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对应思路与董氏奇穴

 檀一德 2020-06-17
一、 杨维杰太极对应思路与董氏奇穴
(一)太极全息定位
    在中医天人合一学说中认为每一 个局部均 与全体相关,每一个 局部均能反映全体,也皆能以之治疗全体,这就是太极全息论的观点。“物物一极”“处处一太极”的全息性。 这是易学太极元气论中一个极 重要的观点。
余之太极全息观,系以元气中枢及活动中枢为主,人身整体之总太极,身体后部以命门为太极,对应前部则以肚脐为太极,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但从“一物一太极,一处一太极”之全息观来看,全身又有许多的太极。从太极全息定位理论,可以找出董氏奇穴及十四经穴定穴、布穴的原理,并以之分析其作用。下面就简单谈谈几种太极与董氏奇穴的定位关系。

1.大太极(肘膝太极)
      大太极亦称肘膝太极,即手足各有一太极,各以中点肘膝为太极(肘为手臂之太极,膝为大小腿之太极) ,对应于人身整体之太极肚脐,因有顺对及逆对,故又有正象及倒象之分,以下六法可以说是太极全息观的应用,可以称之为太极全息对应:
      (1)手躯顺对法: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图0-1a),则有如下对应:即肩与头面,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前臂与下腹下腰,手与阴部对应。如下腹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治疗,阴部有病可取手部穴位治疗(反之前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部穴位施治)。董师以手上大间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关。
      (2)手躯逆对法:将上肢与躯干呈逆向并列(图0-1a),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手(腕)与头(颈) ,前臂与胸(背)脘,肘与(腰),上臂与下腹下腰,肩与阴部对应。如胸院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治(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网等),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有病,亦可取胸院:下腹有病亦可取上臂穴位施治)。董氏奇穴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阴道病,及目前流行之手针以手指治头病都可以此一原理解说。

      (3)足躯顺对法:下肢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置(图0-1e) ,则有如下对应:即髋部与头,大腿与胸(背)脘.膝与脐(腰),小腿与下腹下腰,足与阴部对应。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下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通关、通山、通天)治心,个人常以足部之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以及三阴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此一原理相合。
      (4)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躯干呈逆向排列(图0-1d),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与头,踝与颈项、小腿与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下腰、髋与阴部对应。如胸脘有病可针小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董师以正筋、正宗治颈项不适,个人常以临泣治偏头痛、门金(陷谷)治阳明头痛、束骨治后头痛,都与此一对应法有关。
此四种对应做表如下:
手对应部位

胸脘(背)
脐(腰)
下腹(腰)
阴部
手躯顺对

上臂

前臂

手躯逆对

前臂

上臂

足躯顺对

大腿

小腿

足躯逆对

小腿

大腿


这种关系在手与足间也可对应互用,即成为手足顺对和手足逆对。
      (5)手足顺对:将 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前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髓有病可取列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效火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个人常以五虎穴治脚趾痛,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对应之运用。

(6)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前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前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 ,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酸痛,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将此手足对应列表如下(表2):


2.中太极(腕踝太极)

中太极又称腕踝太极,系以腕踝为太极(中心点),其上至于手指脚趾,其下至于前臂及小腿中段。即系以腕踝仍然对应于肚脐,也有顺对及逆对。其对屈见下表(表3):

这种应用在古法针灸(见常用针灸歌诀)的治疗取穴可谓极多,虽不自觉,但其中甚多与此相符。

3.小太极(局部太极一手 足面部太极)
小太极又称局部太极,可以说每个部位都可有一一个太极。若将面部及手臂足腿每一部分再予区分 ,每一部分仍能 各自治疗全身疾病,此一事实充分反映了人身整体相关。关于部位的划分,每个局部都可分为三部分,即上、中、下三部分,呈三焦对应。上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中部诊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每一部亦皆有倒象,变成为上部诊治肾与膀胱下肢疾病,中部诊治脾胃、肝胆疾病,下部诊治头部及心肺疾病(图0-2)。

    余之面部太极系以元气中枢人中穴为太极点,人中穴,介于吸天气之鼻,与食地气之口的中间,为面部之元气中枢。
顺象则人中线亦即腰脐线,在此一线的穴 位皆治疗腰病。腰脐上的位置为肾,所以奇穴马金水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稍上贴骨为马金水治肾,肾上稍外为肝胆,所以木枝穴治疗胆结石。
眉为上中焦分界,等于横膈线,因此攒竹穴能治打嗝,奇穴上里穴亦治打嗝。

      倒象则人中线为横膈线,打隔时指人中有效。横膈线(人中线)以下为上集(图03)。口为心,口唇反映心脏,心脏有病常唇色改变,血虚则色白,血瘀则发紫:口下两边为支气管两腮应肺,肺结核.肺阴虚、肺热均能见及两觀下腮之部位发红。承浆之下应颈部,其水平亦应颈部,所以常以承常穴治疗口渴及颈部病(如强硬、落枕、疼痛等)。承浆稍上两侧(水通、水金穴区域)反映支气管;气喘时则水金、水通部位(即对应支气管部位)会发青,刺水金穴、水通穴向两颧皮下斜刺,即系从支气管刺到肺,因此治咳喘甚效。人中应食道,鼻头部位反映胃,酒渣鼻即系胃有湿热。两颧反映肝脾,左颧对应于脾;右颧对应于肝;肝脾有湿及肝脾不和,则易有褐斑,谓之肝斑。
两眉(印堂)为腰脐线,攒竹穴能治腰痛;针刺睛明及攒竹能治腰痛。腰脐线(两眉)下(实则为上面)为肾,眼胞(眼眶周围)反映肾,肾虚则眼圈发乌,肾炎则眼皮浮肿。此腰脐线稍下即为肠,所以眉上之奇穴四府一二能治小腹胀肠病。额顶应膀胱、子宫,所以神庭穴能治膀胱病。
这些除经络外也可以说与太极全息有关。

     4.微太极
     许多小部位亦有其太极,谓之微太极,因此有掌针眼针、耳针、足针、头针等多种针法的发明。例如张颖清第二掌骨侧全息律的发现也可以说是微太极的应用。
董师虽将全身区分为十二治疗部位,但每一部位 皆可独立治疗全身疾病。临床施治时,常艺术化地由病人决定针手或脚而治疗病人。同类性质作用的穴道在手及脚皆有分布,例如指五金、手五金、足五金;指驷马、足驷马即是显例。再如一一个穴组本身即常蕴有太极全息意味。例如灵骨、大白并用为董师温阳朴气要穴,治病之多,几乎全身无所不包,疗效之高,亦非其他穴位所可比拟。大E位置与三间相符,而贴近骨头,三间系大肠经输穴,灵骨穴在合谷后又骨前,两个见合用涵盖输原所经之处若以 全息律而论,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侧面之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此二针皆涵盖三焦,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再如五虎穴,自指尖向手掌,依序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五虎穴董师原治全身骨肿。按此五穴之分布及主治本身即有太极全息意味,五虎常用于治疗手指痛 手掌痛及腱鞘炎:五虎三用于治疗脚趾痛(五虎二则用于加强五虎二之作用):五虎四用 于脚背痛;五虎五用于治疗脚跟痛。再如八八(大腿部位)、七t(小腿部位)部位之一些主治全身病变的穴组,例如驷马上、中、下之治肺系疾病;天黄、明黄.其黄之治肝系疾病;肾关、人皇地皇之治肾系疾病。每- 部位全息下点与另- 全息上点相交之处,则上下病变皆能治疗。例如灵骨可治脚跟痛,也能治头晕。曲池能治头晕,也能治下部之膝盖痛,还能治腹泻。
      董师的倒马针法常两三针并列,虽说因为并列加强了治疗作用,但何尝不是借着太极全息作用,全体互应的结果。尤其是八八部位三针并列的脏腑治疗系列,更与全息律有着不谋而合的关系。例如:治肺脏病的驷马上、中、下;治心脏病的通关、通山、通天;治肝脏病的明黄、天黄、其黄;治肾脏病的通肾、通胃、通背。就有上针治上部、中针治中部、下针治下部的作用。整体合用,全体照应,疗效当然突出。
       (二)对应针法
     《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个人将此种针法称为对应针法。并根据个人经验补充多项,使成为一套对应系统 ,这是一个奇穴及十四经都能通用的系统。
      根据对应系统采取对应穴位治病,效果卓著。这里将个人常用之对应取穴法归类为下列几种:

      1.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推广应用治疗内科病,也可不采用双侧同穴针刺,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异穴针刺。

     2.前后对应。人身前后亦有对应关系,如胸背对应,腰腹对应,颈口对应等。董师常以颈部之总枢穴治发音无力,呕吐等,般十四经穴则以承浆治项强,就是这种对应的应用。

     3. 头低对应法。除了手与脚及手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与尾骶亦形成一种对应。例如临床以低部之长强治痕狂之脑病:以头部之百会治疗脱肛就是见的例子,董师亦常以冲宵穴治头痛,也是此原理之运用。

      4.头足对应。头顶百会与脚底之涌泉也形成对应,即所谓的“天顶对地门”,所以用涌泉治疗头顶痛及脑部病变。

       5.手躯顺对法。

       6.手躯逆对法。

       7.足躯顺对法。

       8.足躯逆对法。

       9.手足逆对。

       10.手足顺对。

上述5~ 10皆请参考前面太极对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