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下半句被奉为经典,这样的话能信吗?

 容得草堂 2020-06-17

俗语是中华文化中特有一种文化,没有诗词那么韵律优美,更谈不上富有诗意,也不似成语那般简短精炼。但俗语却是最接地气的,最被普通大众接受和流传最广的。

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时候,农民甚至会根据俗语、谚语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所以,在民间大多数人对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俗语深信不疑。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俗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前贤们的智慧,也有一部分用科学来解释有点不太对,但在生活中好像这些话又挺有道理的。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但不科学,还有些误导的作用,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小编今天就来聊聊这么一句俗语:'两腮无肉不可交,脸上横肉为凶者'。这句俗语,小编看来就不太妥当,为什么说这句俗语不太妥当呢?接着往下看。

俗语

两腮无肉不可交

先说两腮无肉不可交,从字面上来看,说的是两腮没什么肉,甚者有些都凹陷进去了,也就是脸型非常消瘦。在古人看来这样的人是不可交的。古人认为,这样的人大多比较阴险狡诈,比较狡猾,不适合做朋友。

特别是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大多数时候都把反面阴险小人刻画出这副模样。甚至有句话这么说:'贼眉鼠眼,尖嘴猴腮',这样的人不是阴险狡诈之徒,便是惯于偷盗之辈。最典型的是《水浒传》中的鼓上骚时迁,虽然时迁被誉为梁山好汉,但善于偷盗的他,依然被刻画出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的形象。

俗语

小编想说的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怎么如此以貌取人,虽然在中华文化中有面相一说,面相者相面也,便是通过一个人的面相,通过经验或者阴阳五行这是,或者中医理论来判断一个的人的性格之类的。当然有些是有些科学依据的,但也有很多是没有道理的。

就像两腮无肉不可交这句话,就很没道理,特别是在古代,在温饱问题都没解决的年代,两腮无肉者可以是说是非常多的。别人饭都吃不上了,瘦成皮包骨头,你还说这样的面相之人不可交,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俗语

脸上横肉为凶者

如果说以两腮无肉来判断一个人不可交,还不算过分,那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在小编看来就有点过分了,这后半句说的是,'脸上横肉为凶者',这句话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却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小编想说的是,别人胖一点又怎么了?胖一点就要被说成'凶者'吗?就是这么一句不科学的话,竟然还有很多人会相信,当然这与一些小说有很大的关系。

在小说中,反派人物大多数会被刻画成满脸横肉的形象。像《水浒传》中一身肥膘,满脸横肉的镇关西。在影视剧中也是如此,比如反派角色专业化,演员成奎安、'四大恶人'之人的李兆基、《屠门镇》里的大反刘一麟。

满脸横肉的形象,已经被贴上了大反派的标签。古人认为满脸横肉者多半都是凶巴巴的,甚至可以用凶神恶煞来形容。甚至是一些正面的角色,只要是脸上肉多者也都是凶的形象,比如张飞、鲁智深等等。

俗语

有些人生活条件好,营养跟的上食欲又好,吃着吃着就胖了,这与凶不凶有啥关系。再说了,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有些人天生就胖,减肥也没用,那怎么办?这样的人就活该被说成凶者吗?

都是小说人物形象脸谱化惹的祸

在小说创作时,人们对一些人物特征、性格、形象脸谱化,为的是达到文学效果以及让人物更夸张、更有冲击力的目的。

但这样的艺术形象,不能用作生活中看人的标准。人生百态,人总有高低胖瘦、人总有美又丑。不能用这样的外貌标准去衡量一个人。

《西游记》写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小编认为这句话就非常有道理,以貌取人是非常不科学,也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切记要把艺术想象与现实生活分清楚。

俗语

小编的话

古语、俗语、谚语,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同样也有很多,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了。我们一定要有分辨能力,不是说老祖宗留下来的全都是好的,更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适用于当今的社会。

毫无科学依据的东西一定不能去信它,你认为呢?你认为'两腮无肉不可交,脸上横肉为凶者'这样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还能去信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下你认为现在还很实用的俗语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