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三百首 |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昵称50319000 2020-06-18

张孝祥《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简介】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南宋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景,烘托了边塞气氛和词人的心情;下片由景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国的怀念。整首词色彩鲜丽,意境深沉,风格悲壮。

【注释】

1.浣(huàn)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2.霜日:指秋天。

3.明霄(xiāo):晴朗的天空。

4.水蘸(zhàn)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蘸:沾染,沾取液体。

5.鸣鞘声:指从鞘里取刀、剑所发出的声音,词中指的是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

6.绣旗:锦绣的军旗。

7.澹(dàn)烟:烟雾稀薄。

8.尊:同“樽”,酒杯。

9.戍(shù)楼:边境上的城楼。

10.酒阑(lán):将酒饮尽。

11.悲风:凄厉的风。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都是从耳目易感的对像突出,故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切。“澹烟衰草有无中”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词人感官的客观反映,那么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中原烽火北”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浊酒戍楼东”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戍楼东”,指词人所登荆州东门城楼,“东”字似非无意,实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挥泪”即洒泪,表现内心悲戚之深。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

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词人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整首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

【名家点评】

1.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其词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爱国思想,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豪放词代表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