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若悟369 2020-06-17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编 辑 | 化工活动家

作 者 | 周鑫

来 源 | 当代石油石化

关键词|乙烯 全球趋势

549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15 分钟

1国内外乙烯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

1.1全球乙烯产业重心变迁

乙烯产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部分,乙烯产量占全球石化产品总产量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世界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化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球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77亿吨/年,2010-2018年产能年均增幅为2.58%。2018年全球乙烯消费需求旺盛,全年消费量1.61亿吨,同比增长4.9%,是近年来的增速新高,强劲的需求增长来自于全球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双重推动。2010-2018年全球乙烯消费量年均增幅为3.33%。消费增速高于产能增速,近年来全球乙烯装置开工率逐年上升(见图1)。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全球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受投资的脉冲式增长和需求的渐进式增长影响,乙烯产业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征。2010-2020年全球乙烯产能扩张可分为3个阶段(见表1)。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从2018年开始,在需求增长和北美地区页岩气增产的推动下,全球乙烯产业将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释放期。据IHS统计,预计2018-2023年全球将新增乙烯产能4066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北亚(特别是中国)地区。

1.2全球乙烯产业的区域性变化趋势

2010年美国页岩气革命兴起以来,美国充分利用页岩气乙烷的原料优势推进新建裂解装置,乙烯产能快速扩张。据统计,目前美国共有17个乙烯新建和扩能项目,从项目进展情况看,预计2018-2023年将新增乙烯产能1500万吨/年左右(见表2)。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而美国本土新增需求有限,未来美国乙烯衍生物产能过剩局面将进一步加剧,新建与扩能乙烯及其下游产品项目将以出口为目标。根据亚化咨询预测,2018-2023年美国将新增聚乙烯产能870万吨/年左右,预计新增出口520万吨/年,2023年净出口量达到700万吨。预计2023年,美国乙二醇和PVC的净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25万吨和280万吨。

欧洲乙烯产业整合进程仍在继续。相对于美国和中东地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行业状况,欧洲石化产业处于竞争劣势,道达尔、英力士、雷普索尔和意大利Versalis等公司都进行了乙烯业务整合。日本则继续关停落后产能。日本自2012年起通过合并、关停乙烯生产装置来降低产能。2015年三菱化学关闭了鹿岛的裂解装置,住友化学将关闭其位于千叶产能为41.5万吨/年的裂解装置。旭化成株式会社已于2016年初关闭位于水岛产能为5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乙烯生产国继续推进乙烯发展项目,印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一些乙烯项目相继建成,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家计划扩大乙烯产能。当前亚太烯烃行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一些老旧、低效的石脑油裂解装置逐渐被淘汰,新建了一批新型石脑油裂解装置和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装置。从整体看,亚太地区乙烯产业整合推动装置优胜劣汰,需求增长仍然强劲,未来将更加依赖从中东和北美地区进口低原料成本的乙烯。

预计未来10年全球乙烯需求将保持3%~5%的年均增幅,但随着从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全球乙烯扩能高峰的到来,全球乙烯供应将趋于宽松。乙烯生产将继续保持北美、亚太、中东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乙烯需求则继续维持亚太、北美、西欧三分天下的格局,亚太地区仍将是世界乙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的乙烯及衍生物出口量将明显增加。

1.3我国乙烯供需现状与预测

近年来,我国乙烯产能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消费国。截至2018年底,国内乙烯总产能达到2525万吨/年,比2017年增加190万吨/年,2010-2018年国内乙烯产能年均增幅为6.6%。2018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达到4720万吨,同比增长9.2%,2010-2018年国内乙烯需求年均增幅为5.9%(见图2)。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由于2015-2017年国内乙烯产业投资偏少,供应增长较慢,而需求相对旺盛,市场资源偏紧,导致乙烯及衍生物市场价格坚挺,行业盈利水平处于历史高位,石化行业处于行业周期的景气阶段。进入2019年,行业景气下行趋势明显。

1.3.1当前我国乙烯产业正进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

我国新一轮乙烯产业投资热潮萌动于2015-2016年,初起于高油价推动下的大量煤/甲醇制烯烃项目,继而是以四大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聚酯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投资,然后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化集团等国有石化企业的大规模扩张以及外资石化公司大举投资进入国内石化市场。本轮石化产业的扩张规模是史无前例的,新产能将从2019年开始进入密集投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5年国内新建和改扩建乙烯的项目计划超过40个,如果这些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新增乙烯产能将超过3600万吨/年(见表3)。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2025年底国内乙烯总产能将达到6100万吨/年,比2018年增长138%,7年间年均增幅达13.2%(见图3)。其中新增产能最多的是2021年,将新增产能961万吨/年。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1.3.2我国乙烯需求增速正逐步下降至中低速区间

乙烯需求增长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分析1995-2017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与GDP规模发现,两者呈现高度的相关关系。具体讲,1995-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纺织、塑料轻工等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因而对乙烯需求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这期间国内乙烯需求弹性在1.2~1.7,乙烯当量消费的年度增幅为12%~18%。2006-2018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电子和机械重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增长对乙烯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乙烯需求弹性下降至0.6~0.9,乙烯当量消费的年均增幅下降至5%~10%。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以来在废旧塑料禁令、煤改气等政策红利以及外贸需求回升、社会库存重置和基建等政策性投资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数据虚高。研究表明,在2018年乙烯当量消费9.2%的增速中,来自终端消费的增速仅为4个百分点。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换档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大部分研究机构预测未来10年我国GDP增幅将维持在5%~6%。与此同时,国内乙烯需求也将保持中低速增长趋势,预计未来10年乙烯需求弹性系数在0.5~0.6,乙烯需求年均增幅在3.0%~3.5%(见图4)。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如上所述,2019-2025年国内乙烯新增产能的爆发式投产恰逢下游需求减速,预计乙烯总产能年均增幅在10%以上,同期终端需求年均增幅仅为3.0%~3.5%,乙烯产业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集中显现出来,化工市场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2我国乙烯产业周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1当前我国乙烯产业处于市场周期的成熟前期

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典型地分为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公司定位和战略应该随着产品、市场以及竞争者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西方发达国家的乙烯产业发展已经经历了近80年的历史,其导入期和成长期一般经历50年左右,目前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后期阶段。我国乙烯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实现了超高速发展,进入“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产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消费需求年均增速为4.7%,需求弹性系数为0.6,2015年全国人均乙烯消费量达25kg/年。研究表明,我国乙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结束了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从2016年左右开始逐步进入成熟期的前期阶段。

2.2我国乙烯产业周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虽然我国乙烯产业总体上处于市场周期的成熟前期,但乙烯下游化工产品品种繁多,各产品的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聚酯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民营化和市场化程度高,在产品周期中的发展进程快于其他产品。以聚酯产品为例,从供应、需求、行情和盈利等4个方面选取了10个产业指标,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国内聚酯行业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研究表明,聚酯行业在经过2000-2005年的快速成长之后,行业发展开始进入产业周期的成熟期,表现为行业总规模增速放缓、供应(产能)集中度上升、生产企业规模两极分化、产品行情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趋于平稳、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等特点。

为了解国内其他化工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对聚烯烃产品链、聚酯产品链、顺丁橡胶产品链和腈纶产品链的2016年产业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研究表明,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发展进度是不一样的,2016年国内腈纶产品已经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成熟后期,聚酯和PTA产品已经进入成熟前期的后半阶段,顺丁橡胶产品刚刚进入成熟前期,而聚烯烃和PX、丙烯腈、丁二烯等产品则马上就要结束成长期进入成熟前期(见图5)。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总之,未来5~10年,随着我国乙烯产能快速扩张,乙烯产业的大部分产品都将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前期。这一阶段是整个生命周期中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产能过剩,行业亏损,装置开工率下降,行业整合和兼并重组将推动产业素质迈上新的台阶。这是行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

2未来我国乙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新一轮全球乙烯产业投资快速扩张,加之国内乙烯行业正在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成熟期,未来我国乙烯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3.1行业新增投资集中释放,阶段性产能过剩将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2019-2025年,国内将新增乙烯产能超过3600万吨/年,新增产能进入爆发式投产高峰,并且恰逢下游需求减速,国内乙烯产能/需求比将从2018年的0.53大幅升至2025年的0.98(见图6)。我国石化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集中显现。

中石化高级经济师:国内外乙烯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总量的所有供应商成本队列中最高的供应商成本水平。对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石化产业来说,消化富余产能大多只能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将高成本的劣质产能淘汰出局。

3.2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给产业经营模式和运营效率带来重要影响

如上所述,本轮国内乙烯产业扩能起始于大量煤化工制烯烃项目,其后四大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确立了本轮投资高峰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是本轮乙烯扩能的主要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计划建设和在建乙烯项目43个,其中民营投资项目达到26个。随着这些新产能建成投产,我国乙烯产业的投资主体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民营投资的乙烯产能在国内乙烯总产能中的比重将从2018年的18%快速升至2020年的38%和2025年的48%,而国有资本的产能占比则从2018年的63%降至2020年的47%,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41%民营经济向石化产业链上游延伸,这是国家投资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民营资本的进入将对乙烯产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效率带来重大影响,民营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和高效的运营效率,将在提升我国乙烯产业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3乙烯原料多元化发展在分散原料风险的同时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近年来,全球乙烯原料多元化和轻质化发展趋势明显。采用页岩气乙烷或凝析液作为裂解原料是降低乙烯原料成本的重要措施,主要以高成本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烯烃的国家正逐步通过采购美国和中东轻质化的原料替代石脑油或新建乙烷裂解装置来生产烯烃。欧洲正在加速关闭裂解装置,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大量炼化一体化、煤/甲醇制烯烃(CTO/MTO)项目和轻烃利用项目正在实施,原料多元化进一步加深。预计全球乙烯原料中的石脑油路线产能占比将从2017年的42%下降至2025年的39%,乙烷路线则从38%升至42%,CTO/MTO路线从3%上升至6%。

2014年以来我国CTO/MTO路线的乙烯产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占据乙烯总产能的22%左右。未来5~10年以乙烷或丙烷为原料的轻烃裂解路线将突飞猛进,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轻烃利用项目达20多个。根据最新投资计划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原料中的石脑油路线产能占比将从2018年的78%下降至61%,CTO/MTO及其他非常规路线从22%下降至16%,而轻烃裂解路线则快速升至23%左右。

毫无疑问,原料路线多元化对于乙烯产业分散原料风险、降低原料成本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目前的多元化趋势仍然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3.4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市场将向完全竞争市场过渡

我国石化行业一直由国有资本为投资主体,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大多数石化产品市场呈现出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部分石化下游行业(如:聚酯-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得到了充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这些产业进入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全竞争市场,产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尽管如此,石化上游行业仍然是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的。

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政府逐步放宽对乙烯产业投资管控力度,民营经济进入乙烯产业,特别经过本轮乙烯产业的大幅扩张,将大大促进我国乙烯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市场由原先的垄断竞争市场向完全竞争市场过渡,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特征,即:

1)市场拥有大量的买者卖者供应集中度和需求集中度较低,价格由市场决定。

2)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标准化和同质化。

3)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产业的进入门槛和退出门槛较低,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产业可以实现长期均衡。

3.5石化产业升级催生石化产品技术营销新革命

2005年以来,随着化工技术工艺和装置升级换代,化工合成材料的品种、品质和成本差异拉大,技术逐渐成为竞争焦点,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日显重要。一方面,产销研一体化运作机制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提升产销研协同效应,集中企业资源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在这方面,台塑和BP等大型石化公司作出了成功示范,因而体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化工产能过剩加剧,买方市场对产品质量、品种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化工市场正在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解决方案转变,化工企业纷纷推动营销方式转变,建立技术、销售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技术营销模式,以图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未来5~10年,美国和中国将有大量新增乙烯产能陆续投产,全球乙烯产业格局面临重大改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乙烯产业总体处于市场周期的成熟前期,未来石化产品总体供过于求、民营投资大幅上升、完全竞争市场特点等发展趋势明显,石化企业必须顺应市场趋势做好战略应对,在产品、技术和营销等方面加大投入,构建差异化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周鑫,理学学士,高级经济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长期从事化工产品市场研究和营销管理工作,现任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有机化工部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