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弟兄》:人性,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昵称63703230 2020-06-18

人性如同清晨的薄雾,当遇到现实的风时,就会被撕裂的了无痕迹,甚至有一些狼狈。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感情能经受住利益和现实的摧残和折磨,所谓的关系亲密,只不过是在没有现实冲击的情况下所维持的虚假关系,只有真正经得过现实历练之后的感情,才算得上真挚,否则,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如同鲁迅所写的《弟兄》,这一篇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张沛君得知弟弟生病后的心理变化,这篇小说剖析的是人性的复杂,所谓亲密感情只是现实之中的虚伪状态,小说把一个人内心的伪善和邪恶展现的淋漓尽致,将伪装在外的亲情关系撕得粉碎。

张沛君作为哥哥,对待弟弟的态度一向以慈爱、奉献著称,他们被称作为模范兄弟,就连张沛君办公室的同事都抱怨自己的儿子没有张沛君和他弟弟那样亲密的感情,终日争吵不断。

突然有一天,张沛君的弟弟靖甫发高烧,一病不起,张沛君给德国大夫打电话找不到人,又请来了一位中医,说他的弟弟可能患上了猩红热,能不能救得好要看他个人造化了。

张沛君这个时候就联想到弟弟死后的困顿场景,甚至产生了杀害靖甫的想法,但庆幸的是,靖甫后来经过西医诊断,确诊只是普通的疹子,并无生命危险。

鲁迅《弟兄》:人性,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这一篇文章再次显示出了鲁迅作品的亮点,如果换做其他作家描写兄弟之间的故事,大概描写的都是兄弟和睦,各种重义气的情节,但是鲁迅的这篇文章却恰好相反,他通过对于主角的描写,将兄弟间的现实和残忍描写的淋漓尽致,将人性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的丑恶嘴脸描绘得入木三分。

就好像张沛君一样,他在这个小说中就是一个灰色人物,他和弟弟的关系情同手足,在工作单位和邻里之间口碑都是极好,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弟弟可能是猩红热的时候,立刻想到了他弟弟死后,他要照顾侄子,但是生活拮据的状态,因为他知道,自己大概是供不起侄子上学的。

甚至在他得知弟弟生病的那天晚上,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他的侄子要跟着他家孩子去上学,他被侄子哭嚷的声音闹得不耐烦了,甚至举手去打过去。

而且他还计划到了弟弟的葬礼,也想了很多,既想少花钱,又想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仁慈的样子。

正所谓说“金钱是人性的试金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时代,即便是看似亲密的兄弟关系,在遇到金钱问题的同时,也难以维系平日惺惺作态的和睦状态,一样会暴露出人性的自私和残忍。

电影《驴得水》是一部非常精彩的讽刺电影,讽刺的就是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现实与冷漠。

其中有这样一个人物,叫周铁男,他前半场天真浪漫,是一个非常正直的青年,但是后半场却变得懦弱自私,从一枪没打中开始,就判若两人,甚至惟利益是从,遇见事情也只会蜷缩在角落,唯唯诺诺。

我们不能忽略死亡对一个人起到的惊吓作用,但是这部电影风更突出的就是一个人面对事情的前后变化。

在人生平和的状态中,一个人可以惺惺作态,保持一个虚伪的状态,但是一旦遇到节骨眼,真正的本性也全部流露出来,这个时候才是最真实而又残酷的一面。

不要想着测试人性,因为人性不堪一击。

在可以维系的状态中,珍惜那个“虚伪”的面目吧,因为虚伪也是很难得的状态。

一个人在你面前的“虚伪”并不是自己多么会装,而是命运对你的眷顾,没有在你的人生中放上重大的坎坷,所以珍惜对方在你面前的伪善,也是对于命运对你的眷顾最好的尊重。

文|今夜文学

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文学的归宿,用文字与您温暖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