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和陈家的关系

 陈家典故陈向阳 2020-06-18

在研究北宋先祖陈舜俞的时候,很多谜团未能解决。只能从族谱中显示的舜俞公上下关系家族去研究,但是目前还是未能解决心里的很多疑问。不过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每次我找到舜俞公上下关系家族人员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可爱的人物与之的关系,这个可爱的人物就是历史上闻名的诗人文人苏东坡。苏东坡和我陈家关系密切,真的是我陈家走到哪里都能够看到他。

一.先说苏东坡和舜俞公的关系。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陈舜俞1026—1076年),字令举,号白牛居士,秀州(浙江嘉兴)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佑四年(1059年)获制科第一,北宋著名诗人

从年龄看,舜俞公年长苏东坡11岁, 二人都是进士及第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和陈令举舜俞公)坐船游玩,谈诗论酒,非常开心,然而相聚总是要分离的,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依依不舍,苏东坡了一首词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送给舜俞公这一首词表达了恋恋不舍的朋友之情。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弍年后,舜俞公仙逝,苏东坡祭文哭祭于墓前,称他“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后来陆游为这篇祭文作跋道:“东坡前后集祭文凡40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有情有义的苏东坡的祭文,今天读来还是让人“感叹流涕”。

苏轼【祭陈令举文】

  呜呼哀哉!天之生令举,初若有意厚其学术,而多其才能,盖已兼百人之器。既发之以科举,又辅之以令名,使取重于天下者,若将畀之以位。而令举亦能因天之所予而日新之,慨然将以身任天下之事。夫岂独其自任,将世之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望其如是。是何一奋而不顾,以至于斥,一斥而不复,以至于死。呜呼哀哉!天之所付,为偶然而无意耶?将亦有意,而人之所以周旋委曲辅成其天者不至耶?将天既生之以畀斯人,而人不用,故天复夺之而自使耶?不然,令举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馀弃,必有惊世而绝类者矣。予与令举别二年而令举没,既没三年,而予乃始一哭其殡而吊其子也。呜呼哀哉!

二.苏东坡和陈希亮的关系

在陈氏族谱里面,陈希亮舜俞公的爷爷。

陈希亮(1014年一1077年)族谱:979年--1065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

说来凑巧,苏东坡希亮公的手下。

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希亮调任凤翔太守现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苏轼则担任希亮公的幕职希亮,为人刚直,很多人对他不敢仰视。

但是当时东坡先生是年少气盛,所以两人的性格,如冰炭不相融合。其实苏陈二家都来自四川,是世家,希亮公是把苏东坡当成自己的贤侄看待。希亮在府内修一座高台,取名叫“凌虚台”,以观廓外风景,让苏东坡写一篇文章刻石留记。因苏东坡希亮公有东坡在台记中便暗含讥讽之意。希亮公看了哈哈大笑,命人将其刻石镶于台南。

希亮公去世十数年后,苏东坡怀念老上司希亮在凤翔对他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栽培,并尊崇陈希亮的为人处事,恐其事迹湮没,故为立传,写下了《陈公弼传》以流传于后世。苏东坡并反思自己“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色,已而悔之。

三.苏东坡和陈慥的关系

陈慥陈希亮的四子,从族谱关系来说是舜俞公的四叔。

陈慥(生卒年不详),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今浙江永嘉)人,陈希亮第四子。居于黄州之龙丘(今湖北武汉市新洲三店街),晚年隐于黄州歧亭(今麻城歧亭),常信佛,饱参禅学

苏东坡凤翔担任希亮公的幕职的时候,认识了陈慥苏东坡虽然和希亮闹得不愉快,但却和希亮四子陈慥好得不得了。二人常常骑马出游,谈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贬黄州,没有想到在黄州路上偶然碰到也在那里隐居的陈慥当时陈慥戴一顶方帽从对面走来。听听苏东坡在《方山子传》说起这个事,依然非常形象和带戏剧性:“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吗,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

此后,苏东坡和陈慥来往密切,留下很多书信给世人。在作者“本心书法”的文章《苏轼尺牍(一)·苏轼与陈季常二三事》里面提到“苏轼写给陈季常的书信中最有名的,就是《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了:'一夜寻黄居采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拓。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陈慥的大哥陈忱任度支郎中。元丰六年(1083年)十二月,陈忱病亡。苏轼知道后特地写信加以宽慰陈慥。

另外也因为苏东坡的关系,成语河东狮吼诞生。因为陈慥爱老婆而怕老婆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开玩笑说:“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从此河东狮吼为人所知。

四.苏东坡和张友正家的关系

张友正,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字义祖,宰相张士逊次子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精书法,草书尤工,宋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张友正的书法,米芾评为‘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韵致”。

张友正陈与义外祖父陈与义陈希亮的曾孙。

目前陈与义上面关系有二种可能,一个是爷爷是陈恪(陈希亮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是陈舜俞;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爷爷是陈恂(陈希亮的第三个儿子)。这些需要进一步考证,但不管如何,陈与义陈希亮的曾孙是确定的。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自曾祖陈希亮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授参知政事宰相。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苏东坡和张友正家的关系是通过苏东坡一篇文章《灵壁张氏园亭记》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关系的。

张友正家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城西凤凰山之南,故汴河之北,建了一个当时很有名气的园林, 这个园林叫灵璧张氏园亭,又称兰皋园。“兰皋”典出屈原《楚辞·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朱熹集注:“泽曲曰皋,其中有兰,故曰兰皋。”兰皋指水畔有兰草的曲折高地。

从作者周宝芳文章“灵璧张氏园亭考”可以知道这个张氏园亭(一)树木高大,葱郁茂密。(二)假山绵延,怪石嶙峋。(三)亭台楼榭,古色古香。(四)池塘荷花,含苞待放。(五)园圃花卉,争芳斗艳。(六)菜畦果蔬,馈赠亲友。

苏东坡在《灵璧张氏园亭记》中称他想“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

灵璧张氏园亭因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而享誉古今。后来很多文人纷纷到访灵璧张氏园亭,留下很多文章和诗词。可惜的是灵璧张氏园亭后来可能是因为战乱而被毁,自然苏东坡在附近买地的愿望也无法实现。

五.苏东坡周开祖的关系

周开祖是陈舜俞的女婿舜俞公去世以后,是女婿周开祖整理了舜俞公的文档成书。

周开祖,名邠,钱塘人。嘉祐八年( 1063 )进士。熙宁八年(1075年)乐清知府(现在的浙江省乐清市,有惠政,民以周长官称之。任钱塘县令

熙宁年间1071-1074)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周开祖(周邠)任钱塘县令现在的杭州城,两人除了同僚关系,政见相同,多有诗词来往。下面是苏东坡写给周开祖的诗词: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盗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应惭孔孟,扶颠未可责由求。
  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
  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朅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
  斋酿酸甜如蜜水,乐工零落似风瓯。
  远思颜柳并诸谢,近忆张(子野)、陈(令举)、与老刘(孝叔)。
  (〔四库原注:子野令举孝叔俱在张、陈、刘等姓后,不便读,据它本改。
  〕)风定轩窗飞豹脚,雨余栏槛上蜗牛。
  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
  醉看梅雪清香过,夜棹风船骇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俱作月中游。
  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
  已许秋风归过我,预忧诗笔老难酬。
  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缪悠。
  犀首正缘无事饮,冯驩应为有鱼留。
  従今便踏青州麹,薄酒知君笑督邮。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

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


陈向阳 文章写于 18/6/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