,屋顶和窗棂都被粉刷成了红红绿绿的各种颜色,窗台和街道边也摆满了天竺葵、矮牵牛和倒挂金钟,马路上还间或有马车载着游人驶过,周围的人都在说法语,仿佛行走在欧洲的小镇里,让人忘却了自己还身处没什么历史底蕴的北美。

上城区宽阔的马路。
行驶在马路上供游客乘坐的马车。
上城区的画家集市

上城区以前是政府官员和贵族的地盘,也集中了城中的大部分豪宅和教堂。在老城的核心区,和象征英国胜利的圣三一教堂相隔一条街区的,是天主教的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Basilique-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Québec),这座创建于1647年的教堂,是新法兰西的第一座教堂。但教堂曾数次毁于火灾,最近的一次是1922年毁于加拿大3K党的纵火。新建的教堂由于承重计算的失误,使得西侧的钟楼不能按计划建成,保持了现在的不对称造型。

仍在维修中的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
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内部

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的北面,是由新法兰西第一任主教拉瓦尔于1663年创立的魁北克神学院(Séminaire de Québec)。神学院是加拿大最早的教育机构之一,其老楼可以追溯到新法兰西建立之初。神学院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被拉瓦尔大学占用,和热闹的上城区相比,这里可以享受到难得的宁静。被粉刷得雪白的老楼广场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小哥在自顾自地打着篮球。阳光正巧打在广场和老楼上,人影映在雪白的墙面上,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早期法国新浪潮黑白电影里的场景。

魁北克神学院
魁北克神学院内打球的小哥。

伫立在古城中心,占据魁北克城天际线上最瞩目位置的建筑,是芳堤娜城堡(Château Frontenac)。它仿佛魁北克城最位高权重的女王,无论你在古城的哪个地方拍照,她总是能不失时机地挤进你的镜头。但这一古色古香的豪华巨制,其实是建成于1893的大酒店。一座现代大酒店成为了北美最古风城市的标志,要是被欧洲诸古城知道了,想必都会发出不齿的笑声,这倒是也挺符合北美的“山寨”气质的。

芳堤娜城堡(Château Frontenac)
从魁北克城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到芳堤娜城堡

芳堤娜城堡,和路易斯湖畔的城堡酒店,都同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所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几乎是加拿大近代史的缩写,所有加拿大大城市的兴衰,都和这条横贯加拿大,连接太平洋西海岸和大西洋东海岸的铁路息息相关。但让当年的魁北克人没有想到的是,占据他们天际线的太平洋铁路带来的却是,永久的衰退。太平洋铁路修到魁北克城南部的蒙特利尔之后,蒙特利尔借此东风,迅速发展起来,逐渐赶超魁北克城,成为了整个魁北克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魁北克城的人口不断向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流失。

从下城区仰视芳堤娜城堡
建于1915年的城堡状的魁北克火车站

随着英语人口的减少,长住于此的法语人口又开始逐渐占了上风,魁北克城在19世纪中期开始了法国文化的复兴。发展的停滞,正好让魁北克城躲过了现代化的冲击,成为美加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了殖民时期风貌的城市。20世纪的魁北克城,随着传统木材加工业和皮革业的萎缩,开始向旅游业和作为魁北克省会的行政服务产业转型。

下城区和上城区之间的缆车
下城区与游人合影的艺人
着传统服饰的店主
街头艺人
下城区现在有很多画廊

从上城区拾级而下,就来到了山下以前手工艺人和商人聚集的下城区。平民化下城区的道路比高贵的上城区更加逼仄紧凑,但现在这里的人气,反而远高于高高在上的上城区。沿街的房屋都被改造成了酒吧、餐厅、咖啡馆和手工艺品店,楼房的外壁涂上了精心绘制的壁画,街上张灯结彩,撑起了五颜六色的伞,备受年轻人的喜爱。下城区的入口处,有少女用手风琴拉着《天使爱美丽》的主题曲,瞬间让人有置身巴黎的错觉。来这里随便找一家咖啡馆,静静享受九月夏末的最后一缕阳光,魁北克城和加拿大漫长的冬日,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

法式炖蛋配咖啡,享受加拿大的最后一缕温暖

路边的小店虽多,走进逛了一下,卖的土特产,都是温哥华也能够买到的枫糖之类的。最后又空手出来,不得不感叹加拿大还真是个缺乏土特产的国度。

下城区入口处的手风琴手
着传统服装的少女
夜晚的下城区
下城区的壁画
夜晚的魁北克城

从下城区的码头坐轮渡去往圣劳伦斯河对岸,可以一览魁北克城的全貌。高耸的芳堤娜城堡之下,下城区楼房五颜六色的屋顶,如众心捧月般簇拥着她。想到以前行走南美大陆时,因当地经济长期停滞,而得以保全大量西班牙殖民风貌的城市。美国和加拿大却因为迅猛的发展,使整个美洲大陆少有保存完好的英国和法国殖民风貌城市。而这两者的最佳典范都在加拿大,前者是新斯科舍的卢嫩堡,后者就是魁北克城。如果说加拿大落基山冠绝加拿大的自然景观,魁北克城则是加拿大人文景观的翘楚,也成为了所有美洲法裔的精神家园。

从圣劳伦斯河远眺魁北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