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资源•时事地理|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一起创造绿色大地!

 沐沐阅览室 2020-06-18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们一起创造绿色大地!


你去过沙漠吗?

你可曾见过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

你向往我们的家园被绿水青山环绕吗?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它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

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荒漠化

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剑

高悬在地球村的每一名村民头上

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环境和社会难题

6月17日

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

中国的宣传的主题是

“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

近几十年来

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

她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01

确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背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给出了荒漠化的定义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还进一步补充了定义释文中出现的“土地退化”含义:“由于一种或多种营力结合以及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旱农地、灌溉农地、牧场和林地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及丧失,其中包括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例如土地的风蚀、水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退化和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 

  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荒漠化问题会议,产生了一项全球共同行动的综合的和协调一致的方案;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计划;数十亿美元投入了治沙行动,各种抗旱防荒漠化的行动计划随之产生。 

  然而,自那时以来,全球荒漠化问题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变本加厉,更加严重了。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约9亿人。 

    荒漠化在全球范围内呈扩大的加剧的趋势。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20世纪末,全球已损失1/3可耕地。 

  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在撒哈拉干旱荒漠区的21个国家中,80年代干旱高峰期有3500多万人受到影响,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1994年10月,112个国家的代表会聚巴黎,举行了公约签字仪式。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49/115号决议,确定公约通过的日子----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个世界日意味着人类共同行动同荒漠化抗争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全世界正迈出共同步伐。 

  1996年6月17日是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在日内瓦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据专家估计,全球荒漠化土地达3600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全世界荒漠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大,荒漠化吞噘土地的面积相当于美国可耕地面积的总和。公报说,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02

人类对荒漠化的反思 


       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反过来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与荒漠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过度耕种、过度放牧、毁林和低下的灌溉水平有关。人口的高增长率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据统计,中国西北部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至今共发生沙尘暴111次,13世纪后出现的次数增多,20世纪已发生49次。专家们研究发现,西北历史人口与各世纪发生沙尘暴次数的曲线图非常相似,反映出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森林的大量砍伐,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工矿、交通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的荒漠化现象是一种以数百年到数千年为单位的漫长的地表变化。而现在发生的这种全球性人为的荒漠化则是以十年为单位的看得见的土地荒废。在几乎没有降雨的荒漠地带,人类无法居住。但是,在与此相邻的半干旱地带也有生产能力较高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游牧民和农民巧妙地生活着。然而这些地区也正在受到过度开发。森林被烧毁或砍伐,变成了热带深草原。热带深草原再经受过度的农耕和放牧,土壤干燥化进一步加剧,仅存的植物在人类和牲畜的破坏下荡然无存,逐渐演化为荒漠。 

  现有过高的人口增长率 (每年超过3-3.5%)增大了对现有土地的压力,使生产边界线推移到濒临荒漠化危险的境地,农业向脆弱生态带扩张。结果使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演化为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世界人口每年都在增加,而农业用地增加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增加灌溉来提高农业的生产量。但是,随着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盐份的蓄积。引起盐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灌溉用水中含有盐份,这些盐份在土壤中不断蓄积;另一个是底层土壤中含有的盐份被灌溉用水所溶解,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残留在地表。后者为甚。 

  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崩溃原因,一般认为是盐渍所致。过度放牧也是撒哈拉地区70年代发生大旱灾的原因之一。 

03

中国的荒漠化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着12块沙漠和沙地,它们绵延成北方万里风沙线。在豫东豫北平原,在唐山、北京、鄱阳湖周围,北回归线一带还分布着大片的风沙化地带。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 

  荒漠化和干旱给中国的一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中国60%以上的贫困县都集中在这里,其中最严重的地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在中国,直接受荒漠化危害影响的人口约5000多万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 (简称“三北”)每年约有2亿亩农田遭受风沙灾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有15亿亩草场严重退化;有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设施因受风沙侵袭排灌效能减弱。 

  尽管中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荒漠化的治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趋势还在继续。50-70年代,中国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165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扩大。80年代以来,荒漠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每天就有5.6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 

  到80年代末,中国以治沙为主要目的的造林保存面积达1.5亿亩,保护农田1.65亿亩、草场1.34亿亩。同时还采取围栏封蓄、围建草库仓、飞播牧草等办法积极改良沙化草场,取得了显著成绩。采取引水进沙的办法,在沙区新辟农田2000万亩,兴办沙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长期的治沙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实用技术:铁路放沙技术、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技术、引水拉沙造田技术、设置沙障固沙技术、钻孔伸栽造林技术、窄林带小网格农防林营造技术......均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榆林地区出现人进沙退,新疆和田地区成为沙漠绿洲,都是防治沙漠化的成功典型。 

“十三五”以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

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植被平均盖度增加0.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我国批准建立53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封禁保护沙化土地总面积174万公顷,建设120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已由过去的“沙进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复绿”的故事还在继续。

让我们一起携手

行动起来

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