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在乡村的野生动物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6-17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1690

消失在乡村的野生动物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每一种动物都是自然界可爱的精灵。
没有动物的陪伴,人类将变成孤家寡人,世界也将缺少生机和活力。
人类永远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因此动物进化到今天,都变聪明了,几乎没有一种动物不怕人。
不管多么凶猛的动物,见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跑。因为,人类太可怕了,撞见人和撞到死神差不多。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村子里有池塘有树林,特别是还有一些长有茂密树冠的大树,可以藏不少鸟类。那时的自然环境还没有被破坏,村子也是很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猫头鹰在老家叫“夜猫子”。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曾在村子里一棵高大的榆树上看到过猫头鹰。
农村有句俗语叫“夜猫进宅,无事不来”,认为这是一种报丧鸟,不吉利。因此村民只要看到猫头鹰,就一定要想办法把它赶走。
猫头鹰有极其灵敏的视觉和嗅觉,俗语自有它的科学道理。猫头鹰的主要食物是庄稼地里的田鼠,它的存在,其实是对农民大有益处的。
八十年代中后期,村子里就再也看不到猫头鹰了,也不知道它们都去了哪里。
早一段时间,听说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善,北京城里又重现猫头鹰了,就藏在天坛公园的柏树林里。我曾多次去天坛公园实地查找,却总是难觅踪影。
猫头鹰是对自然环境极其敏感的动物。有猫头鹰生存的地方,自然环境肯定差不了。
那时候的村子里,还有一种动物叫“猫狸子”。比家猫个头要小,但比家猫还要敏捷迅猛,同样以老鼠为主要食物。
村中央希才爷家的三间旧瓦房里,生活着一窝“猫狸子”,野性十足,从门外刚进屋的人,一不小心,脸上就会被抓出几条血道子。
当时的我还是小孩,观看了这场人猫大战,但不敢进屋。人猫大战的结果可想而知,“猫狸子”一家被连窝端。从此村子里再也没有了“猫狸子”。
这些年,别说“猫狸子”不见了,就是会逮老鼠的家猫都不见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有段时间家里老鼠横行,每到晚上开大会,成群结队。父亲让我去大刘庄的兴唐爷家抱回一只大猫借用几天。
这只大个子猫太给力了,只几个晚上,就逮捕了一大批不长眼睛的耗子们。猫也吃美了,屋子里也消停了,几天后这只大猫凯旋而归。
实在佩服那时的家猫,不要宠物粮,专逮耗子,而且还吃的特别干净,战场上不见一滴血迹和一根毛发,真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
那时的农村房屋,土坯墙占多数,“八寸墙”、钢筋混凝土结构,那都是后来才有的。
晚上的土坯墙上,常常有两种小动物,一种是蝎子,一种是壁虎。
小孩子们都怕蝎子,不怕壁虎。被蝎子蜇了疼痛难忍,比马蜂蜇了还厉害。壁虎没毒,每天晚上都是趴在墙上,张着嘴,利用灵活的舌头逮蚊子。壁虎的尾巴轻轻一按就会断掉,而且还会跳跃不停,吸引注意。这是动物的自我保护功能。
蝎子同样对环境非常敏感,据说蝎子最怕农药,闻到味都不行。
蝎子是一味中药,居“五毒之首”,具有除风去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可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是中药的“药头”,非常珍贵。
那个年代每隔一段时间,村子里都会有人来收蝎子。商业化简直是野生动物的噩梦,许多动物都死在商业化上。
人们为了钱,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动物种类的灭绝,除了环境的改变,再就是商业化造的孽。
现在的农村小孩,再也不用怕蝎子了,因为他们想见都见不到了。
有一句歇后语叫“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对了,以前的村子里是有黄鼠狼的。
黄鼠狼个头比老鼠大,臊味很浓。黄鼠狼的名声不好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确实偷小鸡吃,因此农民很痛恨黄鼠狼,想尽办法消灭它。
黄鼠狼同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痢疾,主治疥疮和疮面不愈合。
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子里就再也没有了黄鼠狼的身影。再想让它给鸡拜年,已是很难很难了。
早几天,米国的那位黄毛大统领半夜更新推特,内容是“China”,真不知道他这是几个意思。不过我却联想到了这条关于“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歇后语,他肯定是没安好心啊!
当年农村收秋的时候,田野里还有一种常见野生动物,就是野兔。“跑的比兔子都快”是用来形容人的。“胆子比兔子都小”也是用来形容人的。
人们正忙着收秋,突然出现一只慌不择路的野兔。于是人们放下手中的农活,纷纷加入到追赶兔子的行列。
至于最后“兔落谁手”全凭运气了,开始追赶者一般没戏,只有当兔子跑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才会被幸运儿一把收入囊中。前面追赶的都是参与者,最后出场的才是收获者。
我曾拥有过一只野兔尾巴顶端的绒球球,珍藏很多年,毛绒绒的,非常可爱。当初是怎么得到的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又是怎么弄丢的,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秋天的田野里很多人一起狂追兔子的场景了。
人生总是那么令人唏嘘。
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农村老家了,也不知道村子里的野生动物还能幸存多少。还有,秋季村子周围的田野里,还有没有被人疯狂围追堵截的野兔了?
世间万物,一物降一物,平衡是最好的状态,相生相克是永恒的法则。
进入新世纪才刚刚二十年,人类已经遭遇两次大的瘟疫,这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强烈警告信号。
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野生动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灭绝。人类是时候该反思和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敬畏大自然,敬畏客观规律。也许,这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46岁,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乡土赊旗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往期精选


1.端午节   刘尚钞

2.  刘尚钞

3.【童年趣事/刘尚钞 】 逮爬叉

4.【乡村记忆】红薯颂

5.【过年记忆】 拾炮-刘尚钞

6.【“豫是乎”丛谈】人生何处不相逢

7.【“豫是乎”丛谈】  人生若只如初见

8.乡村记忆‖    又是一年槐花香

9.母亲节专题‖ 母亲节探母

10.“豫是乎”丛谈‖ 快慢人生

11.又是一年麦收季‖割麦

12.又是一年麦收季‖打场

13.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   (初中篇)

14.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高中篇)

15.【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小学篇)

16.刘尚钞‖故乡的味道

17.刘尚钞‖老北京炸酱面

18.刘尚钞‖蒸面条的故事

19.刘尚钞◇小街锅贴香满楼

20.刘尚钞◇雨季遐想

21.刘尚钞◇老家的宅子

22.生活感悟◇来日方长,其实并不长

23.刘尚钞◇我只想理个最简单的发

24.至美玉渊潭,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25.诗情画意道不尽,人间大美颐和园

26.踏遍青山人未老,阅尽沧桑北京桥

27.繁华过后终是空,玲珑塔下话玲珑

28.最是荷花惹人爱,莲花池畔踏歌声

29.龙潭虎穴谁潜伏,西山有幸埋忠骨

30.不畏浮云遮望眼,皇家气派看天坛

31.【豫是乎丛谈】   人生难得是糊涂

32.烤火

33.驴子的故事

34.人生感悟‖ 世界的真相

35.故乡忆,再忆是棉花

36.故乡忆,最忆是红薯

37.少年路,思乡路

38.总是岁月最深情,花落花开又一春   过年系列之④——走亲戚

39.【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一)

40.【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二)

41.【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三)

42.【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四)

43.【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五)

44.【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六)

45.【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七)
46.【岁月如歌】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学校(军校篇之八)

47.记忆深处,一灯如豆

48.没有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余生  -2020元旦献辞

49.大江东去浪淘尽,手足情深传千年

50.陈刺蛋、黑白丑和刺玫花

51.印象万庄

52.小娃和小白娃

53.一生爱你都不够-苏轼和他的三个妻子

54.后疫情时代

55.椿椿胶、楝子炮和白腊条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张晓辉  侯丽萍  刘尚钞  张春雨  苗松克  黄炳贵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原创首发,一稿一投,文责自负,1000字以上,作者简介、靓照同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