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底捞、西贝纷纷涨价并道歉,这唱的是哪一出?

 胡华成 2020-06-18

4月7日海底捞涨价的消息成功登上微博热搜,一时间,海底捞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海底捞声称自己涨价幅度在6%左右,而实际上,人们的感受却是高达50%

如此大幅度的涨价确实刺痛了海底捞粉丝的内心。

就在海底捞涨价之后,餐饮界的另一巨头西贝莜面村也被网友曝出涨价行为。

不过眼瞅着舆论风向有点不对,海底捞率先出来道歉并宣布将价格恢复到疫情前。

随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也发布道歉信:4月6日起,西贝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堂食菜分别涨了110元不等。全国其他的374家店堂食价格没变。

你们的意见我收到了,这个时候涨价,不对。

在道歉信结尾的地方,贾国龙也发了一些牢骚:其实我们也挺难的,还希望您支持生意

1

为什么纷纷涨价?

其实,涨价也好,降价也罢,只要不是很过分,这都是企业经营的需要。

企业的涨价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更多利润;二是为了弥补亏空

就目前而言,所有涨价的餐饮企业全都是为了弥补亏空。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餐饮企业关店50天以上,然而员工工资、房租等都要继续支出。

唯一的区别就是亏损大小问题。

疫情期间,中信建投预计海底捞损失营收超50亿元。贾国龙也表示西贝营收至少减少了7亿元。

既然营收大幅下降,那么公司的财务负担则会大幅上升。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要么自己默默忍受,要么将压力悄悄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事实证明,一些大牌企业还是选择了后者。

其实,除了疫情期间的损失外,现在的生意也远不能跟疫情前相比,为什么?

据上海海底捞某店长表示,根据食药监局规定,顾客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1米以上,原本55张桌子,现在却只能同时接待20多桌(一半空置),一天下来店里只能接待100多桌。在客流量下降了一半之后,房租和员工成本却没有任何下降,企业的成本压力巨大。

抛开固定支出外,疫情期间特殊的防疫费用和菜价上涨也是企业的压力所在。

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我们是这家企业的老板,我们会不会选择涨价?

之所以人们对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反应如此大,是因为这两家店的价格本身就已经不是很便宜,再加上它们都是餐饮界的龙头,。它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如果它们涨价了,也没必要用道德来绑架它们。

就像有的网友所言:“涨价了大不了少去吃就行了。”

2

涨价是不是饮鸩止渴?

虽然涨价是商家个人行为,但是不少人认为这是在饮鸩止渴。

因为在疫情期间,受伤的不仅仅是商家,消费者大多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的工资也只能领到底薪而已。

在此我们其实不用太敏感,因为这些企业的涨价并不是拍拍脑袋就决定了,而是经过董事会充分讨论的结果。

我们需要自问一下,什么样的企业敢于涨价?

其实企业涨价的最底层逻辑就是:供不应求

海底捞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人山人海。

我有个朋友为了吃顿海底捞,宁愿在店铺门口安静地等了2个小时。这在侧面也反映出了海底捞的供不应求。

回首两年来的涨价产品,除了海底捞、西贝之外,贵州茅台、苹果手机也纷纷涨价。

假如说我们都不买贵州茅台和苹果手机,它们还敢继续涨价吗?

说白了,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是市场充分博弈后的结果。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道歉信中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西贝并不是所有店铺涨价,而是只有上海及周边八个城市的店铺涨价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是处在供不应求阶段的,而全国其他地区并没有真正达到这种状态。因此西贝才没有实施全国性地涨价。

另外,企业的涨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也会根据竞争对手策略的改变而改变。假如海底捞涨价之后,客流量急剧下降,那么海底捞还能坚持不降价吗?

如果再不降价,多年来培养的好人缘恐怕就要败光了。

在我个人看来,涨价是饮鸩止渴的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