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岁男孩为姐姐捐赠造血干细胞:最高级的炫富,是你的孩子不孤单

 富书 2020-06-18

文丨静一羽

有精神滋养的孩子,内心不会空虚,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情感不会缺失,让孩子做自己,不要逼迫孩子变成外向,是父母给他最好的安全感。

前段时间,有个8岁小男孩给姐姐捐赠造血干细胞上了热搜。

11岁的姐姐在此前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进行造血细胞移植才能痊愈。

当父母一筹莫展的时候,弟弟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让人泪目的话:

“我想跟姐姐玩,就把我的造血细胞捐给姐姐吧!

懂事的弟弟一直陪伴姐姐身边,给她鼓劲加油,姐姐也很坚强,术后的伤痛,并没有从她脸上看出痛苦难过。

父母原本还替姐姐着急,但看到姐弟俩感情这么好,脸上也舒展出欣慰的笑容。

父母最高级别的炫富,就是孩子不孤单。

我们总认为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但其实,孩子的世界,大人并不是每一章都懂。

我们曾经想过给孩子富足的生活,也想过带他走遍大千世界,但真正的富足,是孩子即使过着穷苦的生活,或者身体的缺陷,他都依然不觉孤独,依然有人在乎有人相陪。

外向式孤独,孩子内心贫穷

闺蜜的孩子雷雷,今年上三年级,原本一直是个外向开朗的孩子。

有一天,他回到家一直闷闷不乐,闺蜜问他什么原因,他也不说,把她急坏了。

晚饭后,她无意中发现孩子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很多名字。

她感觉儿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就想和他聊聊,引导了很久,儿子才说出原因。

原来,从一年级开始,他就一直是班上的核心,朋友很多,老师也很喜欢他。

到了三年级换班,新同学明显没有那么喜欢他,而新班长特别招人喜欢,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就想多交些朋友,想从数量上超过他。

他想了很多办法,试着带小礼物分给同学,请了比较要好的几个同学到家里玩,还自动协助同学解决困难。

但是,一个月下来,他付出了热情,也很主动,始终还是没有交到很多朋友。

过生日那天,他本子上记了很多同学的名字,但是,答应他来的却只有几个人,而班长前不久办的生日会,几乎全班同学都到了。

闺蜜说,雷雷虽然看上去很开朗和人聊得来,但他独处的时候,目光总是很茫然,心里话似乎很少会跟别人说。

有时看到儿子落寞的样子,心里总是莫名心酸。

有些孩子表面上很外向和善,容易与人相处,但始终走不到别人内心,别人似乎也很难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

外向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孤独,同时也很容易害怕孤独。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外向式孤单。

他们往往喜爱成为中心,但是,如果不再成为世人焦点时,就会感到失落,他们一旦受了冷落,就很容易变得非常沉静。

我们也总认为外向的孩子更阳光更坚强,容易对他们的心情低落置之不理,但正因为这样,孩子才更加孤单。

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哪怕他任性一些,淘气一些,至少可以看到他在闹在笑。

外向又孤独的孩子,总让人心疼,父母给的了物质,但富裕不了内心。

内向式坚定,孩子内心富足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里,11岁的小女孩芭洛玛是个富家小姐,住在巴黎的高档街区。

她认为自己是一条令人摆布的鱼,很叛逆,也不爱与人交往。

她的周围充满了纸醉金迷,没有人关心一个女孩喜欢什么,她就像一只刺猬一样,蜷缩在狭窄的房间里,做着喜欢的事----画画。

她在12岁的生日时,准备吃安眠药自杀,没有成功,她还模仿邻居在楼梯心脏病突发,这一切的想法,无处诉说,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家人觉得她很孤僻,不爱交谈,可是,她同样不喜爱大人的世界,不喜欢他们秀给别人看的样子。

外人看她是内向的,殊不知,她看周围人,也不全是外表那么光鲜。

因为不爱说话,她有了一双愿意观察的眼睛,也有一个自由思考的头脑。

她外表看起来冷漠,不好相处,但内心细腻。敏感,只是有时不曾被人发现。

最终,她结识了一位真正赏识她的朋友,她不再孤单,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所以,如果孩子内向,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她心有所好,有积极生活的状态,那也是他的一种性情。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发现:

内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质的复苏水平更高,也就是说,内向的孩子对外界影响会做出更加灵敏的反响,他们不需太多的练习,就可以让大脑处于高度的运作。

所以,我们总害怕孩子太内向了会失去与人交往的能力,容易孤僻没有朋友。

但实际上,内向的孩子,因为他们更有观察力,对周围环境更敏感,他们更能遇到情趣相投的朋友。

让孩子做自己,不要逼迫孩子变成外向,是父母给他最好的安全感。

虽然内向,但他内心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孩子的财富。

接纳自己,世界才会接纳你

在《少年说》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埋怨妈妈对他管的太宽。

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总在一旁唠叨,这道题该这样做,速度会更快。

有一次,妈妈告诉他:你考试的时候,要先做难的题,因为那道题分值大,性价比高。

他虽然不情愿,但想不出反驳的理由,第二天数学考试,他遵照着妈妈的嘱咐,做了最后一道题。

结果老师发卷的时候说,最后一道题是附加题,不改也不给分,他瞬间崩溃,他发誓再也不听妈妈的话。

虽然想要自己独立做决定,但每次遇到难题,总是不由自主想到妈妈,他总怀疑自己,不喜欢自己这么没有主见。

后来,主持人的一席话,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

他说:你要学习自己做决定,因为你独一无二,要做你真正的自己,前提是,你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比如考试考砸了,发型不好看,等等,不要再责怪别人。

小男孩似乎更加接纳了自己,不再表现的局促不安,他大胆地对妈妈喊出自己的决心:

妈妈,我要做我自己!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的性格如何,并不完全靠先天,他是可以在后天得到改变的,前提是学会接纳自己。

一个真正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人,内心更不容易孤独。

就像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里描述的一样:

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往哪跑,我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的守望者。

若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不如就让他做个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其实不用害怕孤单,因为,孤单有时也是一种沉淀。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接纳自己,世界才会接纳你!

父母助力,孩子不会孤单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对夫妻,他们都是设计师,把一座废弃的一千多平米的工厂,设计成一座大花园式住房。

他们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整天在大房子里自由行走,时而拿水枪浇浇花,时而在院子里踢踢球,时而摆弄爸爸收藏的老物件,还会在妈妈怀里嬉笑打闹。

他们说,孩子出生前,甚至不知家为何物,整天忙着事业。

孩子出生后,他们一到接近下班时间,就会想着回家,陪伴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这位设计师爸爸说:

“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孩子不用教,自然会的,爸爸妈妈努力地生活,积极向上,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有精神滋养的孩子,内心不会空虚,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情感不会缺失。

最高级别的炫富,就像奥巴马说的这句话:

我也许不是一个好总统,但我一定会做个好爸爸!

父母最高级别的炫富,就是:孩子,你不孤单,做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