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亲”后的C端用户大赏:被代表,被剁手,被洗脑

 历史与见闻 2020-06-18

当一件事成为大部分人的习惯,人们往往忽略事物发展的原因,然后忘记我们曾经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而成年人,往往把叛逆当作另类,却总被新奇事物吸引着。

2003年淘宝成立,千禧之年后的第三年,一大批网民喜成“亲”。

01 马云的帝国梦,建站与淘系的对峙

16年前,互联网还如新兴事物一般。这像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刚刚学会了吃喝拉撒,突然他的父母给他买了一个新型玩具,于是,他的新世界大门打开了。

16年前,那时候人们收入,还主要以国企、自给自足、和流水线工作为主。男主外,女主内,还是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组成家庭的双方,还主要以包办为主,自由恋爱属于新奇事物。搭伴过日子,主要因为离得近、双方家庭关系密切、穷。家庭环境较为稳定,出轨成本高,且没有太多机会。

所以,刚成婚的家庭,往往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忙于生计,攒钱是第一步,而忽略了第二收入。

建站和淘宝,在当时是很好的契机,但并非所有家庭都有条件去做。一是冒险的不确定性大,二是学习新技术的时间成本高。最早只是一些对网络感兴趣、及对商机敏感的人,入局了。

最早嗅到建站的意义的人和最早加入淘宝卖家的人,已经在十多年时间里大捞一把,余下的人,就是被剩下的C端用户。

C端(主要指互联网消费群的底层,独立买家)是——被留在B端(主要指互联网卖家)之后的大多数。

马云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最开始并不被看好。很多人认为他是骗子,因为他没有从事实体行业,只是凭空开了一个网站、用了服务器和域名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打算让天下无难做的生意。

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确,16年后,马云依旧没有从事实体行业,只是他的C端用户变多了,服务器变大了,域名让人熟知了,他也非常富有了。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C端到B端,需要比较难的升级。

在当时,在不成为C端用户的路上,建站,似乎是和淘宝毫不搭边的选择。建站是和淘宝划开界限,自立门户的选择,淘宝的建立,无非是独揽域名,分羹给B端开店,赚取C端用户的钱。

从大环境来说,如果选择从C端消费用户升级到B端商家,独立建站,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组建团队运营、内容填充、吸收用户等。

从技术角度来说,建站需要打破几个壁垒——域名、服务器、链接与超链等。在网络世界,链接一切的是字符和代码,必须懂得互联网语言才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网站。

从家庭环境来说,建站并非普通C端可以承担起的。

当时男人是主要的赚钱方,要承担一个家庭的衣食住行,如果兼顾现有事业和学习新技术,往往疲于应对。

女人作为养儿育女的主力,需要应对与孩子的关系、与男方家庭的关系、与男人的亲密关系,也难以抽空完成自我成长与蜕变。

而加入淘宝B端就变得简单的多,从C端成功进阶为B端的女性,可称为第一代微商。

而作为当时有远见的一批人,在互联网大潮涨起之时,不断地挣扎、努力与奋斗,他们选择与马云分庭抗礼,比如当当、比如京东,比如1号店……他们建站成功,只是在布局电商输了先机,这是另一个范畴的事了。

大多数人们不想做复杂的选择,于是,被时代牵着鼻子走的大多数,还是成为C端大队中,不起眼的一员。

建站未成,也没有成为淘宝的B端商家。

好在,16年时间,足够培养下一代,去迎接新的时代了。

成王败寇,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至少,当时的一群人,包括我们,都做出了自己认为的最好选择。

但是,淘宝之后,我们都,成“亲”了。我们习惯在不知道如何称呼互联网那边的陌生人——“亲”,我们以为这样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防线,却忘了——

C端与B端,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02 成“亲”的之后,C端的被动式

从2003年至今,互联网如洪水猛兽一般侵占着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越来越依赖这个互联网虚构的世界了——比如手机党。

最早互联网依托的载体还是电脑,那时候,网吧盛行,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买得起电脑,也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电脑,没有那么多工作与电脑相关。

但是,互联网以信息高度传播的优势,很快被贪恋快餐文化的人们所依赖。而随着家庭收入的积累,也让人们慢慢意识到,拥有一个电脑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

人人有Q,人人偷菜,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随即,人们也不再满足于笨重电脑带给我们的虚拟世界,有人从手机上发现了商机。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同样的套路,不同的配方,让大批电脑网虫,来到了手机上,虽然还是互联网虚拟世界。

形而上,是各种高科技,形而下,还是食色性,吃遍天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以及认识更多的人,归根到底,还是人性的一种贪婪表现。毕竟人的寿命有限,所以时间尤其珍贵,互联网,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获取新世界知识的时间。

但是,这一切真的正常么?

被动式刚刚开始。

被代表被剁手被洗脑变成了正常的事情。

商家喜欢用数据分析C端用户,也喜欢用数据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

你喜欢看数据,但是同样要意识到数据是非常滞后的,而且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往往有几个马甲并且隐藏真实想法,而付费市调,往往也会让参与市调的人应付了事。

比如,地铁广告动辄百万,形形色色人穿梭其中,对于广告商而言,的确是高曝光的举动,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关注广告到底说了什么?他们或许更关注,身边的人那么挤,多停留一会都会窒息。

比如,各大视频app总喜欢在视频开播前放1分钟左右广告,广告推荐的产品动辄几百到上千元,花钱买会员可以关闭广告,但那些都舍不得花钱关闭广告的人,真的有钱去买那些广告里的产品么?

比如,B站的确有很多动漫粉丝,快手有很多段子手,抖音有很多大叔大妈都喜欢的小鲜肉小仙女,但是难道C端用户就只会做同样的事情?

当人们依赖人群效应的时候,对自己的概念便越来越模糊,进而,主动式营销,让被动式C端变得和16年前的字符、代码一样平常。

03 如何做一个不被动的C端人

十多年的互联网洗礼,如同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敲打沙滩,浪沙淘尽始得金。

C端并非末端,只是大多数只是想买东西而不愿意卖东西的人。如果他们足够清醒,便可以不被动选择。

被动选择,或许仅仅因为习惯。

习惯如果是被动养成,就应当受到警惕,因为这意味着被驯服。

如果你养过宠物或者带过孩子,你就会明白,对他们来说,要想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就要先需要测试下,想约束他们的另一方的底线是什么,是不能毫无顾忌、毫无场合的大喊大闹,还是不能做侵犯性过界的行为等。

如果你没有告诉宠物或者孩子你的底线,那么TA将无限挑战你。

同样,对于成年人,如果不想被动,就要时刻反思,这一刻或这段时间,是不是被动养成了什么习惯。

比如领了优惠券就必须下单?比如看见红色购买按钮就要点击购买?比如看到清仓大甩卖就要囤货?

C端也可能是B端的种子,当信息足够对称,或者接近对称,每个C端之间,本身就可以交易,无需一个B端作为中介。

进一步而言,C端归根到底是个人决策,有群体性也有个人特殊性,纵使99%的C端都会选择降价就下单,也会有1%的C端愿意去思考下,下单的必要性。

那么,是否选择22点后刷微信朋友圈,8点挤公交地铁,都是一个随机事件而不是必然事件了。

问题来了,你是什么时候成“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