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紧提酒、慢打油、卖菜卖瓜秤抬头”,老祖宗的生财处世之道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6-18

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而作为汉语成员之一的俗语,虽然通俗易懂,低调内敛,但其同样包罗万象,其中有讲民俗民风的、修身齐家的、为人处世的、猎渔稼穑的、生活经验的等等。时至今日,俗语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这句俗语“快提酒、慢打油、买菜买瓜秤抬头”,其描述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更暗含着古人的生意之道。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古人所要传达的寓意又是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紧提酒

首先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句中的“紧”,并不是指比较拥挤,而是指“快”的意思。而“提酒”是指帮别人装酒,所以这句话连贯起来的意思是说快速的装酒。

当然!这句话是古时候经商卖酒的客栈或者是走街串巷卖酒的“卖货郎”,所传出来的经商之道。

无论是是客栈酒楼,还是卖货郎,都是以卖酒为生,当然也有打酒所用的工具。相信大家在影视剧中应该能看到,帮别人装酒之时,除了需要漏斗之外,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酒提子”,这种“酒提子”,甚至还有大小之分,具体表现为一提为多少银两,有的代表一两、有的代表二两,所以“酒提子”,就像当今的秤一样。

而为何说给客人打酒的时候,要快速的打呢?其实这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技巧。要知道酒和水一样,都是清澈透明的,而店小二用酒提子从酒坛中,快速的提起,尽管看似满满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有部分酒依旧还在酒提子之内返回酒坛之中,而在买家眼中那就不一样的看法了。买家会认为这家店做生意真实在,不仅酒打的满满的,而且装酒的手法流畅娴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所以会对这家店印象非常好,下次还会光临这家店。

慢提油

其实慢提油和紧提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是卖酒一个是卖油,大家都知道油的密度和酒完全不同,油比较有粘性。

而在古代,榨油的方法太繁琐,而且工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力才能做出少部分油出来,其具体步骤包括火炒、石碾、火蒸、包饼、排榨、槌撞,再到最后出油。

而油基本上是人的食材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卖油翁,在用油提子给客人打油的时候,经常在提起的时候,都会在油坛中停顿几秒钟,为的就是让油提子表面的油,流回油坛之中,毕竟制作出来的“油”来之不易。

卖菜卖瓜秤抬头

提起秤,相信很多当代的小伙伴,只认识卖菜的电子秤,对于古老的秤砣根本不认识。这些秤估计只在很多卖菜的老人手中才有了。

每到蔬菜上市的时候,许多商贩都喜欢把自家的蔬菜瓜果拿出来售卖,以此来补贴家用。正常情况下,给客人秤重量时,只有秤砣与蔬菜之间的秤杆是水平的,代表的才是正确的的价格。如果过高或者过低,可以通过移动秤砣来达到平衡。

如果出现秤杆尾部偏低,说明并没有秤准确,但是有些客户并不明白怎么回事,如果认同的话,那就代表客户要吃亏了。如果秤杆尾部翘的很高,那代表商户做出了让利,因此客户赚了。如果客户每次都遇到这么慷慨的老板,自然希望下次还来这家买。如果老板做出了让利,尽管利润微薄,但是做到薄利多销,那么不仅生意会做大,人缘也会变得很好,给客户的印象也会变得十分好。因此民间还流传有另外一句经商俗语叫做“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这既能满足客户占小毛病的心理,也能实现薄利多销的经商之道。

这句俗语在作者看来,前一句有点做生意的投机取巧,这样的店铺并不能做大做强,甚至最后如果被人发现还会丢了口碑。中间一句却道出了古代榨油的艰辛和不易,最后一句却道出了做生意的精华,如果做生意的人都能做到处处为客户着想,本着薄利多销的理念营销的话,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成功的。

小编猜你还想看:

多了个四月,俗语“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今年庄稼收成如何?

'夏至六月中,十个油坊九个空'!夏至的早晚,可预测下半年天气

古人讲“早酒晚茶黎明色”,为何被称为“三灾”?老祖宗的忠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