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麻醉期突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其危害

 麻醉MG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曾经,应激性溃疡似乎已被麻醉医师遗忘了。然而,随着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以及麻醉医师工作角色的日益多样化,应激性溃疡已经成为麻醉医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了。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个应激性溃疡就有可能成为决定一场酣畅淋漓大战能否最终取得胜利的细节!

为了让各位同道对应激性溃疡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从《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一书中找出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便大家可以从容应对。相信大家读过这部分内容,一定会耳目一新、收获满满!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应激性溃疡的概念: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严重创伤、烧伤、感染、休克、大手术、严重颅脑外伤、颅内神经外科手术、严重的急慢性系统疾病、脓毒血症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多种危重情况下,胃、十二指肠产生的以黏膜糜烂、溃疡形成、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应激性病变。
关于应激性溃疡,曾经有3个独特的名称:
①严重烧伤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被称为柯林溃疡;
②由颅脑外伤、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溃疡,称为库欣溃疡;
③应用皮质醇后发生的类固醇性溃疡,但有学者将也将其归于应激性溃疡之列。
掌握急性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它:
1.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或黑粪乃至便血,其特点是出血前无明显前驱症状,且容易出现间歇性出血,同时可出现脉快、出汗、苍白、血压下降等相应失血的临床表现。
2.可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腹胀、胃灼热、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可反复呕吐胆汁样内容物,部分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明显减弱,腹胀明显。
3.急性应激性溃疡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可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出现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创伤和大型手术患者,由于严重的原发疾病的掩盖,应激性溃疡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常在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时才被觉察,故此类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监护。
医学,永远充满着多样性。因此,特殊类型的应激性溃疡更加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1)库欣溃疡:相关资料表明,早在1932年,Cushing报道了一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引起的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应激性溃疡,此后便称这类应激性溃疡为库欣溃疡。它与其他类型应激性溃疡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如好发于食管及胃;较少发生于十二指肠。病理上,以食管及胃局限性黏膜糜烂较常见,一旦形成溃疡则为多发性,形态不规则,直径为0.5~ 1.0cm。部分较深,容易形成穿孔。此类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
(2)柯林溃疡:在1824年,Curling报道10例烧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此后得名。烧伤面积达35%以上者,86%~100%可出现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包括水肿、糜烂、出血和溃疡。好发部位以胃、十二指肠最多见,溃疡发生率为27.6%。其特点为单发、孤立性较深的溃疡,极易发生出血。一旦发生溃疡大出血,死亡率可达50%以上。
围麻醉期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据报道,在外科大手术等各种严重应激状态下,患者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即可出现上消化道的糜烂或溃疡。内镜检查显示,其发生率可达75% ~ 100%,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1% ~ 39%,平均约6%。应激性溃疡合并大量出血,一方面失血性休克及相关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又加重原发病,这类患者其死亡率可高达30%~50%。
因此,当麻醉医师在处理重症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留置胃管以及预防应用减轻应激反应以及保护胃黏膜药物。
参考文献及更多案例:详见《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
该书针对61种围麻醉期高危害性突发事件及5类严重威胁医患安全的突发事件,按原因分析、应对策略、思考以及案例分享思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让麻醉医师轻松面对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