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节,再读一次《父与子》| 爸妈内参

 富书 2020-06-19

主播:小麦子,出品:爸妈内参(shenduwenhua)

作者:姚瑶(爸妈内参作者)

01

在世界文学和绘画史上,有这样一部杰作。它诞生于阴云密布,道路以目的德国纳粹时期,却给予千万读者泥融沙暖,杨柳拂面的春风。

它的德国原版连一个德文都没有,但它浑然天成,超越年龄、国界的匠心和幽默感可以在八十年后让无数异国稚童独自捧读良久,不时发出不搀虚假的笑声。

 

它的创作者最后像密室里的安妮那样被告密被谋害,走完短暂而窒息的人生,但他的作品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光辉最永恒的父亲。它全篇无一处娓娓说理,无一处循循善诱,但像丰子恺、鲁迅这样的大家,公认它为一部伟大的教育作品。

它就是《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

这位父亲爱打架。有一次,儿子和小伙伴吵架。儿子跑来告状:“爸爸,有人打我。”爸爸气急,不由分说拉上儿子,冲去算账。结果,两个老爸扭作一团,两个儿子却老早在一旁和好如初,开心玩耍。

这位父亲有时候帮倒忙。有一回,父亲看儿子写作文辛苦,便主动代笔操刀。结果第二天老师找上门来,把父亲按在了桌子上:“写那么多错别字,该打!”

这位父亲还爱生点闷气。又有一次,父亲带儿子来到海洋馆,儿子发现海豹长得酷似爸爸,便请爸爸一起欣赏,爸爸气冲冲,小心眼地把儿子拉走了:不就是长了点胡子么?有什么好看的?


就是这个常常犯点小错误,使点小性子的父亲却丝毫不能影响儿子连同全世界的读者对他的喜爱。教育心理学里把这种现象叫做“仰八脚效应”。

仰八脚”取音于老北京话“仰八脚儿”,形象地描述了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的姿势。意指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但是瑕不掩瑜。正是这样常常犯点小错误,出点小状况,露点丑的人才格外受人欢迎。

研究人员曾通过一段录像向大家展示四位男士的受访片段。第一位男士玉树临风,口若悬河;第二位男士风度翩翩,谈笑风生,可是取咖啡时不经意间将咖啡洒在主持人的鞋子上,露出可爱胆怯的神情;第三位男士长相平凡,表情平淡,却也并无差错;第四位男士非常紧张,手足无措间也把咖啡洒了。

最后请观众评选心目中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男士。没有意外,最不喜欢的男士,大家都选了第四位。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大家最喜欢的并不是第一位完美的男士,而是第二位带点小瑕疵的男士。这就是“仰八脚效应”。

“仰八脚效应”特别能解释为什么全世界的老少妇孺都格外钟爱《父与子》里那个光头凸肚,长相并不俊美,但举手投足自带光环的父亲。因为他正义、善良,举止言谈妙趣横生,加上那些小错误,小性子使他更加真实可亲,不矫揉造作,仿佛我们中某一个人的邻居大叔。

02

《父与子》记录了世界上一种特别的爱:父亲对儿子的爱。

这位父亲花大量时间陪伴孩子。就凭这一点,卜劳恩已经打败了中国大部分家庭中的父亲。今天我们常常读到有关假性单亲家庭的文章,作者每每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父亲隐藏的家庭中,女性的无奈和儿童的忧伤,分析这种家庭模式对孩子发展的不利影响。

也常常读到像“父亲带出来的孩子智商高,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真正的家教就是拼爹”,这类旨在引起中国父亲重视家庭教育,呼吁父亲参与亲子陪伴的文章。

然而这正好透露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中国家庭,男性全程参与育儿的比例很低。大部分父亲正在做甩手掌柜。生儿育女对很多中国男子的生活方式影响不大。不像女人,一旦做了别人的母亲,马上脱胎换骨,收起胭脂香粉,变成“钢铁侠”。

中国的父亲真的有必要好好读一读,品一品《父与子》。因为作品中的父亲不仅把大量时间贡献给儿子,更重要的是他想方设法让孩子得到高质量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建立在一个父亲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上的。

他知道儿童是天生爱玩,爱做游戏的。所以父亲把自己当成一名儿童。低下头,弯下腰和儿子玩在一起,笑在一处。

儿子害怕理发,父亲在边上给儿子表演杂技分散注意;父子俩做蛋糕,发现忘记加葡萄干了。于是各自取了气枪,趴在地上,瞄准蛋糕,打算把葡萄干远程装进蛋糕里;儿子在河边打水漂,石子丢完了,儿子扔的不尽兴。父亲连夜从别处拉了一车石头送到岸边,俩人畅快地打起水漂……

他知道儿童是好奇的。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一个孩子不好奇不发问,怎么学习怎么解惑怎么了解万事万物,继而生成自己的智慧呢?父亲深谙这个道理。他在生活中处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天,父子俩看到一只兔子和四个彩蛋。父亲提议,给兔子一个惊喜。于是两人开始即兴创作。在彩蛋上画出父亲憨憨的头像,然后偷偷躲在大树背后,看兔子的反应。看到落荒逃窜的兔子,两人哈哈大笑……

父亲打算考验一下儿子。找来锯子、桌布、蛋糕盒,佯装出一个未拆封的蛋糕,并写上不许偷吃,自己则悄悄藏在桌子底下。儿子回家,果然忍不住好奇心,掀开盖子,准备偷吃。这时,父亲得意地从桌底下钻出来看着目瞪口呆的儿子。他没有斥责,没有担忧,而是用一个父亲特有的温情和人性保护着属于儿童的“忍不住之心”。

儿子在这样的对待和感召下,也成为一个不呆板,不僵化,充满创造性思维的孩子。尤其表现在父子俩荒岛求生之时,他们的脸上没有愁云,内心没有阴霾。儿子协助父亲用尽各种方法把现实从困境的泥潭中拉出来。

爸爸的裤子,两条裤腿一扎就变成“裤式渔网”,抓到很多鱼,解决了在荒岛的饥荒问题;自制的钢琴弹起来,自制的棒球打起来,增添荒岛生活的乐趣;他们造船建房游泳唱歌喝酒看书挖宝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苦难,没有绝望。

真可谓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生不可一日无喜神。

03

联想到他们在纳粹统治下的现实处境,父亲始终用这种坚毅乐观不屈的精神面貌陪伴和支持着年幼的儿子。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儿童是最公平的,谁把真心给他,谁只用假意陪伴,他都一清二楚。《父与子》中的父亲用真心得到了儿子最无私的爱:父亲每一次生日,儿子都要准备最别出心裁的礼物送给同样别出心裁的老爸;儿子无条件地信任父亲,即使有时错怪了自己,也不生气不怨恨;有时候不小心弄伤老爸,便会号啕大哭,感同身受……

这正应了心理学家的话:谁能花大量时间和儿童玩耍、交流,谁就能和他形成依恋……

《父与子》中的父亲是极懂德式教育的。他有赤子之心。领着儿子去马术俱乐部捡马粪做义工。不想被门卫拦住:“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父亲不急不恼,拉上儿子回家换上正装。两位西装笔挺的绅士一进俱乐部大门立刻俯身继续捡马粪……

但他并不是无主张之辈,相反他抱持正义,嫉不善如仇。有一天,父亲和儿子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拉车人费力地把一车重物往坡上拉,于是上前帮忙。谁知道拉车人见有人出力,索性自己不再用力,坐在车上抽起烟。父亲知道后,很生气。一把将袖手旁观的拉车人拽下车,狠狠地教训他:你这个无耻之徒……在爸爸的教育观里,善良不是充当烂好人。一心依靠别人的人是不值得同情和帮助的。

这个爸爸奖赏分明。他爱儿子,也会有原则地惩罚儿子,但他并不是一时兴起,随心所欲地教训儿子。有一回,儿子打翻墨水想偷溜,爸爸抓住儿子将要打儿子屁股时,发现儿子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于是先收了教训儿子的心。放下儿子,对他说:“站在这儿别动,我去拿针线。”爸爸拿来针线,跪在地上,仔细为儿子缝补。全部完毕后,才又冷静地把儿子抱起来,伸出巴掌:“好了,你还欠我一顿打呢。”


看罢,为这个可爱而又一本正经的老爸忍俊不禁。这真是爱的惩罚。比起那种任由孩子无法无天,一味以自由的名义放纵、娇惯,不给孩子界限和规范的爱,这位父亲的爱不知道要高明多少,有效多少……

古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这个父亲节,让我们再读一遍《父与子》。感怀这一份笑中含泪,有爱无痕的父子情。

作者简介:姚瑶,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本职为浙江某高校护理老师,人生的抱负无他,唯有善待生命和善待文字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