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才知道,声音也是演技的一部分”|《声临其境》

 苏斐儿呀 2020-06-17

最好的等候, 是你能如期而至

————————————————————————

戊戌

一月

文| 苏斐儿  编辑| 约瑟   插图| ahrakwon

比起豆瓣持续走高的评分“和网络上不吝惜的一片夸赞之词, “声控福利” 才是我深夜去看《声临其境》的最大噱头。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评:

“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只看颜值,流量绑架”的粉丝时代,看了《声临其境》才知道,依然有很多观众是“倾慕才华”。

这条评论居高不下的热度,足以说明我们在对演员进行吐槽、甚至失去信心的同时,真心期盼有一档质量上乘的节目,可以重拾对演员的认可,重塑对这个行业的希望。

观众太饿了,饿太久了。

好在,这档号称原创声音魅力的竞演秀,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惊喜之处。

“专业性和娱乐性磨合的绝妙反应”

“赵立新的反差”、“潘粤明版的咆哮帝”、“唐国强老师的黑屏”、“朱亚文的宝贝儿”…

都是他们专业的实力之下,留给观众的记忆点,这也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实力与魅力并存的老师们,专业且有综艺感。

赵立新老师的反差,来自于他荧幕前塑造的严肃端正的角色形象,对比他在第一期现身时,微卷的黑发加上黑亮的皮靴装束所带来的绅士之风。

外表是迷人的,声音是惊艳的。


前面为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配音,他是那个向情人求婚,对憧憬未来追求幸福的年轻小伙罗伊。

后面开口跪的英文版《功夫熊猫》,一下子又转换到了可爱又喜感的“熊猫大侠”。

相比赵立新老师身上的老艺术家的气息,我对潘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一身书生气的“许仙” 身上,以至于我看到潘粤明版“的咆哮帝”,总觉得好笑。

整体感觉就像The Common Reader所说的“内秀”

天然呆又很认真,斯文敦厚,不太显眼和张扬,所以没那么…懂得娴熟地展示自己的魅力。

不自知优点,也是一种优点。

看了三期《声临其境》的我,觉得这个节目出现的最大 Bug,应该是第二期唐国强老师配音时猝不及防的黑屏。

虽然老师自我调侃: “我当时有点傻了,我怎么办,我又看不了词了。”

但他还是完美接缝了,配完音后被主持人问及是如何对上口型时,也只是风轻云淡地说: 还好,没那么复杂,我就差不多说了。

最后主持人凯叔解惑:这是配音演员和屏幕前演员心里节奏的一致性。

可以跟着屏幕上的人物哭的声泪俱下,

也可以对着黑屏依旧不动声色配下去。

说透彻点,都是实力的问题。而对于年轻演员来说,这也是千金不换的一节课。

朱亚文是第一轮最后一个配音的,他刚开始是略显紧张的,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得到。

但他进入配音时的状态,是放松的。

虽然朱亚文是靠那一声苏炸的“宝贝儿”位居热搜榜首,但我们也忽略不了他在前面四段精彩的配音:

《白鹿原》里的白嘉轩、《夏洛特烦恼》里的袁华、《亮剑》里的李云龙、《撒娇女人最好命》里面的周迅(在翟天临笑场的时候,还一人分饰两角,配了周迅和谢依霖的角色)

那一声“宝贝儿”只是一个燃点,最终让朱亚文大放异彩的,是他最原始的声音魅力和实力。

真正好的演员,光凭声音就能表现出演技。

不追求结果的“华山论剑”

演员之间要有较量的感觉,良性的较量不仅有比拼的乐趣也能相互指教,这是一种不求输赢结果的切磋。

就像这个节目的总导演徐晴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在配音领域,强与弱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我希望将这档节目打造成“华山论剑”的那种感觉,输赢之争并不重要,互相切磋与讨教才是节目的价值所在。”

强化了彼此之间的切磋学习,弱化了淘汰和竞争的意识。

做为论剑的 “旁观者”,那些坐在台下眼里闪过崇拜和倾慕的新生代演员,也会感受到老艺术家们对表演的热爱和坚持。

观众也是,吐槽了太久,看惯了热搜榜上没营养的娱乐内容,我们也在期待着看到更多演员,除了绯闻、炒作之外,对表演有最本质最敬业的一面。

我们也相信,那些有信念感和匠心的演员,会走更远。

最后,分享一段话:

有一种声音我们听过

却没有见过

这里有一群与众不同的人

他们是

怪物

疯子

也是匠人

他们是天才

他们拒绝这个世界的沉默和冰冷

你可以复制他们、厌恶他们、崇拜他们

但你唯独不能忽略他们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塑造了你所看到的世界

让这个世界有了情绪和温度

别人视他们为疯子

而我们视他们为天才

近期文章抢先看

好的爱情,是你的好习惯还顽强地活在我身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