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个体心理学赋予孩子幸福的能力!这堂家长课,一定要上!

 牛妈彭小蹦 2020-06-17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

我们的公号经历了四年时间,推送了近千篇文章。有关于个人的思考,也有关于理论的学习,还有一些成长故事、科普文等。

这个时代,需要碎片的学习。我记得很久前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关于好奇心的文章,提到“一知半解”是一个人学习和探究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人类对“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没有兴趣(都不知道,也无从谈兴趣);对已经熟知的东西,也没有兴趣(这也就是成年人为何没有孩子更有好奇心,因为很多东西都以为熟知了)

让成年人不断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扩大一知半解的领域,所以碎片化学习很有必要。但是如果只有碎片化学习,就容易陷入孤立、片面,知识不够系统,不成整体。所以,这些年我逐渐在尝试线上课堂、微课、讲座和三天工作坊,希望不同形式、不同长度,更加系统呈现知识。

下周一开始,我的21天系统课,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线上家长课程——《养出有幸福力的孩子:用个体心理学赋予孩子幸福的能力》将上线。

本次课程一共15节视频课,3次讲师复盘答疑直播,课程期间蹦搭学堂班主任会建群,带领大家相互探讨和交流,打卡输出。每天早上七点半,课程推送,大家可以线上收看、收听,然后根据我们的作业去实践,并输出实践的成果。

这堂课,可能将你在育儿路上的一些疑惑解开,但受益最大的是方向,让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再去面对日常生活的一些育儿琐事,会知道大概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

 

 

关注我的公众号的父母,几乎都是很爱孩子的父母,从我最开始提出的slogan“像孩子一样精彩”,就意味着,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育儿先育己,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像孩子一样,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

教育是一个面向另一个生命的课题,我们的经验无法复制给孩子,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考100分,而是让孩子拥有能面对人生任务的人格品质。

因为孩子终究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那里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怒哀乐,得到和失去……如果孩子面临任何人生状态,都永远从容而自在,那就一定是幸福的。

很多家长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存在偏差的。比如,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认为铁饭碗等于幸福。而我们父母小时候,他们的长辈认为,吃饱饭等于幸福。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当了父母,很多人的观念是名牌大学等于幸福。

这个期待,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个期待,当成教育的目标,就可能会出问题。

因为,大多数孩子达不成这个目标,即便达成了这个目标,也可能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而不一定是自己生命的最好状态。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连续八年居高不下,这半年就听到邻居们提到两起初中生自杀案例,发生在身边真的尤其胆战心惊。所以,我的课程目标就是“向着幸福的养育”因为我觉得,很多父母对幸福的观念,有很大误解。

第一大误解就是快乐就好。

人生没有什么是快乐就好的,学习是快乐的吗?长远来看,是!因为这是高级感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一顿美食、一点物质奖励能比的。可是当前这一刻?不一定,因为人们总是希望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得到最多。要得到高级感的快乐,必须要“吃得苦”,学会延迟满足。

快乐就好,可能是很多父母教养的借口,误以为,我对孩子没啥“要求”,孩子就不必为”目标“而奋斗,就可以不吃苦。要知道,世界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第二误解就是成长必须是痛苦的。

和快乐就好相反的父母持有的观念,往往是痛到够!什么是痛到够呢?就是该打打、该骂骂,认为孩子坚决不要溺爱,在他们看来,不打骂孩子就是溺爱孩子。要惩罚,就要罚到痛!一顿打不够就打两顿,打到你怕!

还有一些父母,不打,但是用语言暴力,他们认为只有痛苦,才会长记性,记住了痛,就会行动,他们没想到,持续多年的这种痛,就可能让孩子感觉很绝望。

如果,父母经过学习,就会懂得让孩子在努力后感受成长,和让孩子在成长中得到爱,是一样的重要。

 

教养孩子,不只需要妈妈的努力,但是目前教养孩子的大任,往往落在妈妈身上。

大任落在妈妈身上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妈妈不懂育儿,焦虑不堪;爸爸完全缺位,最终导致亲密关系也出了问题;再加上隔代养育,育儿观念分歧,矛盾更是一层一层叠加。

问题还不止这些,有些妈妈通过碎片的方式学过一些育儿理论,然后对没有主动学习的父亲的育儿行为指指点点,高高在上,最后亲子关系没变好,亲密关系又出了问题。

如果妈妈们更清晰地知道养育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就知道如何去处理。如果爸爸们能多一些参与,矛盾就会少很多。如果我们能理性看待隔代养育,其他关系也会得到滋养。

能量是会流动的,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带动一家人的变化。

所有关系中,最难的就是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比亲密关系更难,只要你生了孩子,你就回不去了,是一个必须要活明白的关系。

但反过来想,如果不是孩子,很多事情恐怕你一辈子也活不明白。

育儿就是育己。

 

这次课程一共15节。课程大纲是:

一、 拨开云雾,见初心。

初为人父母,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认为,自己有三十年经验,肯定能应付3岁小孩,直到遇到挑战,才发现,养一个孩子没那么简单。我们会遇到无数的“问题”,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搞不定。无法把握一个度,太严厉了不行,不严厉也不行,讲道理没用,打骂也没用,那到底怎么办? 

二、让孩子幸福,我们能做什么?

幸福既不是快乐就好,也不是打骂就能做到,幸福是一种能力,我们能为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做些什么呢?影响孩子行为的是什么?

三、哪些品质能让孩子拥有幸福?

我们的父辈认为铁饭碗是幸福,我们的祖辈认为吃饱是幸福……究竟什么,才是向着幸福的养育呢? 

四、勇气的诞生。

“孩子在人前总是非常不自信”“遇到困难总是退缩,说自己不行”孩子都不愿意尝试,特别胆小”……要面向幸福,就要能跨越困难和挫折,少了这份勇气,就注定过着失败的人生,那么勇气从哪里来呢?

五、行动力从哪里来?

“我的孩子能力不错的,就是懒!他就是不努力,只要一努力,肯定行“,如何打破这个魔咒?

“我的孩子,根本不愿意付出努力,你要是不盯着他,他就能彻底放飞自我!

“我必须要天天催,天天问,三天一顿打,才能让他付出点行动”

……
作为父母,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六讲和第七讲:错误的行动力从何而来?

很多父母说:“我对孩子学习没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别学坏,一旦学坏了,家里再多钱也会败光”,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误入歧途,明明很聪明却走了歪路?

 
第八讲:好的关系决定教育的成败。

周杰伦妈妈拿着鸡毛掸子“打出了周杰伦”,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就得逼呢?

同样是逼,有人逼出了周杰伦,有人逼孩子走向了绝境。

如何才能正确轻推孩子一把,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学了那么多,还是控制不了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那你是哪种做不到呢?

第九讲:不骄纵也不过度严厉。

总是在过度放纵和过度惩罚之间摇摆不定,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和善而坚定的真正含义。
两个极端的教育都对孩子没有好处,那做么做得到呢?

第十讲:多鼓励,少表扬,让孩子在更多动力下成长
“我也表扬孩子啊,没用”
“我也想鼓励孩子啊,可是孩子做成这样,我怎么鼓励?
鼓励可以让孩子从内而外长出勇气和行动力,鼓励不等于表扬,那到底要怎么鼓励呢?有哪些实操的经验,和注意的事项?

第十一讲:信任孩子,从学会听开始。
“他做得好,我当然就相信他,但是现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我还怎么相信他?
“其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真的不是爸妈相信我就能做好”
表现好才能信任孩子,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父母更不能信任也是认识的误区。
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

第十二讲:父母的权威,从好的关系里来?
很多父母认为父母一点权威都没有也不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尊重、信任、和善而坚定地爱孩子,父母就没有权威吗?完全相反,要想让孩子“听话”,就要让他成为一个“愿意听话”的孩子。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愿意听话“呢?

第十三讲:如何培养更自信乐观、有勇气的孩子?
孩子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可是教养中,很多行为,却增加了孩子的自卑感。听到很多父母说:“你怕我打你,那你就去做好啊!”可是孩子就算挨打,也不愿意做“只需要抄一下”这类“十分简单”的事情,为什么?

第十四讲:关于多子女家庭养育。
孩子没法决定出生顺序,但是出生顺序会给每个孩子带来不同的挑战(独生子女,也会遇到属于他的挑战),老二出生后,很多父母认为“对不起”老大,产生内疚心理,既然每个孩子都将遇到困难挑战,那父母如何应对多子女养育的话题,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这些挑战呢?

第十五讲:关于父母的育儿分歧和隔代教养的合作。
不知何时起,猪队友一词就特别流行,而且常常直指育儿中的另一半,尤其是父亲。隔代养育在我们这个社会极其普遍,究竟如何面对呢?


 


这个课程历时一年多,做了两个版本,第一版是在年初就完成了并开始了录制,当时设置的是十个课时。

做了一半,把课程体系推翻,相当于重新做了第二个版本。因为平时要推送,期间又做了多次修订和补充,相对来说,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到未来,从知道到做到,都涉及到了。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得到启发。

愿每个生命都“活出从容与自在”!

讲师简介
牛妈彭小蹦,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理事会理事;
亚洲阿德勒心理学协会认证心理咨询指导师;
2019当当网亲子类影响力作家;
出版《成长,不慌张》入选2019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书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