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闻详情潘达】围棋贴目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作者:不会功夫的潘达

 二马仔 2020-06-18

前两天,我在弈客发了一篇讨论让子棋胜负判定的短文,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核心点在于“收后还子”四个字。恰好,我对目前的中国规则,特别是贴目的问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将给出一个针对现行中国围棋竞赛规则的修改方案。此方案在智运围棋规则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细微的调整。之后,我将具体阐述修改的理由,以及解释棋友对于围棋规则的常见疑问或误解。

首先,手动感谢百度围棋吧@和奔奔奔跑大神。这位吧友的文章解释问题一直非常清晰,让我理解了一些以前不懂的问题。不过,奔跑大神的文章里跳过了一些细节,我有必要在下文把这些细节做进一步的诠释。(链接闲话围棋规则_围棋吧_百度贴吧

一、智运会规则·改(框架)

1、空枰开局。黑先白后。允许虚着。

2、气尽提子。(允许块子自尽。)

3、禁止全局同形。

4、计算胜负:

4.1. 子空皆地(效仿应氏规则,本规则将子、空皆记为“点”。)。

4.2. 以“出入法”计算胜负。即分别统计黑白双方的点数,计算差值。(例:黑184点,白177点,黑棋盘面多7点。)

4.3. 黑贴7点。即计算胜负时,应从黑方原始(即盘面)点数中扣除7点,作为最终分数。白方原始分数不变。

4.4. 棋局中,首先行使虚手权利一方(下称“首虚者”),有权利在己方棋盒盖上放置一枚本方棋子。若扣除贴先7点以后,黑白双方分数相同,则判定首虚者获胜。简称“平点棋局,首虚者胜”。

(例:盘面黑184点,白177点,黑方为首虚方。扣除贴先7点,黑方最终分数为177点,白方最终分数也是177点,平点。黑方首虚,因此黑方获胜。)

4.5. 首虚权利在一局棋中只能被行使一次。

4.6. 连续两次虚手即终局,进入胜负判断流程。

二、贴先(贴目、贴子)问题

中国规则的3.75子略多,几乎已成为职业棋界的共识。这一点也有统计数据为证。

资料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38224

AlphaGo在7.5目的贴目数下,白方胜率76%,也是一个很好的旁证。不过,AlphaGo的表现并非关键。人类的围棋和棋神的围棋差得很远,因此竞技围棋的规则,首先应当考察人类之间直接对战的情况。上表和图中,7.5(即中国规则贴3.75)的贴目值,黑白胜率相差4.8个百分点。而5.5(中国规则贴2.75,日韩规则贴5.5)更甚,胜率差距达6.8个百分点。而6.5目的规则,黑白胜率仅相差1.2个百分点,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该项统计样本足够大,具有充分说服力。

有人说,棋神的左右手下出的棋,应该定为和棋,这样才公平;因此围棋的最优贴目应该是整数目。职业棋手李喆也说,最优的规则应该是黑贴三子半,允许和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第一,“最优贴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即使是AlphaGo,也没有做到在贴7.5的情况下白方百战百胜。因此,三子半是否为最优贴目,尚待商榷。

第二,人类竞技比赛的贴目不必与“最优贴目”相同。假设一下,万一围棋之神哪一天下凡,告诉大家“围棋的最优贴目是4目”。然而在人类比赛中,贴4目,黑棋的胜率达到70%。请问这样的贴目公平吗?换句话说,最优贴目追求的是“正义”,即围棋的“道”。但对于竞技围棋,“公平”比“正义”更重要。统计上胜率最接近50%,才是最好的贴目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宜允许和棋。现代围棋比赛的赛制多为淘汰赛。如果规定贴先3子半,可以预见大约会有5%-10%之间的棋局变为和棋。两位棋手辛辛苦苦比赛一天,和棋。淘汰哪一位?效仿象棋比赛,和棋加赛快棋?再和再加赛超快棋,加赛到分出胜负来为止?这岂不是把人都累坏了。

如果是瑞士制的积分循环(如全运会),允许和棋倒是可行的。只是,现在并没有赞助商赞助这样的职业比赛。

三、细化贴先与收后还子

贴目数的争议引出了本帖的核心问题:细化贴先。

上文提到,贴7.5不合适,贴5.5不合适,贴三子半(即7点),允许和棋也不合适。只有贴6.5是最合适的。问题来了,这里有个最大的bug,中国规则贴不了6.5目!

下文以“出入法”计算贴子。出入法的一子等于归本法(即现行中国规则)的二子。

举例说明:

我们定义“正常”情况为,不存在有眼双活,没有打劫收后,没有下文提到的“单方权利单官”等特殊棋型的局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棋局都是“正常的”。

在正常情况(下文会提到“反常情况”)下,黑棋盘面6目的棋,总是黑棋收后,最后数子结果是黑184子,白177子,双方相差7子。如果规定贴6.5,获胜的一方仍然是黑棋。而盘面7目的棋,总是白棋收后,最后数子结果仍然是黑184子,白177子。也就是说,中国规则无法区分盘6和盘7的局面!

以下引用@和奔奔奔跑 大神的图和观点。

【如图,上面是中国规则,小圆点代表有眼双活时的半整数盘面,如黑182.5等,其出现概率很小。所以中国规则贴6.5和贴5.5基本没有区别,贴先只能以2子作为跨度改变。而智运会规则将中国规则无法区分的黑184划分成黑183.5(184黑收后)和184(184白收后)两种,提高了区分度。

目前中国规则贴7.5子,不需要采用收后规则(只会改变黑184.5黑收后的胜负结果,其出现概率很低),一旦希望将贴先改到7.5和5.5之间,一种现实的选择就是使用收后规则。】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即“收后还子”。

智运围棋规则第六条第三款:【对局结束时首先提出弃着的对方为收后方。如黑方收后,则黑方收后之1点的价值应视为黑先白后平分,简称黑收后减1点】

在前两天,我弈客文章的评论区,很多棋友也提到了让子棋中的“收后还子”。但是,我与很多棋友在此问题上的认识有分歧。下面具体讨论:

1、“收后还子”让中国规则和日本规则的结果保持一致。

错。

“收后还子”在“正常情况”下使中国规则和日本规则的结果一致。但是棋局中可能出现很多“反常”的情况,而且这样反常情形并不罕见。 比如下图 

 

棋局到最后,只剩这一个局部。即使黑棋先手,局部也是动弹不得,而白棋可以连落二子,直到落下第三子时,黑棋方可抢下最后一个单官。此处白棋可比黑棋多走两手,在中国规则下便宜两目,与收后还子无关。但若用日本规则,白棋在此处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没有目。

这个局部,即使有“收后还子”,中国规则与日本规则也不可能保持一致。那么,哪种规则更好呢?我认为,就这个局部而言,毫无疑问是中国规则更优。这里的单官体现双方的棋艺高低。一不小心收错,黑棋会死。同样,如果白棋收错,会少收两个单官。而日本规则,根本没有给对局双方展示棋艺高低的机会,也没有体现这里白棋可以多占两个单官的权利。

小结:中国规则并不与“等手比目”等价。少数棋型下,部分单官是某一方的“单方面权利”。美国规则以“虚手交俘子”的方式实现了“等手比目”。此棋型展示了中国规则和美国规则的区别。

2、“收后还子”的具体表述

要规定“收后还子”,必须先定义什么是“收后”。棋友可能会说,这很简单,谁下了最后一招,就是谁收后嘛。那么我就给各位看一个反例。

比如这个局面,黑△一子走到最后一个单官,也就是黑棋“收后”。随后白棋虚手。按照正常的脑回路,黑棋也应该虚手,棋局终止。但是这个时候黑棋想到了收后要还半子。为了避免“收后”,黑棋......

在右上角断了一手。这是先手,白棋得应。然后黑棋虚手。这下不对了,白棋变成走最后一步的“收后”者,黑棋不用还子了。

白棋可能不甘心,干脆在自己空里填起了子,黑棋也不甘示弱。于是,好好的一盘围棋,下成了眼棋。

因此,把下最后一招(实手)的一方定义为“收后”方是不严谨的。

有棋友可能会说,那么说“收最后一个单官”的一方为“收后方”怎么样呢?这就又带来了一个麻烦:什么是“单官”?准确定义单官,怕是也不简单。

鉴于这些麻烦的小问题,智运会规则采用了另一种表述。

【对局结束时首先提出弃着的对方为收后方。如黑方收后,则黑方收后之1点的价值应视为黑先白后平分,简称黑收后减1点】

说“首先提出弃着”的一方,杜绝了双方为了填子避免“收后”的可能性,足够严谨。

不过,我觉得这个定义还不够好。严谨有余,直观不足。既然都说“首先提出弃着”,何不干脆摈弃“收后”这一说法呢?因此,我在前文提出“首虚”一方这个说法。

再来看@和奔奔奔跑 棋友的论述

【在数目法之下,收后规则只需要简单规定不收单官,不需要为了等子而白棋自填即可。但是在数子法之下,收后规则不能表述为:“黑棋走最后一手时,黑棋减一子。”,否则棋手会设法摆脱“走最后一手”的境地。正确的表述方式只能是:“第一个pass的棋手,获得0.5子的额外奖励”,或者是“如果白棋第一个pass,获得1子的额外奖励”。

我们可以看出,数子法的收后规则已经偏离了收后的本来意思,获得奖励的棋手,并不一定是走最后一手的对方,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第一手就pass。这是因为在数目法抛弃等子原则之后,它就不再与数子法严格一致了。它们不再仅仅是数棋法,而是成为两种不同的规则。

收后规则是对胜负规则的一个修正,其相当于赋予了终局后本失去价值的手权额外的0.5子价值.直观的看,相当于制造了一个361.5个格点的棋盘,收完单官的对方,可以去收那价值0.5子的格点。】

【不过收后规则将子权价值定为0.5子,导致183.5白收后和184黑收后被视为相同盘面,略有不妥。理论上说,副指标不应该干扰到主要指标。

如下,假设盘面上已无其他官子,那么按上图的方法收束黑可以获得4.5子,按下图的方法收束只能获得4子,上图的收束方式应该优于下图才对。但是在智运会规则下,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说得好。智运会规则的“还子”,实际上是在主指标(盘面点数+贴先)之外,引入一个副指标(收后/首虚方),判定黑白双方谁下得更好。奔跑大神已经充分阐述了副指标不应干扰主指标的理由。既然如此,将“首虚”的价值定义为一个无穷小量就是最佳方案了。换句话说,只有当平局出现时,“首虚”才有决定胜负的价值;其它情况下,“首虚”一文不值。

四、“首虚”,作为一个“无穷小量”

【4.3. 黑贴7点。即计算胜负时,应从黑方原始(盘面)分数中扣除7点,作为最终分数。白方原始分数不变。

4.4. 棋局中,首先行使虚手权利一方(下称“首虚者”),有权在己方棋盒盖上放置一枚本方棋子。若扣除贴先7点以后,黑白双方分数相同,则判定首虚者获胜。简称“平点棋局,首虚者胜”。】

回过头来再看这两条表述。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

例1:黑棋盘面6目的棋局。黑184子,白177子。黑棋“收后”,即白棋有权“首虚”,白胜。

例2:黑棋盘面7目的棋局。黑184子,白177子。白棋“收后”,即黑棋有权“首虚”,黑胜。

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本规则的结果和数目法贴6.5目的结果完全一致。

在“反常”情况下:

例1:


黑棋像这样的“搅局”毫无意义。因为白棋已经抢到了“首虚”的权利,黑棋再怎么搅也无法改变棋局结果。

例2:

此局面下。“首虚”权利的归属,取决于棋盘其它地方。在此局部,白棋多收两个单官的权利仍得到保障。

例3:打劫收后。在本规则下,打劫收后便宜2点(目),与中国规则一致;但是可能会因为打劫收后而失去“首虚”的权利;因此实际收益不到2点,但严格大于1点。

例4:

上图:黑得4.5点,白方首虚。下图:黑得4点,黑方首虚。上图黑方的结果优于下图。原智运规则上下两图没有优劣之分。

五、一个有趣的例子

本例来自围棋吧另一位大神@asmobia 。

【下图,假设贴先值为0,盘面上双方各三十四颗棋子,没有死子。目前轮到黑方走棋,请问在智运会”收后还子”的规则之下,黑方唯一获胜的招法是甚麼?】

【简单的说,黑方必须要抢到左下角的A、B两点,而且同时还不能够让白方先弃权(不然收后还子减1目),这要怎麼办才好呢。。。?】

答案是黑棋立即弃权。

这图是@asmobia 棋友用于揶揄智运会规则的。确实,智运会规则的表述“收后还子”,和“抢先弃权”的实际操作格格不入,令人很不适应。但是,如果把“抢先弃权”写入规则,就没有什么不协调的地方。黑棋在此局面下抢“首虚”的权利,显得正义无比,且体现了黑方对于左下特殊棋形、全局劫材的认识,棋艺高超。

六、总结

智运会规则博采众长,意在统一各国围棋规则。其中“收后还子”一条高瞻远瞩,在修改贴目问题开始凸显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再适当修正智运会规则,将“收后”改为“首虚”,将“还子”改为一个副指标,可能会更好。

略加修改以后的新规则,继承了智运会规则的优势:既保留了中国规则的内核,使逻辑完备;又引入了日韩规则的细化贴先,使得较为公平的贴先6.5能够实现。更进一步地,其表述也比原智运会规则更加直观,对于特殊情况处理得略好。

还望各位棋友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