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国的衰落:双拳难敌四手,四面树敌的悲剧

 刻在星星上 2020-06-17

三家分晋后魏国继承了原晋国的主体部分,实力是三晋之中最强的。加之其开国之君魏文侯雄才大略,他在魏国率先推行变法,使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

强盛起来的魏国,不仅攻灭了中山国,而且还连败齐、楚等老牌诸侯国,从秦国手中夺取了七百里的河西之地,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率先强盛起来的魏国无疑是取得了先发优势,可结果一手好牌硬是给打烂了。究其原因除了树大招风之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四面树敌自己作死。

  

从史料记载来看,把魏国从强盛给搞废的要数魏武侯和魏惠王父子了。魏文侯在位时,极力搞好与韩国、赵国之间的关系,使二国皆朝于魏,正是有他们的协助魏国才得以所向披靡。然魏武侯即位之后,不仅忽视与韩国、赵国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主动挑起了与赵国之间的战争,破坏了三晋联盟,将魏国限于孤立的境地。

魏国东与齐国相邻,西面是秦国,南与楚国接壤,西南与韩国交界,北有赵国,这完全就是一个四战之地。一旦周围国家强盛起来,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一块肥肉了。特别是西面的秦国,和晋国是宿敌,春秋时期两国为争夺河西地区战事不断。魏国源于晋国,其疆域又同秦国接壤,而秦国西面降水稀少多为畜牧区,并不适宜农业发展,因此秦国要发展就只能选择东出,那样的话就必定要面对魏国,如此秦魏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了。

  

魏国如若先下手据有崤函之固,就不仅能解除秦国对魏国的威胁,而且还能使魏国在战略上有回旋的余地,对东方其它诸侯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魏文侯应当是深知河西地区战略位置地重要性,所以他把魏国的发展方向放在了西面。经过对秦国的数次用兵,最终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控制了西方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

魏武侯继位后本可趁秦国疲弱,继续向西攻掠崤函要地,继续压制秦国,但他却目光短浅,完全不以秦国为虑,还使得魏国西屏重要守将吴起离开了魏国。更致命的是,他还盲目的发动了和齐、楚等国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战争中魏国不但没有取得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大大消耗了自己的实力,又结仇于诸侯使魏国成为了众矢之的,四面受敌。

  

魏惠王继位后,迁都大梁,使魏国对崤函古道至中原一带的控制力量进一步削弱,也再次给了秦国以喘息之机。魏国对秦国的不重视和其与赵、韩继续交兵,南与楚国交恶,东与强齐交战,四处挑衅自绝于列国的行为,又给了秦国可趁之机。秦国在魏国同中原各国四处开战无力分身之时,就趁机不断攻伐魏国,最终夺取了魏国经营了几十年的河西防线,使魏国又回到了四面临敌而无险可守的境地。

魏国四面树敌的行为,最终也招致了各国的轮番打击。在各国的打击下魏国“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最终从最强大诸侯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