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独岭坳到工农兵政府 古城茶陵,6000年沧桑旧时光 晓蕾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6-17

     茶陵,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境内一半是山地。从东北到西南,有一条不宽不窄的丘陵通道,与外部相连。最大的河流——洣水,则斩断群山,从西北流出,汇入湘江。

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茶陵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历史的长河里回溯,打捞点滴沧桑往事,共同见证古城茶陵6000年的变迁成长。

文明的曙光

1995年,考古人员在茶陵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界首镇火星村独岭坳遗址)。出土文物除了陶器外,还有几颗看似平常的稻谷,一测年份,超过6000年。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1979年),在茶陵的湖里湿地(严塘镇爱里村),还发现了非常珍贵的野生稻,国内外轰动一时。有人甚至断言,茶陵是人类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自古以来,茶陵就广泛流传着炎帝神农的故事。

传说,炎帝在景阳山(今严塘石峰仙一带)发现了茶叶。因此,山叫茶山,水叫茶水,茶水流过的土地就叫茶乡。炎帝死后,“崩葬茶乡之尾”,所以得名茶陵。

茶陵是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有“千年国饮,始于茶陵”之说。2012年,境内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古茶树群(湖口镇厂江村),最老的茶树在800年以上,似乎更加证实这种说法。

此外,还传说炎帝尝百草,发现了“茶陵三宝”:白芷生姜大蒜脑。

锋芒初露

2014年,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盗墓案,然后顺藤摸瓜,在秩堂镇晓塘村发现了先秦的古城遗址,还有楚人墓和越人墓。这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楚越交界地,是楚国的最南端。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当地置茶陵县,治今八团乡古城营(俗称茶王城),属长沙国,《元和郡县志》云:“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这也是茶陵作为行政地名第一次出现在信史上。

西汉元朔四年(前125年),茶陵县改茶陵侯国,系长沙定王之子刘欣的封邑。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茶陵侯刘阳(刘欣之孙)死,因无子承袭,遂废侯国,复置县;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曾将茶陵改名为“声乡”;东汉末年归荆州刘表管辖郡,三国时期属湘东郡。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茶陵的上级行政单位,要么是长沙,要么是衡阳,要么是湘潭。直到1983年起,茶陵才归株洲管辖。

吴楚雄关

《茶陵州志》记载,唐朝初年,朝廷本打算封茶陵的云阳山为南岳。但“宰相”刘晏认为,茶陵的洣水太急,无法走大船,于是改封衡山为南岳。因此,云阳山素有“古南岳”之称。

但民间更愿意相信一个传说:南岳大帝很喜欢云阳山,坐在紫薇峰上数山头,数来数去却只有71峰,只好放弃,改选了衡山。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忘了屁股下的紫薇峰,后悔不已。于是,他将云阳山辟为行宫,每年六七月前来避暑。因此,云阳山香火旺盛,有“南岳行宫”、“小南岳”之称。

唐天宝年间(742—756),一个姓邓的道士,在有“小泰山”之称的阜山(1086米),修建道观。于是这座山被敕封为“邓阜仙”(高陇、八团交界处)。

唐永泰年间(765—766),茶陵的第一高峰(1405米),被敕封为“泰和仙”(火田镇卧龙村)。

901年,在唐朝即将灭亡之际,69岁的陈光问,栖身灵岩石窟(严塘镇沙溪村),借月光苦读,竟考中了进士,他是茶陵的第一个进士。

唐灭亡后,930年,楚王马殷的孙子驻军茶陵,建造马王城(高陇镇马渡村),以防御东边的吴国(杨行密所建的南吴)。这里是楚国与吴国的交界处,所以被称为“吴楚雄关”。这个“马王”所建立的楚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的王朝。从此,“楚”也成了湖南的代称。

风雨茶陵牛

进入宋朝,在第一位“励志”老进士的鼓舞下,茶陵人突然“开了窍”,涌现出大量进士(宋朝71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茶陵共出了127名进士,被称为“进士之乡”。

1008年,知县建金州城(今思聪乡大兴村),设为县治,一千多年的茶王城从此废弃。

1132年,岳飞率部追剿匪兵,途径茶陵,留下了“墨庄”(秩堂镇合户村)、“光泉”(高陇镇光泉村)、“一经堂”(火田镇五门村)等墨宝。

1211年,茶陵分出南面的几个乡,设为酃县。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

1231年,由知县刘子迈主持,在洣水江畔修建茶陵城,并设为县治。洣水绕城而过,称为“金线吊葫芦”。第二年,“江水荡决南城”,刘子迈“铸铁犀数千斤,置岸侧压之”。

这座历时近800年的宋朝古城,至今仍保留了一段石头城墙和城门,相当罕见。而与古城同龄的“南浦铁犀”,则成了茶陵人的精神象征,俗称“茶陵牛”。茶陵也称为“犀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