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不发红包,他竟被公司辞退

 亮叔经济学 2020-06-17

这是一篇洋葱新闻,有困惑的朋友更应该坚持到最后。

西安——25岁的青年杨某在公司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他被辞退的通知。老板邓女士说:“从来不发红包的人,年后不要来上班了。”然后艾特了他。

这一事件先是被杨某截图发到朋友圈,然后很快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截止记者发稿,已经有十七万人转发并评论了这一新闻。杨某表示非常气愤,“发不发红包,只是个人习惯,与工作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辞退我?”

我们电话采访了杨某的老板邓女士。邓女士向我们确认了杨某被公司辞退的消息。“小小的一个红包,其实反映了很多问题。”邓女士告诉我们,每逢节假日,公司的群里都会经常发红包。虽然作为老板,她是发红包最多的,但是几乎公司的每个人都多次发过红包,尤其是春节的时候,红包一个接一个,不发红包都不好意思。“我是很偶然注意到了他(小杨),昨晚是拜年红包的热潮,公司的十二个人,除了他之外每个人都向大家发了拜年红包,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但是,他又总是第一个抢红包的。每个红包都抢到了,抢到后没有一句感谢,只是默默地潜水。我好奇之下,查了群里的聊天记录,发现他是我们公司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发过红包的人。也是抢红包最积极的人。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团结、分享、合作、感恩。我觉得这样的人肯定是不适合留在公司的。”

“红包见人品。”公号大V布尔费墨第一时间发布了评论文章《你看见的是红包,我看见的却是人品》。在评论中他引用了文学家郑渊洁的名言:“钱是品质的试金石。”布尔费墨认为,一个人只喜欢抢红包,却从来不发红包。已经直接的说明了他的品质:“这种只喜欢获得,却拒绝付出;只喜欢享受,却拒绝分享的人;对于任何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灾难。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辞退那些从来不发红包的人。

布尔费墨的文章引发了更多的争论,他讲的对吗?记者电话咨询了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武老师告诉我们,他和自己的工作小组早在一年前就展开了名为“红包心理学”的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很复杂。”他起初的判断是那些只抢红包却从来不发红包的人属于“巨婴”,这类人的心中只有权利却没有责任,但是大量的调研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的调研中,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从来不发红包的人更自私、更吝啬、更排斥分享,反而发现一些经常发红包的人在生活中其实非常吝啬和孤僻。不发红包,却善于抢红包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善于把握机会、谋取利益的人,一个公司,这样的人越多,就越欣欣向荣。——公司毕竟不是NGO。”

杨某被辞退的事件在网络上被称为“红包门”。据知情人透露,很多公司的老板和部门经理都开始查阅公司微信群聊天记录,寻找“谁才是从来不发红包的人。”受这一事件影响,很多从来不发红包的人也开始在微信群里积极的发红包。

“我们正在被红包裹挟。”一位知名媒体人感叹说。

本文是一则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参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