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不想家,是我们都戒掉了恋家

 苏斐儿呀 2020-06-17

最好的等候, 是你能如期而至

————————————————————————

酉年

十月

文| 苏斐儿    编辑| 夜南    插图|  Beth WaLrond

今早,我像往常一样刷起朋友圈时,看到了一条远在北京的小伙伴发的动态,我看的时间差不多是九点,而这条动态底下显示的是七小时前。

所以我“臆想”他可能是在半夜想家发的。

配图是一轮圆月,文字是简洁的:中秋团圆。

我这个同学,是我三年的高中同学,也是我为数不多的男性朋友之一,高考后他选择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读了国防生。

他跟我一样,高中时代的中秋节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回家,唯一不同的是,选择所在大学的离家距离,决定了我可以轻易回家,反之,他只能继续当个中秋节的“局外人”。

高中毕业后,我们几个较好的同学建了一个群,人员是五个女生和三个男生,其中有一半在外省求学。去年国庆,小A 发了一条消息给我,大意是说:想给那几个长假没能回来的小伙伴寄些特产,问我能不能给他们写几句话,我当然是答应了。

我记得当时我给每个人都写了“归家有期” 这四个字,早上,我也给我那位半夜发动态的朋友评论到:归家有期,中秋快乐。

我们今年继续给他们寄了东西,也用心写了卡片,心意很小,只是希望借此对他们有一种宽慰,不敢说是不是高效的心理治疗,至少会暂时填补心里的空缺吧。

✿

我前几天收拾东西回家的间隙,转头问了我对铺一句:“你今年又不回家?”

“嗯,不回了,那么远来回折腾挺麻烦的,再说回去也…挺没意思的。” 她边打开电脑边回答我的话。

我点了点头,那你要去我家玩玩?我热情地邀请她。

她将落在正前方的目光偏了60度转向我,笑了笑说 : “不了不了,我都和老乡约好了要一起出去玩呢。”

我自然是没再强求的,理解地应了声:  “那就下次吧,下来要来哦。”两人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中秋不回家?这是我今天无意中在刷知乎时看到的一个问答。细究之下,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为什么。

不是不想家,是我们都戒掉了恋家。

想要有成绩,才敢回家 

我表哥已经毕业工作几年了,但我大姨说他每年的中秋也都没回来,宁愿加班,宁愿一个人在外独自工作,宁愿给家里订一盒月饼草草过节,也不敢回来。

因为对他而言,回家不只是单纯见见爸妈。

有时免不了要走亲访友,面对三姑六婆等各路亲戚的各种攻势,你就算准备再周全的礼品,也挡不住他们对你刨根问底的询问。

“你现在有女朋友了?”

“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呀?”

”什么时候买车买房呀?”

一个又一个直白的逼问,让你无地遁形。想说说不出个所以然,可不回答又显得很不礼貌,这背后呼之欲出的潜在对比,有一瞬间让那些选择不回家的人,感到庆幸。

我亲眼见过这样的亲戚团聚,最后变成了无疾而终的尬聊,被逼问之人面部所展露的每一丝笑容,都十分牵强。

我们曾经一起带到大城市的梦想,可能还未令自己熠熠生辉,日子在一日又一日的按部就班中度过,而你,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平庸的上班族。

纵然如此,有些人还是依然在撑着,不想带着那些还未完成的“想法”在别人的无情审视下,变得无处安放。

不可置否,家,是承载我们最多凝视的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对它,有期许、有渴望、有眷恋……有很多复杂的情感.

因为对家是如此珍视,所以很多人也戒掉了恋家。把那份情感先放在心脏的皱褶里,当自己慢慢地把肩上的担子一样一样沉稳落下时,能轻松说一句:“我回来了”,能淡定从容应付别人的询问,没有负担。

我不恋家,但我爱他们

很久之前,我在我收藏的读者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谋求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于是,他被留在了家乡,成为了一名留守儿童。

相比其它相对来说会比较缺爱和自闭的留守儿童,他却度过了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跟着一些玩伴上山爬树捣鸟窝,下河捉鱼,那些在小学课本里所描绘的乡间趣事,他好像都做过。

后来他长大了,变得比同龄人独立。毕业找工作时,不听劝,找了一份很不符合父母心意的工作,身边的朋友跟他说,你真的太不恋家了,一点都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你本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的。

可是他觉得,家不应该是一个让自己觉得有压力,甚至有所抵触的地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们有自己的思想,爱父母不一定要和他们整日生活在一起。

我们不恋家,但我们也可以很爱他们,他们的生日,我们会给他们打电话或者赶回去一起庆祝。他们生病了,我们也会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尽快回家。

尽管我们在外面过得声色犬马,心里总有属于家的一隅。我们只是在爱他们的同时,也坚持在做自己。

我向那个半夜发朋友圈的朋友问:  “我现在挺恋家的,要是之前我像你一样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会不会就戒掉了这种惯性的情感呢?

也许吧,他给了我一个模拟两可的答案。

之后我默默陷入的沉思,有家可回真的是一件很让人幸福的事,因为处于孤独中的人总对“遥远的家”保持着很深迷恋。

但有一点还是会时刻敲醒我们世事总难双全,你想走得更远,就要先踏出家门口,你要先割舍对家的眷念,披荆斩棘穿越层层藩篱,经历过发迹和败落,才会异常珍惜回家的路

近期文章抢先看

爸妈,可以允许我不听话一次?

当我们上大学时, 我们在烦些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