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家以诗传情风趣多

 快乐老年435 2020-06-18

陈毅出生在“耕读传家”的“义门世家”,他的父亲陈昌礼是同辈兄弟中读书最多的,且诗歌赋、琴棋书画皆胜人一筹。具有极强感染力和个性的陈毅,把汲自其父辈的遗韵,扩散给了他的妻子儿女。于是在陈毅家中,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的交流方式,即以诗这种儒雅的形式。

据陈毅长子陈昊苏回忆,当父亲有暇和子女交流之际,谈论得较多的就是古今诗词。1956年,毛泽东的18首诗词发表,陈毅随即为孩子从头到尾仔细讲解了其中的《水调歌头·游泳》。

陈毅家以诗传情风趣多

他对孩子们说:“毛主席已逾60高龄,但他的革命豪情仍像中流击水的青年时期一样。你们这些孩子,要向毛主席学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大风大浪中培养和锻炼革命意志。”后来,陈毅作了《冬夜杂咏》数首给孩子们看,并问孩子们是否能读懂其中的《长江》一首,陈昊苏懂了,是抒发对毛主席景仰之情的。“云此得宽余,宇宙莽苍苍”一句,引了游泳词中的句子,赞叹了伟人气度的高远与闳廓。陈晓鲁也记得父亲用唐诗中“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向子女形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告诫他们不要倚靠父母的功劳和地位,要永远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然而,首创在家中以诗词沟通的,还是陈毅的长子陈昊苏。那是在1949年仲春,陈毅刚刚率部打过长江,准备进击上海。听到父亲新近的消息,已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陈昊苏,随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陈昊苏把他和弟弟不文前创作的“诗歌”,抄给了父亲:“嘻嘻哈哈笑呵呵,快快活活扭秧歌,妈妈身体很健康,爸爸前方打胜仗。打垮了反动派,一家大小团圆过,你说快乐不快乐?”此先河一开,一家人便不时以此方式沟通。1958年9月的一天,张茜随单位赴一当时很有名的人民公社去参观。行前的那晚,陈毅到毛主席处开会,深夜仍未归,是习以为常的事。张茜因集合时间在半夜,所以没敢熟睡,闻窗夜雨凄迷,便起身提笔写下:“夜雨淅沥秋漏长,参观公社心意忙。为怕酣睡误时刻,未曾入眠即起床。”留给陈毅。

陈毅家以诗传情风趣多

1961年夏,陈毅的二陈丹淮高中毕业,以品学兼优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军工院校,陈毅得知此讯十分高兴,可他因公务要离京,只能与陈丹淮匆匆挥别。然而,他想到儿子是只身出远门求学,理应多多倾谈,以尽父辈告诫教诲之责。于是,他又提起笔来,将未及细说之言,诉诸笔端: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证心中。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初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汐应作前锋。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陈毅家以诗传情风趣多

一首写罢,他觉得还需再嘱咐几句,便又研墨展纸: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这就是陈毅那首《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写作的由来和过程。

陈毅家以诗传情风趣多

(王凡、东平/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