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囧妈》:放过母亲吧!

 亮叔经济学 2020-06-17

评价电影的好坏不是我的专长,我想谈一下看完电影后对母子关系的思考。

电影让人思考,但这些思考未必和电影中的情节有关:

我有很多年,排斥母亲的唠叨。但从来没有花时间思考过妈妈们为什么喜欢唠叨。作为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我总是在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为了一个新闻话题写下几千字的评论。但我从来没有花哪怕半小时的时间认真的去理解母亲。

这令人不安。

妈妈们为什么喜欢唠叨?

原因很简单。因为母亲这个工作和科学家、艺术家、作家不一样。想象一下,我每篇文章的开头一模一样,连续十天。你是什么感觉?想必要取关吧。

但是母亲这个工作的核心不是创新,而是重复。

日复一日的给孩子穿衣服、换尿布、擦屁股,日复一日的提醒孩子不要做危险的事情,吃不健康的食物,按时上学,遵守规则。

人性喜新厌旧,我们都喜欢创新型的人物。我们的偶像是乔布斯之类的创新大神而不会是自己的母亲。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妈妈们都拒绝唠叨,话只说一次。那会怎么样?

看到小孩在做危险的事情,吃不安全的食物,嗯,我已经提醒过两次了,再提醒就不符合创新精神了。那会怎么样?

没有母亲的唠叨,很多小孩生存不下来。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其实是很残忍的一句话。总是嘘寒问暖令人厌烦,但母亲的本性让她们习惯性的对孩子嘘寒问暖。

想象有个美女同学(同事)三天两头对你嘘寒问暖,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如沐春风。

可惜不是母亲不是这样的角色。母亲的悲剧。

我甚至想:也许基因决定了母亲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因为母亲足够的关爱才是孩子存活下去(基因得以延续)的保障;但基因同样决定了孩子会时不时的排斥母亲过度的关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舒适区”,去迎接挑战,提高适应陌生环境的存活能力与竞争能力,让基因更好的延续。

母亲与孩子之间,注定有着某种冲突。这种冲突,与生俱来。

还有一句透着残忍的话,叫“学习使我妈快乐”。

学习不是一件全然快乐的事情,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这样。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爸跟你说,孩子,从明天起不能玩泥巴了。你要跟我去学习打猎了。森林里的野兽可能会吃掉你,咬断你的胳膊,同伴的箭矢可能会误伤你,附近的蛮族可能会埋伏你,不过没办法,你必须学习打猎。

你快乐吗?

学习让你痛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本身就包含了痛苦。这不是你妈的错,也不完全是老师和学校的错。

就算没有父母,没有老师和学校,每个人也都要面对学习的痛苦。

就算街头乞讨,你也得学习如何才能乞讨到更多的钱吧?就算捡破烂,你也得学习分辨哪些废物可以回收卖钱吧?

哪怕这些相对简单的学习,也不乏痛苦吧。

母亲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关心孩子的冷暖一样,是因为这些都关系着孩子的存活、基因的延续。

催孩子结婚、生育也是同样的道理。观察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基因的驱动力。

我不是说这些行为就是正确的,就是无法改变的。只是这些悠久而普遍的行为习惯背后,必定有着科学的解释。

为什么母亲老是叫你不要乱吃东西,不要喝酒熬夜。因为万一你不小心把自己作死了,母亲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那个人。

这些道理并不难懂,可惜我直到如今才愿意花时间认真的想。

这年头流行讲原生家庭。其实母亲对你的学业和事业影响有限,远远比不上同伴的影响。这方面有清晰的研究,可以看《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讲的通俗一点,假设你打游戏比你妈厉害,考试比她强,赚钱比她多。这些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成就感呢?

跟同龄人的对比与竞争才能给你带来荣耀与屈辱,动力与恐惧。

你妈对你的关心增加一点或者减少一点,对你的教育加强一点或者削弱一点,你都不一定能感觉到。对你心情的影响还比不上班花有没有冲你微笑,队友有没有为你喝彩或者对你吐槽。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同伴,才是真正影响你发展的人。

你妈对你最大的影响,不过是她的基因。也许她遗传给你的是体弱多病,也许她遗传给你的是性格悲观。但基因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

除非真的有什么悲惨的成长经历,否则不要把自己的不幸福归罪于原生家庭,归罪于母亲。

幸福本来就是很难的事(从原始社会直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本来就稀缺,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

你不幸福,不是你妈的错。

对母亲的讴歌与赞美未必有什么意义,对母亲的指责与吐槽也未必有什么道理。

放过母亲。

相关文章:

放过父母吧

“原生家庭”理论是垃圾

你的现在,决定了你的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