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初北京三成居民都是蒙古人?朱元璋父子:谁让你们连寡妇都不放过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17

明朝在开国之初大规模收留蒙古人,在朱元璋当政期间就有388400多蒙古人加入其中,到朱棣掌权时还有46000多名蒙古人投奔明朝,明朝初年的北京城,三成的居民都是蒙古人后代。这事在明朝不是秘密,连当年在北京城摆摊的努尔哈赤都知道,跑到草原上的蒙古人也觉得这事太丢人,编出了元顺帝将蒙古兵权赋予朱元璋的段子。蒙古人投靠明军,除了徐达统战给力,朱元璋父子和元朝皇帝不同的家属政策也是关键。

蒙古军跟着黄金家族大杀四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战争中的赢家。早年的蒙古汉子们15岁起就要到军队中服役,远征时老婆孩子还要在“奥鲁”大营中喂羊放马从事后勤工作。元朝建立后,对汉人民众采取了“正户”“辅户”的户籍政策,中产汉人卖命出战当“正户”,普通人家汉人当“辅户”补贴“正户”。但蒙古人作为战斗民族却依旧要自带干粮作战,他们只能让自家的驱口奴隶提供补助,随着元朝疆域固定下来,蒙古人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拥有大量的驱口,他们反而被同族的“奥鲁”长官欺负地够呛。“奥鲁”长官经常要求他们替自己干活,还利用蒙古军的特殊情况进行高利贷活动。因为蒙古人要自备武器装备参与远征和卫戍任务,每次调动对蒙古人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蒙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当成抵押品去借贷。

在元朝岌岌可危的时候,蒙古士兵的遗孀也成了亡夫家庭出战的本钱。1365年蒙古人脱欢就一狠心将弟弟的未亡人巴都麻改嫁给亦集乃路的哈立巴台为妻,还专门立下了文书。脱欢的出身还不错,是元顺帝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位下军户,本应该是帝国的统治阶层,但大元愣是不管他弟媳的死活,为了执行任务,他不得不把让其改嫁。哈立巴台为了怕脱欢不认账,这才有了留下了“今为差发重仲,军情未定,上马不止,盘缠厥少,无可打兑照期”文字。这次出战的前提很可能就是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讨伐占据大同的孛罗帖木儿,而关中的汉人军阀也来凑热闹,战争结果是孛罗帖木儿被元顺帝派人刺杀。随后爱猷识理达腊将大量部下交给王保保继续元朝的撕逼大业,在常年的战争中脱欢可能战死沙场,也可能被明军俘获(这个可能性不小,毕竟王保保就送给了徐达近13万战俘)加入明军。

脱欢和巴都麻的下场我们只能猜测,因为他们只是偶尔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们的遭遇数十万蒙古人也会遇到,所以当朱元璋提出明军军官的未亡人也可以终身领取每年5石钱粮后(包括老婆、老妈和15岁未嫁人的女儿,甚至继妻和嫂、婶也有份),因此众多蒙古汉子就把黄金家族扔到一边投降了朱元璋。

朱棣也继承了老爹的政策,但有所降低,所以他招收的蒙古人远不如老爹。因此明朝初期对蒙古压倒性的胜利不光仅仅是战役战术胜利,更是政策上胜利,等到朱家的军队也让厮杀汉妻儿难保时,大明的太阳也走到了西边。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韩世忠青史留名的黄天荡之战为何如此令人扼腕

剑格刀镡有何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