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天体演化

 厚德载物周易馆 2020-06-17
原文地址:天体演化作者:

天体是指在宇宙中自成一体的物体。天体分为星云、星块、星球、星系。

根据星球的大小分为:彗星、卫星、行星、红矮星、巨星,超巨星。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07倍以下,红矮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07~0.6倍,巨星的质量是太阳的0.6~25倍,超巨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5倍以上。

宇宙中的天体此消彼长,循环演化。天体演化的周期大约需要几十亿至几百亿年。人类不可能观察到天体演化的周期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演化阶段天体来推测天体演化的周期过程。

【天体演化周期律】星块吸积星云成为星球,星球再吸积星云成为巨星,巨星衰变成红巨星,红巨星甩掉大气层蜕变成白矮星,白矮星冷却成黑矮星,黑矮星爆发成冷星云,冷星云吸收辐射能量成为热星云,热星云产生凝聚力。

天体演化周期律证明:“宇宙热寂”现象不可能出现。

根据星云的密度和星球的吸积半径计算,在一片星云内不可能形成一颗巨星。小星球将一片星云吸积完后,再进入另一片星云继续吸积,经过多次吸积才能成为巨星。我们把星球的这种多次吸积方式称为“星球轮牧”。

星球体积越大,内部压力也就越大。当星球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始核聚变,产生高温,当星球表面温度达到1000K时开始辐射可见光。星球体积越大,发光能力越强,发光能力约和体积的四次方成正比。

太阳是经过多次吸积形成的,如果太阳不能补充能量,就会因饥饿导致体温下降。太阳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地球温度的周期性变化。

第一节    

星云是指由分子等微观物质组成的云状天体。星云的温度只有几十K,密度10-10千克/米3。根据星云的分布密度估计整个银河系有4~5万个星云,已观测到的星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星云的总质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15%。

根据星云的形态分为喷发星云、爆发星云和弥漫星云。喷发星云和爆发星云是星云的前期形态,弥漫星云是星云的后期形态

一、喷发星云

喷发星云是从巨星的两级喷发产生的星云。

例如:“蝴蝶”状星云是喷发星云。位于星云中间的巨星在尘埃团的影响下,显得特别昏暗。它的质量曾是太阳的5倍。在过去的2千年间,这颗巨星把包裹在它外层的大部分气体都驱散开,形成如梦如幻的“蝴蝶翅膀”,这两个“翅膀”的延伸长度大约是2光年。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光学过滤器,可以准确查明该星云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密度,并追踪巨星的死亡过程。

二、爆发星云

爆发星云是超巨星爆发产生的星云。超巨星内部产生超重元素,超重元素具有放射性,超重元素裂变爆发产生爆发星云。

例如:银河系天龙座的猫眼壮星云(NGC 6543)是爆发星云,距地球3000光年,因其形状像猫的眼睛而得名。于1786年2月15日由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是已知结构最复杂的星云之一。从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得的图像显示,猫眼星云拥有绳结、喷柱、弧形等各种形状。

例如:蟹状星云,其最外侧的气体云,正在以3000公里/秒的速度继续往外扩张。这是人类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宏观物体的最高飞行速度。

三、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是星云后期的星云。弥漫星云的温度比爆发星云的温度高。其中分布众多天体。

例如:玫瑰壮星云(NGC 2237)是弥漫星云,位于银河系麒麟座一个庞大星云的末端。该星云距离地球大约5200光年,直径大约为130光年。玫瑰星云的质量估计有1万个太阳质量。

例如:马头壮星云是弥漫星云,位于银河系猎户座的左下处,是猎户座云团的一部分。距离地球大约1500光年。

第二节    

星块是指直径400千米以下的天体。星块是天体相互碰撞产生的碎片。星块是不规则形,当星块的直径超过400千米以上时就会变成星球。

星块不是由星云直接形成的。这是因为,一是星块普遍是不规则形的,不是球形,如果是由星云直接形成的,那么它肯定是球形(如冰雹是球形)。二是星块都是由重元素组成的,重元素只能在巨星内部才能形成,而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氢元素。

第三节   红矮星

红矮星是指质量是太阳0.07~0.6倍的天体。是质量最小的发光天体,质量小也就意味着星体内部的核反应较弱,表面温度较低,所以红矮星发出的辐射很弱,辐射强度是太阳的5%以下,有的甚至不到太阳辐射强度的万分之一。红矮星有时会发出强烈的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并且常出现耀斑活动。

由于红矮星内部氢元素的核聚变速度缓慢,因此它们拥有较长的寿命。另外,因为红矮星的体积小,压力也相对较小,压力和温度不足以把氦聚合成更重的元素,因此也就不可能膨胀成红巨星,而是逐步收缩,直至把内部的氢耗尽。也因为这个缘故,一颗红矮星的寿命可多达数百亿年。银河系中大约有75%的发光星球是红矮星。

天体辐射包含了所有波段,不过随着天体温度的变化,辐射频率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温度高的天体辐射频率集中在偏蓝色,温度低的则偏红色,因此红矮星看起来颜色偏红。

第四节    

巨星是指质量是太阳的0.6~25倍的星球。

赫罗图显示了巨星的演化过程。巨星位于赫罗图左上角(高温、高光度)到右下(低温、低光度)的曲线上,这条曲线称为主序带。

 

巨星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主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星阶段,黑矮星阶段。

主星

主星阶段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主星通过核聚变可持续发光约100亿年。

太阳现在正处于主星阶段的中间,已经渡过了46亿年。

红巨星

巨星渡过主星阶段后进入红巨星阶段。

当主星的核聚变停止后,表面温度开始下降,凝聚力也下降,大气膨胀为红巨星。红巨星把大气抛离,大气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白矮星。

白矮星

白矮星是红巨星的内核。白矮星主要是由碳和氧组成。银河系中已经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白矮星应占巨星总数的10%左右,估计银河系中有百亿颗白矮星。

例如:天狼星的伴星是一颗白矮星,也是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

白矮星初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来源,通过释放热量逐渐冷却。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逐渐转变成红色。经过数亿年的时间,白矮星冷却到1000K以下时不再辐射可见光,成为黑矮星。

黑矮星

黑矮星是白矮星冷却后的巨星,温度在1000K以下。黑矮星主要由铁、硅、碳和氧组成。由于黑矮星的温度持续下降,最终停止热辐射,自转停止,不能产生漩涡,这样就很容易与其他天体发生碰撞,碰撞后粉碎成星块。黑矮星也会吸积星云重新成为主星。

黑矮星和行星一样,都不发光,所以不容易区分,也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在一片黑暗区域周围,有一颗主星围绕着该黑暗区域规律性旋转,那么,黑暗区域中可能有一颗黑矮星。

当黑矮星的温度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凝聚力消失,黑矮星就会爆发成冷星云。冷星云不发光,但它可以遮挡光线,因此可以在巨星密集的银河中以及明亮的弥漫星云的衬托下发现它。冷星吸收辐射能量成为热星云,热星云产生凝聚力。

第五节   超巨星

超巨星是指质量是太阳25倍以上的天体。超巨星内部会产生超重元素(如铀、钚等),超重元素具有放射性。当超重元素的丰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核裂变反应,导致超巨星爆发。超巨星的核聚变与核裂变交替进行。

例如:距地球1.6万光年的双超巨星AG Draconis,每隔9-15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大爆发,爆发期间会显示出强烈的亮点。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小爆发,数百年来一直这样重复着。

例如:距地球7500光年的船底座“海山二”是太阳的140倍。最新计算显示海山二已经抛出了大约10倍太阳质量的物质。其中白色部分是巨星内核的重元素物质,蓝色部分是炽热的镁气体,红色部分是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