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朝晖图书馆 2020-06-17

中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浩瀚丰实。它起源于原始文化,在蒙昧心理很重的时代,人们对超自然的力量和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感到十分神秘,惟恐自己的言行触犯它们而受到祸害灾难,因此采取了各种方式(巫术、图腾等)以避免灾害。由此发展而产生了各种行为习俗和禁忌,还有象征吉祥的器物。它表达了人们追求平安幸福、趋吉避凶的心理期盼。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吉祥文化源于民间,其创造主体是那些'普普通通、质朴无华、从事劳作,与知识阶层相比书面文化的修养较少,与社会其他政治或经济领域内较为显赫的阶层相比较不起眼,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民众的自觉、积极和广泛的参与是它不断繁荣、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而民间的原始信仰、神话传说和世俗化生活是滋养它生长和发展的不竭的资源。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可以看到吉样文化的印记,如饮食文化、风水文化、节庆文化、原始信仰文化等都与吉样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吉祥文化无所不在。从日常的家居陈列、吃饭穿衣、行走坐卧、走亲访友、节庆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等等无不充满各种各样的'趋吉'风俗和'禁忌'规范。在长期的发展中,广大民众不仅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吉祥话语,而且还创造了许多寄意托情的吉祥神、吉祥物、吉祥礼俗和吉祥图等。因此,吉祥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中国吉祥文化多从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求生、趋利、避害的意愿贯穿在民间吉祥文化的审美思想当中。那种以门神镇宅辟邪,借财神广开富源,用纸扎抚慰亡灵,以及人生礼俗、上梁立柱等等审美活动,都坦率地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善意祈求。这种精神上、观念上趋利避害的追求,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出来,使参与者或民众群体的意愿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以说,'趋吉避害'的观念已经融入传统中国人的血脉里了。

古锁功能

中国古锁参与吉祥文化,并成为民间'趋吉避害'的'宝物',主要是因为所谓自身能涵义所得到的延伸,并和吉祥文化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呼应关系。锁具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或保护重要的物品而产生的工具。因此'锁住'往往代表着'留住'和'安全得到了保障',而这正是吉祥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首先,在大众的观念里,锁不但可以'锁住'门、箱匣、包裹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它还可以象征性的'锁住'运气、幸福、财路等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把握的外部事物。此为'祈福'。

其次,'锁'住门,意味着坏人进不来;'锁'住人,则意味着外邪不能进入人的身体,这样就可以避灾消难,邪不可干,从而能够事事顺心如意。此为'辟邪'。

因此,'祈福'和'辟邪'是古锁功能涵义扩展延伸的结果。这样就使得古锁与吉祥文化结下了渊源。从古锁自身的造型和装饰中,都反映了比较一致的吉祥象征主题。中国古锁走向与吉祥文化的结合,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正像鲁迅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与西方人对'征服'的渴望和对未知自然的好奇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人'本身内在的关注。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中国古锁在后来的发展中是与吉祥文化密不可分的,这种'形'、'意'的融合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几乎到了有形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地步。

古锁的吉祥寓意与民间风俗

古锁象征寓意的功能也可以分为'祈福'和'辟邪'两种类型,'祈福'的功能寓意是借助锁来'锁住'想要得到而又难以捉摸的事物,如福运等,其表现的方式比较直接明白;'辟邪'的寓意主要是借助锁来'锁住'已有的事物,如人的生命安全以及灵魂等。'辟邪'与'避邪'相比,一个更积极(驱赶邪恶),一个更消极(回避邪恶)。锁具的吉祥寓意更倾向于'辟邪'。这类寓意包含着向外邪的主动驱击。

'祈福'和'辟邪'产生于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在人们的行为(即民间风俗)和造物的取向上,因此,古锁的'祈福'与'辟邪'的寓意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古锁'祈福'寓意与相关风俗

许多花旗锁具的造型和一些具有装饰性的广锁都具有'祈福'的含义。其'祈福'寓意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密切联系,在我国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节日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众节日,如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腊日等;另一类是个人的节日,如生日、百日、周岁、成年、婚娶、忌日等。

所谓的'祈福'寓意与这两类节日都有关联。过年的时候,打开一直用鱼锁锁着的箱、柜等物,是象征'年年有余'的意思;婚嫁人家都会提前为新娘新郎定做喜字锁,像上海的'老泰德'是上海滩唯一的铜器老字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里的老居民还记得'老泰德'当年的风光情景,那时候谁家结婚都要事先到这家店里去订做双喜铜锁,文化的制约。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古锁造型艺术与这两种文化都有关联,但在本质上是在民间文化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

第一,官方文化对锁具行业发展的限制远多于鼓励。由于对手工业者存在长期的偏见,锁具以及锁具行业长期以来其实是被占据主流的官方文化拒之门外的。虽然无论达官显贵或是文人墨客都要使用锁,但锁具对他们来说依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工具而已,属于不能'登堂入室'的末流技艺。最多只能依靠精巧的机关和精湛的工艺供士大夫们赏玩而己,与占据高位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第二,锁具造型艺术的创作者都是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锁匠虽然地位卑微,但却不乏能工巧匠。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制锁的同时,也将民间的艺术传统和自己的审美意趣融入到了锁具造型与装饰中。长期以来,中国古锁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养分,古锁造型的象形取意手法就是来源于民间。

综上所述,民间文化对古锁造型的影响比官方文化要更加广泛、深远和持久。其造型与装饰的特征也包含着较多的民间艺术气息。

古锁'辟邪'寓意与相关风俗

一般的使用锁具在特殊的日子里也具有辟邪的功能。一些地区农村群众将生儿育女称为'得喜',男孩儿为'大喜',女孩儿为'小喜'。孕妇将要临产时,先请接生婆到家里做好准备,让产妇坐在小板凳上,盆内盛有温水,并放一只鸡蛋和一把锁。婴儿降生后,接生婆用温水给婴儿洗身,让产妇吃盆内的鸡蛋,说是可以再生子,锁则取出来挂在门口,意为锁住婴儿的性命。

与辟邪的民间风俗比较密切的是首饰锁中的长命锁、百家宝锁、寄命锁等。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传说这天午时是一年阳气最盛时刻,家家挂钟馗像(以盖有'灵壁县正堂'大印之钟馗像最佳)以辟邪,这时候家人都会给幼儿身穿印有五毒图案的围兜,胸前佩戴长命锁、香袋、'老虎索'等。别看佩戴锁只是整个节日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却必不可少。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百家保锁有时也被叫做'关锁'。关即'关煞开通'之意。佩戴百家宝锁是旧时汉族民间生育风俗,流行于黄河、长江中下游等地,尤以安徽为盛。新生婴儿人家,遇婴儿体弱多病,采取给病孩'认干爷'或'认干娘'的办法来消灾。一般要认很多人家,并挨家向干爷或干娘要醇钱,为病孩打制银锁或项链圈(俗称项圈)一个,戴在婴儿颈上。孩子长到12岁,干爷或干娘们要为之取下锁、项圈,谓之'开关'。俗传这一锁一开,婴儿命运中的难关即可解除,通身无病,健康长寿。

此外寄名锁的习俗也很有意思。有些父母在小儿出生后,担心孩子夭荡,特选择多子女的人作孩子的寄父、寄母,以求庇护。或者让孩子去佛寺道观里挂个弟子的名义,但哺养仍在家里,这就是'寄名'。寄名之后,随即将锁形饰物挂在孩子项间。也有寄名于诸神及僧尼的,以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驱除妖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上就戴着这种寄名锁。小说第三回写宝玉出场:'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古锁方圆造型中的吉祥寓意

崇尚方圆的文化渊源

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来看,方和圆的造型特征与吉祥文化的主题'祈福'和'辟邪'是具有对应关系的。方和圆,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从而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广阔的平面,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人与天地万物因天地交融而生,居于天地之中。'天圆地方'的朴素观念很早就已出现。相传是伏羲氏提出来的,并经殷商传至周公,其主要观点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其后,《吕氏春秋.序意》说:'有大圆在上,大矩在下。'国人视圆和方为天地运行的常理,《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从这一基本观念出发,中国传统造型文化处处不离方圆。凡是与天有关的事物,多取圆形,如天坛祈年殿的建筑外观以及各种和祭天有关的器物造型等;各种与大地相关的事物,则多取方形,如宅第院落、门窗等等;其它各种居于天地之间的事物,则在造型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圆一体的特色,如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的方孔钱等

方圆对吉祥观念繁荣表现差异

西汉大哲学家杨雄在《太玄·玄璃》中说:'圆则机倪,方为吝音'。'圆',指天,机祝,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音',指收敛。'圆则机槐,方为吝音',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引申开来,圆代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方则代表固定不动,排斥外来干预。

在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看来,作为主宰一切的上天,可降福祸于人。在民间,天不是纯粹的自然物质,而是能喜能怒,有情有欲的神灵。因此,人们表白心迹,可指天为誓,祈福攘灾,须祭天祷告,所以'法天'、'顺天'成为我国长期传播的信仰。'法天'意味着吉祥、顺利,使人们在变化不定中把握福运。古人常以君子做人的标准是'外圆内方',是说君子在外要审时度势,在内则要坚持原则。方和圆的结合既是社会政治人伦秩序的象征,又是理想人格的模型。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圆倾向于'祈福',而方则倾向于'辟邪'。

方圆观念与传统美学思想

对于物,方的造型给人棱角分明,严谨规整的威严感;对于人,有道之人称方士,佛门主持叫方丈,给人中正安舒、邪不可干的正义感。因此,方的造型代表了一种固不可破的原则,似佛祖身边的怒目金刚,一身正气,威不可挡。总的说来,方是刚正坚毅的形容,更有威严的气势和含意。

与方相比,圆则更为深入和广泛的运用在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中。汉语中以'圆'为语素的词组多带有赞美的感情和使之顺利的意思,如圆满、圆范、圆成、圆工、圆寂、圆浑、圆活、圆梦、圆全、圆实、圆和、圆润、圆熟、圆通、圆场、圆房、圆谎等等。人们习惯把世上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描述成一个圆,即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不是直线式的进步。平常的生活中一,'圆满'对人们来说就是成功、吉祥和幸福,因此说成功都讲'功德圆满'。圆满不但是一种潜在的民俗心理,也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节日里人们都讲究'团圆',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题材大多都寄托了对'圆满'的追求和附会,像中国传统戏剧节目多讲求'大团圆'的结局。

在造型艺术中,方圆各有其长处,如纯方,给人的感觉是有骨无肉,冷硬偏于理性;如纯圆,则有肉无骨,混沌无精神。在造型的设计方法中,无论是一石一木,或人物、屋宇、舟车等等,皆方中见圆,圆中寓方;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显得挺拔有力,这也是程式化所遵循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方圆的造型模式也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形态上,它在造物的精神层面上也有深入的内涵表现。方圆的意义引申开来,即为阴阳、刚柔、松紧、屈伸、张弛等等诸多具有相对意义的词组,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观要求在设计上达到相对的协调,即要体现出方圆一体、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松紧相间、随曲就伸、一张一弛的内涵。这些意义在艺术品的材质、形态、装饰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一把古锁——锁不尽的吉祥,锁不完的祝福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和从前有了极大的不同,以往官民之间悬殊的社会等级差异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大为缩小。因此这些旧有的传统已经渐渐失去了光彩。中国人的吉祥观念并没有伴随生活方式的巨变而消失,这是因为吉祥文化的主题具有跨越时代的广泛内涵,它能在多方面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同时,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潜藏在人们内心的对吉祥、顺利、福运的期盼是赶不走、驱不散的。因此,在下一章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古锁的吉祥寓意内涵及其在造型上的表现。象征把'喜锁住不走;有的人家还爱选用蝴蝶造型的锁具,象征'同飞双舞'的意思。长命锁既具有'祈福'的寓意,也包含'辟邪'的功能。一般逢年过节,小孩子都会戴上寓意吉祥的长命锁,有的家长会专门给小孩子打一把长命锁,祈求上天给孩子降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