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道德

 LDS551 2020-06-18
 

 

近期,我的《道德经译评》专辑已基本整理完毕,2008年元月份将可陆续寄给已给我邮箱地址的八十多名博友。由于我隆重推出赠送专辑的行动,所以有不少博友给我发纸条探讨有关专辑的内容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很有针对性,所以我忍不住再画蛇添足一番。

这类问题有:问关于修行道德有没有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老的功效的;问能不能修成某种“神通”、特异功能的;还有问我通过修行到达了什么层次的,有没有什么喜人的成效的。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道德?

实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超出常人的功能。我修行道德的目的不是这个,我已经在不少文章里说过“天人合一”——与道契合并且融归于“道”才是最终的目标。

客观上说,修行道德是全面改善生命的方法。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到达了一定的修为以后,每个人都会由他先天根基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超出常规的能力,这就是若能守于道,“万物将自化”的道理。但是这些都只能算是修行中的“风景”。可以用来赏心悦目,但绝对不值得停留。如果沉迷于“风景”,就容易痴迷、耽误自己的正事,那么将来不但没法在修行上更进一步,而且还会退失掉已经取得的成绩。所以老子早就说了:“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不要被一时取得的成效而迷乱了自己求“道”的心志。

所以,不要说我现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通”,就算有,也不能用“神通”来吸引人向“道”。修行“道德”出发点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以“道”作为唯一、最终的归依,才是“上士”的见地。“乐与饵,过客止。”带有世俗功利性质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吸引来大量的追随者,但那都是冲着“乐”和“饵”来的,易聚也易散,吃完了、享受完了就“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了。

“道之出口”,就是“淡乎其无味”的。所以才会“上士”、“中士”和“下士”的区别,就看你自己选择的是“勤而行之”、“若存若亡”还是“大笑之”。我宣扬道德,就是因为从中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但是这个好处,只能宏观地讲,没法微观地具体地讲。愿不愿意努力修行道德,就看大家各自的根基悟性了。

关于养生长寿方面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修行道德可以增进寿命这是确然不疑的。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不过也要看到,这个“长生”并不是指这一世的肉身。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这句话的解释可以非常多。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我之所以会生这样那样的大病,就是因为我有这样的肉身。我人类目前拥有的肉身是非常不稳定的、是容易被各种内在、外在因素破坏的,而且在时空范畴内是注定了很快就会“归其根”——回归尘土的。

一世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道德是无限的。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是否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最有意义的行动中去。肉身好比是我们旅途的汽车,为了旅途的前进顺利,我们要注意保养汽车、及时修理;但修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前进,而不是简单的“活着”。

    老子说:“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保持生命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修行道德可以全面改善生命质量,当然也会延长这一世的寿命、改善这一世的生命质量。但这一切都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没有透彻的对生命的理解,又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保命之道呢?

对于修行道德的人来说,在必要的时候,抛弃陈腐不堪的肉身,就象“蝉”蜕去壳一样(所以他们留下的叫“遗蜕”)。不舍则不能得,连肉身都恋恋不舍的人,有什么资格可以去求取宇宙层次的大道呢?

修行道德,是发自本心、本性的自觉要求,是个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过程。让自己的本性依据道的规则回到生命本来的地方,这就是唯一的目的和理由,不需要其他任何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