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武松杀潘金莲要先扯开她的衣服?专家道出真相,让人难以置信

 qk缘园 2020-06-17

引言

奔波在人生旅途中,产生疲惫感无可避免,情感的流露往往和性格有关,相较于爱憎分明,和善婉转更加圆滑,在相处中少了一丝锋芒,因而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泾渭分明,能将爱和恨分开论调,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钦佩的性格,实际上,在我国古籍中不乏爱憎分明的情感描绘,《满江红》中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便为爱憎分明的表征。

01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也有爱憎分明的表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慷慨为国的心境让人震撼。《水浒传》当中不乏爱憎分明之人,他们往往嫉恶如仇,愿意为世间不公平之事抗争,武松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给人留下的印象除去爱憎分明外,那种从骨子里生出的韧性和狠劲也让人印象深刻。

但和生性豪迈、直爽果敢的鲁智深不同的是,武松在处理问题时会多了一分委婉,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让自己得以在困境面前保持理智。他性格虽然同样暴躁,但是张弛有度,将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做事十分理智。也恰恰是武松心中的这种智慧,让他在书中得以善终,他明白招安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没有对所谓的功名利禄动心,最终可以安享晚年。

02

谈到武松,很多人还会想到他家庭的不幸,大哥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妻子却对婚姻不忠,还将大哥害死,武松决定为兄报仇,但是在他报仇的细节处描写中却能看出他行事之细腻。当得知大哥被害时并未一时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想要搜集证据去利用法律来让奸人受到严惩,但无奈不遂人愿。

  • 在得知这一切努力是徒劳无果后,他才决定利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同时还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自己。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他选择实施个人行动,他找到了潘金莲,同时在报仇前还扯开了她的衣服,为何武松杀潘金莲要先扯开她的衣服?面对这个疑问,专家道出真相,让人难以置信。在专家的解释中,武松这一举动是为自己铺后路。

因为在宋朝律令当中,将杀人分为三种,分别是斗杀、故杀和谋杀,其中斗杀不需要偿命,因为打架斗殴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时失手将人打死的情况。因此他将潘金莲的衣服扯开就是要营造出一种打架而死的假象,让自己可以摆脱被判死罪的命运。当然也有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武松失手将衣服扯破又或者是为挖心肝做打算。

03

确实这些猜测也有几分道理,但是武松在这么多人在场的局面下,事先扯开衣服难免会招致非议,再者如果是想要挖心肝报仇的话,直接下手更为痛快,难道还要扯开衣服找准位置再挖吗?这种做法其实和人物心境不符,因为不够痛快,难以纾解心头之恨,总的来看,专家的解释更有道理,让人能够看出武松一向的理智。

  • 如果他是为自己开脱,那么就是想要目击证人留下证词,表明是潘金莲挑衅在前,自己只不过是失手误杀。其实从武松伏法的行动中也能看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不会判处死刑,并没有畏罪潜逃。武松本身就是心思缜密之人,能够在复仇这件事上考虑周到,和他本身的个性定位十分契合,并不会因为愤怒就莽撞行事,为自己设法逃脱严惩是非常有可能的。

武松其人,勇武有力,对世事也看得透彻,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之人,忠厚仁德,为父兄报仇雪恨,了却心中一大仇怨。大聚义时排行十四,一生和忠诚义气相关,是后人心中的英雄典范。而他的威名也让他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名人士,虽然是文学作品中加以修饰之人,但是却能影响深远。

结语

武松的这一举动真相如何,其实只能够通过猜测来获知目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武松的行动掺杂了鲜明的爱憎分明的意味,敢于和杀害父兄的奸人周旋,大仇得报足以宽慰人心。从他的行事作风中可以知晓,爱憎分明往往给人带来的是热血之感,如果能够像武松心思细腻,爱憎分明便会和鲁莽脱离,让人心中萌生出一种敬意。

参考文献:

《满江红》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浒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